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2021-12-28马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生活化教学

马琳

[摘    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专注于书本知识,少了很多趣味性,而生活化教学能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有效衔接,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不妨把乡土资源插入教材,利用和剖析社会热点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借助实践活动以增加学习体验,指导家长在生活中进行亲子探究,将生活之水引入课堂和课外,激发学生兴趣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实践活动;家长力量;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指导生活,并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和传统意义的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不同,打破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促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获得知识,并和认知规律相匹配,从而将理论知识变得形象化、生活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挖掘乡土资源,丰富教学素材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认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积极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他们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教师要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乡土活动中获得信息,和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教师就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乡土民俗融入其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教学效果。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当今国际形势的特点是竞争日趋激烈,认识到中国在国际形势中面临了怎样的机遇,又遇到了怎样的挑战,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增强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尝试将学生熟悉的乡土资源融入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一下南通城市发展的情况,并尝试思考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要如何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家乡。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近年来南通迎来的发展和变化,思考有哪些机遇。继而引导学生思考南通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从南通扩展开来思考,进而探究中国所面临的机遇是什么,要如何把握好发展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很好地挖掘了乡土资源,其学习效果更好。

教师要将学生熟悉的乡土资源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让课堂变得更丰富生动,更有说服力。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气候特点、物产特点等进行资料收集,并结合课本内容相互融合,这样就构筑了切合实际、具有生活化的教材,让教材内容变得更有广度、深度。

二、剖析社会热点,引导理性思考

不少学生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和自己的实际生活之间关系不大,所以缺乏学习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各种社会热点新闻融入教学中,促使学生理性思考,方便学生自主搜索、传递并交流信息。学生在展开网络搜索的时候难免会搜索到一些虚假、不良的信息,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明辨是非,搞清楚什么是虚假信息和不实谣言,这样学生就能逐步懂得如何自主剖析社会热点新闻,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理性思考。

学习“公平正义的守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平的重要性,认识到个人要如何维护公平,思考当自己面临利益冲突的时候,要如何担当,用公平的心待人处事,提高个人处理冲突问题的能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正义。如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南通日报”新闻“让群众在案件办理中感受公平正义”,让学生思考在南通有哪些热点新闻展现出了公平公正。教师还给学生介绍南通法院速裁庭法官葛娟,了解其在接手一件赡养案时如何公平公正地处理,最终唤醒了父子、父女、兄弟之间的亲情,弥补了亲情的缺失。在分析此事件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守护公平公正不只是口头上的口号,而应该具体落实到行动中。”还有学生认识到:“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时,也不要忘记人情,要把握好两者的平衡點,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样的理性思考中,学生对社会热点新闻的理解更为准确,同时他们也体会到要将“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

假若学生对某个热点持有不同的观点,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结合社会热点新闻展开辩论活动,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将自己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融入其中,这样就促进了他们的知识内化和自主建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将各种社会新闻引入教学中,缩短社会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参与实践活动,加强学习体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加深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这样学生得到的知识就会比书本上的更加透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敬老活动,参与到社会热点调查活动等。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引导他们自主设定活动计划,并要求他们思考如何将所学的课堂知识融入到实践活动中,进而加深自己的体验。

学习“法律保障生活”时,教师要促使学生通过对比法律和道德,认识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对人们行为有规范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通过调查采访的方式增强学习体验,提升自己的认识。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孙某因为无证驾驶被行政拘留的案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吗?对于交通规则,你知道多少呢?能否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了解一下人们对于交通规范的认识情况呢?”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调查中,他们通过现场采访、整理数据等方法了解到很多人虽然知道人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但是在面临具体情况的时候常常会做出错误的选择。此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行为进行思考,说说自己对交通规则的认识,然后思考一下有哪些法律法规是专门用来保障青少年的,并说说自己对它们的认识。在融入了实际生活后,学生对“法律保障生活”这个问题的认识更深刻了。

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学生认识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也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四、联动家长力量,营造探究氛围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还要充分了解他们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教师要积极联动家长力量,营造家校合一的探究氛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亲子合作类型的作业,引导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这样学生能在更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展开学习,激发学习自主性,又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在学习“多彩的职业”时,教师联系了学生家长,引导其参与到亲子活动中。教师首先用微信联系学生家长,让家长了解到亲子活动的重要性,此后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亲子沟通方法。教师设计了相关活动,引导学生和学生家长一起参与到“职业知多少”主题活动中,大家一起讨论有哪些职业,然后了解一下父母的职业是什么,了解他们为何选择这样的职业,该职业的工作要求是什么。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讨论,孩子尝试说说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并思考一下要实现这样的人生理想,现在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努力。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职业,认识到进行职业规划的方法,学会综合自身、环境、社会等诸多因素,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会如何应对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亲子活动中,学生从家长身上得到了启发,并自主展开探究,了解了职业的特点和入职条件,增强了自主创业的意识。

在家庭实践类作业中,教师能将教学根植于学生成长的土壤中,促使他们得到个性化发展。教师要注意积极利用微信等网络平台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引导其掌握开展亲子活动的方法,促使他们认识到家长对孩子思想提升的重要性,进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生活教育思想展开教学,认识到教育的内容取决于生活,教育对生活具有反作用,教育伴随人们生活的始终,这样才能更好地构筑生活化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石仲荣.生活化教学下的初中政治教学运用探讨[J].天津教育,2019(31).

[2]李三祥.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5).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生活化教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