“双减”政策与托管背景下班主任工作新策略
2021-12-28郭琴
郭琴
[摘 要]中小学“双减”政策逐步落地后,在实施学生托管的过程中,如何发挥班主任老师的作用,是需要重点考虑问题之一。教师更要快速进入状态,摆正“两对”关系;适应新的状况,做好教育工作;加强交流示范,做到凝心聚力。
[关键词]“双减”政策;托管;班主任
中小学“双减”政策逐步落地后,在实施学生托管的过程中,在托管期间如何发挥班主任老师的作用,是需要重点考虑、解决的问题之一。面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做法值得思考。
一、快速进入状态,摆正“两对”关系
任何政策的落实,需要以最快最稳健的策略实施落地生根。在“双减”实施之后,一些学校把一节课从45分钟改成35分钟,对教师的备课、课堂要求更高,对学生的课堂活动、学习过程要求更严,尤其是对学生课后时间的管理,包括管理内容和教育方式,都有了更大的空间。例如托管期间学生的运动管理、作息管理、作业管理、手机管理等,对学校、教师、学生而言都是新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快速进入状态,处理和把握好正课与托管、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两对”的关系,为托管期间学生的管理与教育起好步、开好头。
(一)处理好正课与托管的关系
无论如何调整课堂学习时间,学校或教师都应该明确正课时间和托管时间的界限,处理好正课时间的学习与托管活动的关系。在正课时间,教师务必着眼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深入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设计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和趣味性,让课堂学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一节课要上出十节课的效果。如果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育,对课堂安于现状、不求改革,备课不充分,课堂效率不高,势必造成正课缺口课后补的不良情况再次出现,这部分教师难免在课外托管时间“老调重弹”“老病又犯”。虽然部分学生不一定完全接受课堂学习内容,但是,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除了关注成绩,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更多普及其他知识,如生命教育、情感教育等,才是托管期间的教育重点。所以,托管期间的学生活动需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把握好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的尺度
“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托管服务在内容上不是单纯地开设课后“看护班”,不能以班级为单位安排补习文化课、集体讲新课,不能赶教学进度。课后托管服务在形式上主要以社团活动、兴趣培养等形式开展。当然,学校也可以全方位开放教育资源,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提供场地条件和管理服务;也可以根据学校现有的活动教育场地、设施和师资等,与家长委员会协商确定具体课后服务内容;教师也可以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答疑、个别辅导。参与课后服务的师资可以通过聘请本校教职工来解决,也可以聘请符合课后服务资质的校外人员为指导老师,还可以由家长委员会安排有意愿参与课后托管服务的学生家长参与。如此,作为班主任,就要把握好在班集体中直接管理学生和在托管服务期间间接管理学生的尺度。同样是在校园之中,万万不可只管理班级里的学生,而在托管期间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所以,不但要主动、积极和托管老师勤沟通、多联系,而且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了解学生,把握学生托管过程中的言行、心理及不稳定、不正常因素,并利用班级管理时间及时干预,不能因为其不属于自己的管理时间期而留下教育空挡。当然,在尺度的把握和管理的方式上要合情合理,讲究方式方法。
二、适应新的状况,做好教育工作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必将出现新的变化。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头兵,班主任老师适应新的形势和变化,正视新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高瞻远瞩、合理合情做好教育工作,不仅是“托管”工作对班主任提出的新要求,而且是“双减”政策对班主任工作的新考验。
(一)有的放矢
一直以来学校都是以班级为单位来管理教育学生的。在“双减”政策下,托管时间对学生的教育尽管不一定由班主任直接负责,但是在托管期间班主任老师也需要结合学校的整体安排,加强与托管人员的联系、交流,把握好本班学生的表现,做到基于学生的参与实际,有的放矢地引导、教育学生。例如,一旦托管人员对某一学生在托管期间的不良表现有所反映,班主任就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表现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找准症结,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
(二)高瞻远瞩
“双减”政策下,对学生的减负是指减少的是对成绩的影响,减轻的是对学生的压力,而增强的是学生的参与活动的意识或能力,增加的是学生的实践机会和时间,增长的是学生的综合体验收获或素质。聚焦这样的目标,对于全体学生来说,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活动,就需要班主任老师高瞻远瞩,基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以更为先进、科学、有效的理念、方法引导、教育学生面向未来的社会需要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强基固本、强技长能,合理利用托管时间积极体验、共享快乐、增长才干。对于学生个体来说,班主任老师高瞻远瞩,基于学生的特长培养和优势发展,引导、教育学生,就是要发现学生的长处,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爱好,增强学生的个性,让具有志趣、爱好、特长的学生得到长足发展和闪光成长。例如,托管老师发现某一学生在某一方面有突出兴趣或潜能,班主任就要引导这一学生选择能够挖掘自身潜能、培养特长爱好的社团活动或趣味小组,为激发学生志趣、提升学生能力服务。
(三)合情合理
不同学段的学生,有其不同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不同兴趣或爱好的学生,有其不同的认知领域和认知经验。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领域、认知经验、认知能力,合情合理安排托管期间的活动内容或教育管理,才能让托管教育富有成效。例如,小学中年级学生在上课期间基本能够把握学习内容,托管时间适合大面积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为此在小学三、四年级于每周一、三、四开设“课后一小时文体娱乐活动”,强化愉悦性,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经过一、二年的活动实践,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兴趣培养和实践体悟中已经有了符合自身发展的方向性选择,为此在小学高年级开设“艺术、体育和科技活動”,持续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探究意识等。这样进行合情合理的安排,才会让不同学段的学生都能在托管期间“动”起来。
三、加强交流示范,做到凝心聚力
在托管背景下,班主任要想抓班级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之前常态化的班级管理上,还要把视野开放到托管期间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把它纳入常态化的班级管理中,通过创设班级交流学习平台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树立托管学习活动先进典型发挥班级领头羊作用,通过激发托管学习活动热情点燃学生上进心。
(一)创设平台,增强班级凝聚力
托管时间,学生不一定就集中在自己班里。为此,为了把托管期间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或兴趣小组的零散学生有序、得法地组织起来,通过创设班级课内外学习、实践交流平台,交流学习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成功经验,发布先进学生的表彰、激励信息,对于促进相互学习、开阔学生视野、增强班级凝聚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树起典型,设立班级领头羊
除了在班上树立各科学习和班级遵守纪律、文明礼仪、卫生清洁等标兵外,还要专门在托管时间为表现突出的班内同学设立各类标兵,以树立典型,通过宣传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表现,鼓励他们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带领其他同学向好、向善。
(三)激发热情,点燃学生上进心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比较小的时期。作为班主任,借助“双减”政策的东风,激发学生课外活动的热情,向着学生喜欢的方向引领、引导学生参加感兴趣的活动,做感兴趣的事情,往往比枯燥的说教和简单粗暴的高压效果要好得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活动的兴趣和实践的热情,学生就会学而不苦、“动”而不累,彼此竞争,你追我赶,勃发出潜能,以此点燃学生上进心,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本领。
面对“双减”政策下托管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班主任需要快速进入状态、适应新的状况、加强交流示范,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保障学生在托管期间有好的表现和状态。
参考文献:
[1]沈美芳.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改进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4(81).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