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监测中的效果比较
2021-12-28许晓芸朱建军徐立文李碧瑜
许晓芸,朱建军,徐立文,李碧瑜
心血管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一般与动脉硬化有关[1]。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渐增加。该病具有突发性,一旦突发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故及时发现异常显的尤为重要。远程心电图是一种把声音信号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传送到医疗机构的一种监测方法,医师利用远程心电图传输数据实时监测患者病情,实现患者与医师间的实时交流,减少了患者在院排队等候减少时间[3-4]。有研究报道,实施远程心电图监测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及突发死亡发生率[5]。鉴于此,本文比较了远程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监测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的141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84 例,女57例;年龄30~88 岁,平均(66.8±8.2)岁。纳入标准:(1)现有或既往有心血管疾病;(2)生命体征稳定;(3)临床资料完整;(4)了解、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视觉、听力、意识、精神障碍者;(2)生命体征不稳定者;(3)不配合、不接受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远程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监测。常规心电图:采用FK4702 型心电图机及MP60 心电图机对患者进行监护。远程心电图:采用理邦EDAN SE-601B 数字六道心电图机对患者进行远程监护,通过远程传输将心电图发送至监护中心,由临床医生进行诊断。
1.3 观察指标(1)异常心电图,包括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室肥大、房室阻滞及心肌梗死等,异常心电图检出率=检出异常心电图例数/总例数×100%。(2)检出时间和出报告时间:统计两种监测方式的检出时间和出报告时间。(3)时限一致性:记录两种检测方式监测出的心率、P波时限、PR 间期、QRS 时限、T 波时限、QT 期间。(4)各导联振幅一致性:记录两种检测方式监测出的I 导联、V2 导联的P 波振幅、T 波振幅、QRS 振幅和R―(Q+S)。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比较 远程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90.07%,高于常规组的6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7.370,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比较 例(%)
2.2 两组检出时间和出报告时间比较远程组检出时间和出报告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检出时间和出报告时间比较
2.3 两组时限一致性比较 两组心率、P波时限、PR间期、QRS时限、T波时限、QT 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时限一致性比较
2.4 两组各导联振幅一致性比较 两组I 导联、V2 导联的P 波振幅、T 波振幅、QRS 振幅和R―(Q+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4。
表4 两组各导联振幅一致性比较
3 讨论
远程心电图是利用计算机及现代通信技术远距离采集、传输、监测心电图。其可捕捉偶有或一过性出现症状时的心电图,一旦出现突发性事件,能够为患者指导专业性的救治,很大程度上降低病死率[6]。本文结果显示,远程心电图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90.07%,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63.83%。分析其原因:常规心电图监测时间短,不能抓住阵发性发作的心律失常;而远程心电图可随时记录心电图,并实时发送给医师,故能够提高患者异常心电图检出率[7]。另外,远程心电图不依赖其他设备传输心电信息,能够便利的将心电波群进行波形显示、存储、回放及传输等,并且患者不需要去医院门诊排队挂号就能进行监测,显著缩短检出时间和出报告时间。本文发现,远程心电图的检出时间和出报告时间显著短于常规心电图。
本文还发现,远程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心率、P 波时限、PR 间期、QRS时限、T 波时限、QT 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I 导联、V2 导联的P 波振幅、T波振幅、QRS 振幅和R-(Q+S)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远程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时限和各导联振幅一致性较高,但是远程心电图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且出具报告时间在10 min 以内,比常规的心电图操作流程简便、诊断率较高。
综上所述,应用远程心电图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监测,显著提高异常心电图检出率,缩短检出时间和出报告时间,且与常规心电图时限和各导联振幅相一致,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