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机理研究
2021-12-28宋晓冬
宋晓冬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作为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需要在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宣讲方针政策、培育主流价值、活跃文化生活、推动移风易俗。这便给志愿服务工作的成效、机制创新的牵引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广州市南沙区志愿服务不断强化机制机理,凝聚民心力量,谱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关键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机制机理
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机制机理的精神指示
(一)深入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立离不开志愿服务的理论宣讲工作。党和国家一路沉淀的科学理论、方针政策、主流价值、文明观念都需要通过“宣讲”来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这里面既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毛泽东的实践论,也有传统儒学文化的实践观点,是从政策理解到移风易俗的全面贯通。志愿服务工作需要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推进和落实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部署
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正处于深化拓展的关键阶段。志愿服务工作的成效是衡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覆盖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以县、乡镇、村三级为单元,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供给。
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供给在满足需求,引导需求的基础上,更能突出思想引领、价值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义,融入贯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之中,传播文明理念、弘扬时代新风、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提升人们思想道德素质,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文明实践的成果。
(三)动员激励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一种具有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属性的公共空间,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一种创新形式,其本质属性是政治性、教育性、公众性。
群众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活力源泉,没有群众的主动投入、广泛参与,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就会变成“挂牌子”“空壳子”。必须健全群众参与机制,以基层群众为主体,激发主人翁精神,最广泛地发动群众参与。而与创新社区治理相结合的志愿服务工作可以以最广泛、最深入、最细化的形式打通“最后一公里”,在服务百姓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中凝聚群众、引领群众。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机制机理的核心原则
(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工作要与时俱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践行,是坚持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的新尝试,是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力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的新探索。因此,在构建志愿服务机制机理的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常新常变,跟的上新形势,看得到新趋势,用得上新方法。
(二)新時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工作要因循有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不是“一阵风”,不能“运动式”“扎堆式”搞活动。要着眼形成长效运行机制,按照项目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常态化开展的思路,对志愿服务作出制度性安排,让文明实践活动天天见、日日新,长流水、不断线。要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建立项目孵化培育机制,不断挖掘出效果好、口碑好的志愿服务活动加以扶持,帮助其成长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要完善志愿服务流程,加强全程监测,了解意见建议,不断充实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受欢迎、能持续。
(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工作要因势利导。调动各级各类志愿服务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焕发活力,是新形势下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必然要求。这需要不断完善整合联动机制,着力在“统起来”“沉下去”上下功夫。
“统起来”,就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健全志愿服务指导协调机构,发挥志愿服务总队牵头作用,策划好志愿服务各项活动,统筹好各方面、各领域的志愿力量,加强协调联动、相互配合,做到年度有计划、月度有安排、周周有活动。
“沉下去”,就是要把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市拥有的志愿服务优质资源直接送到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要推动各级文明委成员单位结合自身职责和优势,建立对口联系、定向帮扶机制,组建志愿服务队,特别是用好理论、文艺两支志愿队伍,深入基层、服务群众。
(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工作要互联互融。一方面是建设数量充足、构成多元、扎根乡土、富有活力的志愿者队伍。在畅通渠道、创新载体、搭建平台,广泛设立有人员、有项目、有管理的服务站点,推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服务活动,推进志愿服务便利化、普及化的基础上,扩大群众的深度参与和持续参与。
另一方面是随着“中央厨房”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新闻线索的获取能力、传播媒介的甄别能力和传播载体的二次加工能力不断完善,通过新兴媒介和手段打造顺畅高效的工作链条也成为志愿服务工作互联互融的重要载体。
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机制机理的实现路径
(一)培养一种思维,在观念上推陈出新。光靠“嘴”不行,还要靠“脚”——走到群众中;还要靠“耳”——听听怎么说;还要靠“手”——为群众服务。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才能够有效调动广大农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的积极主动性,才能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送入千家万户,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新时代文明飞入寻常百姓家。坚持以接地气、有温度、润人心的工作导向提升志愿服务工作穿透力。
(二)搭建一个平台,在传播上融合贯通。通过融合生产、创作、发布,形成“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宣传模式。当前网络新技术层出不穷,围绕有趣、实用、易传播的特性可以结合传播的新方式新方法不断突破新媒体的传播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宽志愿服务的影响边界。在持续释放宣传热度的同时,实现各媒介从“相加”到“相融”,强化传播的穿透力,进而让广大人民群众因“共时”引发“共鸣”,又在“共情”中达成“共识”,让志愿之声传遍千家萬户。
(三)健全一套机制,在保障上多维发力。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战略分解、重点梳理。通过“日播、周策、旬议、月创、季结、年验”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形式,确保视角多维、创意多元、服务多样。定期组织资讯需求报送、线上问卷和调研座谈。开展“最喜欢的志愿服务项目”评选,优化服务策略,精准服务区域、形成服务闭环。
(五)组建一个团队,在支撑上集聚活力。选拔志愿者组成柔性团队,持续吸纳志愿服务队伍中的各类人才,通过短期跟班轮训、全程实践培训、阶段以赛促训,为团队带来一线视角和跨界思维。每年组织招募新进志愿者组成“上新小队”,采用“末位积分淘汰制”不断更新成员,始终保持团队活力和激情。
四、结语
志愿服务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志愿服务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接受和认可。在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上,志愿服务工作要继续依托特色区域优势,不断创新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为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共同迈进新时代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王爱明.做好融合文章 培育主流价值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J].新长征,2021(4):41-42.
[2]毕晓敏.文明之花开遍寻常百姓家[J].实践(党的教育版),2021(3):60-61.
[3]王娜.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主阵地[N].益阳日报,2021-03-12(3).
[4]龙金明.突出“三个结合”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N].团结报,2021-03-05(2).
[5]刘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内在逻辑探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9.
[6]汤紫媛.志愿服务制度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