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复合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2021-12-28韩晓东林立林峥李力
韩晓东,林立,林峥,李力
目前产科术后镇痛多采用静脉或者硬膜外镇痛方式,尚存在镇痛效果不佳及并发症多等不足。竖脊肌平面阻滞在2016 年首次被报道,其是一种将局部麻醉药注射至竖脊肌与椎体横突之间的新型躯干神经阻滞技术[1]。随着超声引导技术的广泛应用,超声下椎体横突及肌肉间隙图像易于识别,且横突上无重要血管和神经分布,可以使局部麻醉药物广泛扩散至多个皮节感受区域进而达到镇痛的效果,且有效避免硬膜外镇痛导致的脊髓膜外血肿及中枢感染等风险[2]。竖脊肌平面阻滞被报道用于胸部、腹部、乳腺、泌尿、骨科及小儿外科等术后镇痛治疗[3],本研究拟探讨静脉复合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 年7—12 月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拟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98例,入选标准:(1)年龄20~40 岁;(2)ASA分级I~II级;(3)体质量50~80kg;(4)术前无明显心、肺、肝及肾等系统原发性疾病。排除标准:(1)术前伴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胎盘早剥及贫血等严重合并症者;(2)有椎管内麻醉禁忌证者。本研究获得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产妇充分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静脉镇痛组(对照组)和静脉复合竖脊肌平面阻滞镇痛组(观察组),各49 例。对照组年龄20~40 岁,平均(30.1±4.2)岁;体质量55~80 kg,平均(66.4±6.6)kg;ASA分级I 级20 例,II 级29 例。观察组年龄21~40 岁,平均(31.3±4.3)岁;体质量56~80 kg,平均(67.2±6.8)kg;ASA分级I 级24 例,II 级25 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P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在L1~2 间隙实施硬膜外穿刺置管,麻醉药物采用2%利多卡因12~20 ml。手术结束后,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每侧使用药物为0.25%罗哌卡因15 ml,然后两组产妇均连接电子静脉镇痛泵,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100 g 稀释至100 ml,背景流量2 ml/h,追加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
1.3 观察指标(1)记录两组产妇术后即时(T0)、术后2 h(T1)、术后4 h(T2)、术后8 h(T3)及术后24 h(T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2)记录两组产妇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及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3)记录两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等。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T2~4 时点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各时点VAS 评分比较 分
2.2 生命体征比较 两组T0~4 时点MAP、HR 及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8,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各时点生命体征比较(=49)
2.3 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及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比较 观察组术后24 h 舒芬太尼用量为(46.37±2.74)g,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为(1.14±0.89)次,对照组分别为(49.75±3.52)g及(2.31±1.78)次,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t=5.30、4.11,均P <0.05)。
2.4 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发生心动过缓1 例,低血压3 例,呼吸抑制2 例,恶心呕吐4 例,并发症发生率20.41%(10/49);观察组发生心动过缓2 例,低血压4 例,呼吸抑制1 例,恶心呕吐5 例,并发症发生率24.49%(12/4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3,P>0.05)。
3 讨论
2016 年Forero 等首次报道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治疗严重的胸背部神经病理性疼痛及控制胸科手术后疼痛,随后多项国内外研究证明,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乳腺肿瘤切除术、椎管减压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放式疝修补术及半髋置换术等胸腹部手术后的镇痛中[4]。其能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有效地减少了静脉镇痛药物的使用量,甚至部分取代了静脉镇痛,显著降低了硬膜外和静脉镇痛导致的心动过缓、低血压、嗜睡及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也有效避免出现硬膜外血肿和感染的风险。2019 年土耳其Altinpulluk等[5]报道了T9 水平的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开放性妇科手术的术后镇痛,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作者认为下胸段竖脊肌平面阻滞可以为腹部大型手术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T2~4 时点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术后24 h 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提示静脉复合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可明显减轻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减少阿片镇痛药物的消耗量。黄雪飞等[6]研究表明,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可显著缓解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Santonastaso等[7]研究也表明,剖宫产产妇术后行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可显著缓解产妇疼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静脉复合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并不会增加剖宫产产妇术后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静脉复合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可明显减轻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