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茶文化产业发展探究

2021-12-28蒲钰希

南方农业 2021年35期
关键词:湘西茶树茶园

蒲钰希

(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

湘西地处武陵群山中腹,是我国乃至世界优质绿茶的重要产区之一,有保靖古茶园和古丈毛尖茶文化系统2 个项目入选全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结果名单。保靖黄金茶是古老、特异、珍稀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而古丈毛尖是我国历史名茶之一,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芳香,被誉为“绿茶中的珍品”[1]。

湘西茶产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茶叶产业是湘西州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湘西州茶园面积已达5 万公顷,居湖南省第一。2020 年,湘西茶叶产量达1.35万吨,综合产值57 亿元。“古丈毛尖”获中国驰名商标、百年世博会中国名茶金奖,“保靖黄金茶”“古丈毛尖”和“古丈红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叶从业人员20 余万人,保靖县黄金村人均种茶0.33 hm2左右、收入1 万~2 万元。茶叶成为湘西州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涌现出了一批茶叶规模种植村镇,如2018年,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种茶超过1 000 hm2,马颈坳镇超过2 000 hm2,接近2010 年古丈全县种茶规模。建成有机茶园超过2 667 hm2,其中春秋有机茶公司在古丈八水村、岩坳村建成了有机茶基地超过200 hm2,获中国和欧盟有机认证,古丈县、保靖县、吉首县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古丈县被评为“全国名茶之乡”“有机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古丈县内涌现一批将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公司,如古丈有机茶公司、古丈小背篓茶叶公司及古阳河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神土地”“英妹子”等产业化龙头企业[2]。

1 存在的问题

1.1 茶叶商品的文化深度有待开发

湘西茶文化资源丰富,有许多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茶故事、茶礼仪、茶俗、茶联、茶歌及茶艺等,这些独具魅力的文化元素完全可以应用于茶业包装、茶叶宣传、茶叶旅游上。但是,目前湘西更多地将茶叶作为农作物发展,茶产品仅停留在单纯的茶叶经营上,缺乏茶叶深加工,茶产品相对单一,融入文化元素的茶产品也很少见。虽然近年来也出现了部分茶文化元素,但更多的是依靠茶园风光,开展单一的生态旅游,把茶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的企业少之又少,也很少见与茶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此外,湘西目前没有专门从事茶叶深加工、茶产品深度加工的大企业,大多企业只注重名优绿茶的生产,对文化元素的开发意识淡薄。如在茶叶包装上,古丈毛尖的包装仅用绿色的茶叶做底,再印上“古丈毛尖”4 个大字,缺乏文化内涵。大部分事茶者多为农民,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相应的茶文化素养,茶产品创新能力缺乏。另外在炒制茶叶方面,机器规模生产已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炒茶,传统的制茶工艺除家族的老者外,很少有人肯学,制茶工艺面临失传的风险。相比于其他的农业文化遗产,茶叶具有高奢侈品潜力,而其高经济价值属性主要在于其文化性上,传统的炒制茶叶手工技艺就是茶叶文化中的关键一环,如果缺失了这一环,降低了茶叶的附加值,削弱了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1.2 品牌建设与营销手段有待提高

目前,湘西茶叶生产经营多为一家一户为代表,自产自销的生产方式,茶产业生产主体多为农户、茶叶经销商及小企业,成规模的茶叶龙头企业很少,目前有茶叶经营企业500 多家,但茶叶企业注册商标不到40 个,商标品牌意识淡薄。省级茶叶龙头企业仅2家,年销售额超过1 000 万元的企业仅11 家,品牌建设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引导,影响力和竞争力有待提升。由于茶叶生产多为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方式,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全面管控的难度较大[3]。从营销渠道方面看,近年来,湘西州茶叶销售还停留在熟人代销、门店经销、市场推销及旅游营销等传统的销售方式上,市场营销能力低下。此外,市场竞争激烈,科技和文化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降低了农民的种茶积极性。

1.3 茶叶质量参差不齐

湘西部分茶叶加工企业设施简陋,还有待向清洁化、标准化发展。如“古丈毛尖”属于地理标志品牌,但由于市场混乱,大部分农户、销售商、经销商等在推广销售茶叶时,为节约成本,又因地理标志名气大,受消费者欢迎,所以在市场上有很多品质得不到保证的毛尖和绿茶,都采用有“古丈毛尖”的商标进行销售,导致同一品牌和包装下,茶叶质量参差不齐。茶叶市场存在假冒伪劣产品及同行竞争激烈的情况,市场混乱,产品粗制滥造,质量下降,甚至因为农药含量超标,在国际市场上遭遇退货。这势必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极大地削弱湘西茶叶整体竞争力。

1.4 规模种植带来的生态隐患

部分茶农为扩大茶园面积,盲目砍伐树木,开垦土地种茶,将耕地全部种上茶树,甚至将山上的其他树木也全部砍伐掉种茶树[4]。这样的单一茶树品种大规模种植,导致茶园土壤肥力下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与此同时,被提倡大规模单一种植的黄金一号和黄金二号古茶树本身因为种植也会引发生态问题。与多品种复合种植的茶园相比,单一种植的茶树很容易染病,且一旦染病就会传染全部的茶园。湘西茶园本来就拥有上百种珍贵的茶树株系,相当于一个茶树品种活态博物馆,但却没有深度开发,而是大规模地发展种植其中的2 个古老株系,极少种植其他株系,不利于珍贵茶树株系的种植发展。

1.5 茶园基地建设制约问题

茶园基地建设是影响茶叶品质、产量及利用率的主要因素,茶叶管理不到位,茶的质量就得不到保障,而茶叶优质的品质是获取广大消费者肯定和信任的前提。由于经济发展制约,在基地建设和配套设施方面存在以下3 个问题。1)茶园裁剪工具、采摘工具、灌溉工具、运输工具及电力等配套设备老旧,无法满足市场要求,难以实现机械化生产。2)茶园管理方面,既没有明确、落实标准化建园,未掌握气候、土壤、地理、生态等情况,机械化修剪、茶树栽培技术及采摘技术等也没有在茶区普及,也缺乏对建设生态、绿色、有机茶园的规划和引导,易导致茶叶品质低下、茶园产量较低[5]。3)茶叶基地规模总体偏小,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龙头企业拥有的茶园面积都不大,由于大多数种植户和企业都无法承担高额的费用,而有机茶园建设标准较高,所以只能选择建设常规性茶园,茶园灌溉、茶叶采摘等仍以人力为主,机械化程度低,茶园抗风险能力较弱。茶园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茶叶总产量不高、生产成本高、市场占有率低。

2 优化路径

2.1 挖掘茶文化元素

1)充分挖掘和整理有关湘西的茶叶民间故事、茶俗、茶艺、茶诗、茶话、茶歌、茶精神及茶名人等文化资源,把其运用到茶叶包装、宣传手册、旅游产品的设计上。2)通过开展茶歌赛、茶艺表演等方式,在开发现有的茶文化基础上,促进茶文化创新,丰富茶文化内涵。3)应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编创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故事影视剧、动漫等产品,拓展湘西茶文化。4)将湘西茶叶发展的历程、有趣的茶故事、优美的茶歌、喝茶的功效及获得的成就等整理出来,编辑成册并刊发,在茶叶店面、旅游区或书店进行销售。5)制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茶叶用品和茶具,编写朗朗上口的茶诗或茶歌,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弘扬湘西州茶文化。将茶文化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边喝茶一边论茶,修身养性,弘扬茶文化。6)生态茶园、茶博物馆、茶文化园等相结合的茶文化旅游开发符合人们回归大自然、回归生态、回归文化的精神需求,能让游客享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愉悦。7)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内涵丰富的茶文化纪念品,如融入湘西苗族或土家族图腾的茶具,或印上穿着苗族服饰的茶农采茶的情景画,这必然会更吸引游客的眼球,提升旅游产品的纪念价值和文化气息。8)可根据游客的需要,开发便于携带且具有文化品味的纪念品,如茶叶书签、木制雕刻茶诗、茶联或茶诗明信片等具有纪念价值的旅游产品。9)生产与茶叶有关的食品,如茶糕点、土家擂茶等,以及茶叶牙膏、茶叶面膜等相关产品,延长茶产业链条,增加其附加值,推动湘西州茶产业高水平、深层次发展。

2.2 推进品牌建设

以打造知名品牌为主线、以资本经营为载体、以产业资源整合为切入点,实行市场、行政双轮驱动,整合茶叶企业,建设一批现代化茶叶加工企业,推进龙头企业向集团化发展,由政府、行业联盟等多元主体制定标准化的生产规程、加工工艺、品牌规则等,整合茶叶区域品牌。实现茶叶生产由家庭作坊式的零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可试行差别化信贷优惠政策,支持茶叶产业经营主体扩大生产规模、完善基础设施、推进转型升级。此外,在品牌推广方面,可丰富宣传手段,多角度、广范围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可运用报刊、电视、网络及移动媒体,也可通过展销会、推介会、博览会等来宣传湘西茶文化,并创新销售方式。如制茶企业可与当地大酒店合作,把新出的品质较好的茶叶供客人使用,如餐券中供给的茶水,以有偿或无偿的方式宣传茶叶品牌。加快发展辐射省内外的专柜、专店、连锁营销,积极推进网上茶城建设。构建多元的营销渠道,依托“神秘湘西•天下凤凰”文化品牌,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组织品牌茶产品“走出去”,扩大湘西茶市场份额。

2.3 合理规划布局,规范质量体系

深入调查研究茶叶的原产地,加强优质种苗基地建设,选定合理比例,栽培本地优质品种,规划茶园茶村的大规模种植,对已有的茶树株系都应实施规模性的人工保护和技术指导,全面提升湘西茶叶生产水平。此外,可建立古茶树品种株系博物馆以满足生态保护和产业化发展的双重需要,使农业文化遗产得到全面而规范的传承保护。在品质监督上,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提高茶叶品质,树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集体地理标志品牌。建立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及责任可追究的质量溯源体系,加强茶叶品牌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管和依法保护力度,对使用地理标志“古丈毛尖”和黄金茶系列的茶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和品质认证,在价格上拉开差距。

2.4 抓好茶园建设,优化茶园管理

对茶园进行整体布局、统一规划,加强土地合法流转,实施规模化经营。抓好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完善茶园管理,建设生态茶园,在保证茶叶质量的基础上,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实现规模效益。大力实施中低产茶园改造,采取政府扶持、企业主体、茶农参与的方式,提高茶园产量、质量和效益。

猜你喜欢

湘西茶树茶园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茶园飘香
平和白芽奇兰的修剪技术要点
茶树工厂化育苗的关键影响因子探析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周宁生态茶园
湘西剿匪:七十年前的历史风云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
走进湘西凤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