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中有画”见精神,问学相长观风物

2021-12-28郭定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7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反思教学模式

郭定远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习者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早已是众多教育者的共识,而“PBL”教学模式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所提倡的探究型学习相契合,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流之一。本文通过对“听话式”传统型教学和“PBL”探究型教学两种课堂模式进行对比,剖析各自特点,最后确定“PBL”教学模式为新课程教学的新方向,以便使更多语文教师在研究教育规律的新视角中对新的教育模式有更清楚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教学模式;科学素养;反思;获取方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怎样有效地传授知识是教师永恒的焦点。审视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型的讲授教学,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在接受并记录。还有部分教师采用简易的观察教学,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极少,课程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致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极弱。这无疑是不能提升学生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也不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更加困难。

如何扭转这一局面?“PBL”(基于问题的驱动学习)教学模式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它一方面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相契合,另一方面主张锻炼学习者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下面,笔者以《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一课为例,就“PBL”探究型教学模式作一简要探讨。

一、溯源:“听话式”传统教学模式与“PBL”探究型教学模式

教研组内两位教师将对《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一节内容进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两位教师展示了两节截然不同的课堂教学实践课。

教学模式一:作为一节传统型的“听话式”语文课,应导入新课——解题——整体感知——具体研读——课外拓展这样的老思路来设计课堂教学。通过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引出邀请函的话题,紧接着释题,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对全文逐段逐句研读。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部就班,梳理文句和积累文言字词。同时在感知过程中,学生须体会王维的“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特点。最后进行“以读导写”训练,巩固学生的写景手法和文言知识。

教学模式二:教学实践课别出心裁:课前先播放微课视频,学生自主观看学习,了解王维的生平、作品风格及时代背景,掌握相关文学常识。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微课程提出的问题,组内交流探讨骈散结合的句式和以动衬静等手法写景。为品味本文“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创作风格,整节课时不时穿插作者的山水图画,然后挑选部分学生给同伴抛出问题,所有人围绕问题探讨、解决、交流,调动其他人的学习热情,同时组内成员修改答案。感知阶段,教师不断引导学生齐读、摘读、自读,让学生感悟文中描绘的景物所包含的“深趣”,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于是,学生边感知课文,边进行知识总结,最后画出这节课的思维导图,将课文的知识点二次归纳并整理上交验收学习成果。

二、探究:两种不同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对比分析

1.学科核心素养观的体现不同

模式一中“听话式”的教学偏重考纲、考点和解题思路,把传统的语文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课程的知识体系完整严密,有利于学生记忆,然而却迷失了正确的方向,丢失了“人的发展”下的赏读,导致人文素养的丢失。而模式二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任务群,明显避免了一篇有血有肉的文言散文,变成只见字词句篇不见情感的碎片。这正符合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所提出的关注“人的发展”的要求。

2.学生的课堂地位与教师的作用差异

模式一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完全配合教师的教学方式,朗读、静听、记录,将自己的话语权和独立思维交予教师完成,难以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而模式二中,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直接给出答案,由知识的传授者退居“二线”。学生则进行团队合作并扮演“教师”给全班学生解惑,他们愿意尝试,并享乐其中,课堂氛围热烈。好的教育应是“放手”,“放手”是相信学生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只是局限于课堂,更放眼于过去和未来。

三、反思:两种课堂教学模式效果差异的根源性分析

1.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解读差异

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结合我国语言的特点和学习者学习语文的规律,提出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领,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是为了适应祖国未来对人才的要求。而模式一是典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式。它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教师认为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成绩高低决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而模式二中,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作者“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作品风格,其学习目的重在培养实际运用知识的思维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这正好符合“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语文核心素养目标。说到底,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敢问敢思,才能促进形象思维以及批判性等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如果不重视“学习者的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就丢失了其应有的存在意义。

2.对学生的关注度差异

有经验的教师授课会用两种视线:一种留意知识本身,另一种则要关联“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模式一中,教师从头到尾只留意如何有效地教授知识,再加上乡镇类高中生文言文基础的薄弱性,文言知识积累量少。因此,教师凭借经验将王维的“文中有画”的写作风格及文本主旨逐条传授,师生间沟通贫乏。毕竟知识的传授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的的。模式二中,教师设计具体情境,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让学生就辋川山水春冬之图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挖掘学生言语中的独到之处,并实时予以鼓励指导。对学习者来说,沟通意味着架设心房的桥梁;对教育者来说,沟通意味着一同分享心得。

四、评价:PBL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与意义

1.维持知识系统性和问题的平衡

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重在强调知识的记忆,课本“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一味机械性地记忆知识,却忽略了知识点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缺少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PBL”探究式教学模式,它恰恰符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学生知识获得的全过程,由一个问题带动起来,再由其他学生的问题进行知识的系统建构,问题与知识点始终贯穿整节课的教学过程。问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和线索,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根本目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邻接,课堂氛围因此“热而不闹”。

2.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当然,“PBL”探究式教学模式除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挑战。教师既是创设学习环境的组织者,也是学生的精神启蒙导师。

教师要“问学相长”,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以自身精湛的专业知识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模式二中教师在活动开始之前,分配各小组预习任务,然后放手让小组自己寻找原文各意象与意境的特点,把更多的时间和关注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合作规则,实践和提高协作能力上,从而有助学生体验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典型的“听话式”传统型教学模式,是以提高成绩为终极目标,最有用的方式是传授间接经验,充其量只是“记忆的枷锁”。而“PBL”探究式教学模式并不单纯是应付考试,它不仅与文本诸要素紧密相关。同时,提倡学生要解放思想,要鼓励学生多元化思考,多角度认识事物,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最终达到精神上的自由。当然,我们既要继承我国传统教学的优点,同时也应“问学相长”,对比借鉴,努力探索符合学生发展新的教学模式。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方能呈现出它应有的魅力。

責任编辑  罗良英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反思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