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21-12-28江允英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校企一带一带一路

江允英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州 350008)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同时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必须把握机遇,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教育合作项目,积极参与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国际化高技术技能人才。

一、把握历史新机遇

“一带一路”是全球化浪潮下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一带一路’是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顶层设计,是中国教育逐步走向世界教育中心的路线图,是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抓手。”[1]教育部牵头制定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这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新机遇,职业教育必须牢牢把握这个契机。

国家的重视,政策的支持,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在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办学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截至2019年,教育部已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支持60所高校在23个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办学,16所高校与沿线国家高校建立17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校企协同走出去办学已经开始了从个别试点走向普遍实践。”[2]《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要求“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教育资源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建立国际科教合作交流平台,实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行动计划。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文交流,大力支持中外民间交流,加强中外体育艺术等人文交流”[3],并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列入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之一。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对新时期高职院校的重新洗牌,文件明确“双高计划”将重点支持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改革创新、先行先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遴选出来的院校要能够“扎根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基本定位,同时还要能够“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这是建设的目标。“双高计划”体现了对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的新要求。

由此观之,新形势下,国家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并做出一系列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办好高职教育,必须把握历史机遇,用好政策红利。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拓宽路径,与企业协同“走出去”,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要大力创新方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校、企业加强校-校-企合作,联合开展人才培养;要努力发展“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能够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精髓和特色,也是突破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瓶颈的新方向。目前,高职院校停留在“招进来”阶段的居多,即招收“一带一路”国家学生来校学习和短期培训阶段。未来应该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引进优质师资、项目、资源;校企联合到境外办学、培训,在参加国际职业技能大赛、参与国际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继续加强。因此,高职院校要把握战略契机,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与企业协同发展,积极探索“校-校”模式和“校-校-企”等多种模式,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找到适合学校自身特点又符合企业需求的合作,主动服务中国制造“走出去”,实现校企在国际化办学层面的有效“协同”。

(一)“1+1+1校校企”合作模式

“1+1+1校校企”合作模式,即国内一所高职院校,选择一所境外学校,同时找一家在国外投资运营比较成熟的企业,联合开展校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立或投资的企业,也可以是即将走出国门在海外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的中资企业。通过学校与企业配合,重点在师资、课程、研发、培训、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校校企合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将学校打造成为全球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资源集聚地。

“1+1+1校校企”合作模式,可以采取在海外设立分校和“鲁班学院”的方式。通过设立分校,采取“2+1”模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及“走出去”企业培养本土化人才;通过校校共建“鲁班学院”,进一步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汉语培训、传统文化交流等合作,促进教育与文化以及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二)“N+N+N”校企联盟合作模式

“N+N+N”校企联盟合作模式,是在“1+1+1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发起的学校可以联合国内其他相关院校或行业企业,整合资源,多校共建,形成职教联盟、协同中心或以签订合作备忘录的形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及“走出去”的企业结对,力争辐射到结对企业的整个产业链;同时在企业聚集地选一所或多所当地学校开展合作,形成专业对应产业,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集群,培训项目对接企业需求的合作关系,以联盟的形式联合培养人才,服务当地企业发展。

无论哪种人才培养模式,“一带一路”跨境教育合作,关键是要突出校企双主体的作用。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跨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值得参考和借鉴。“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红豆集团合作,在海外联合创建了柬埔寨西港培训中心,共同开展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同时共同创办了海外大学。为解决境外本土人才匮乏问题,他们还在柬埔寨联办了西港工商学院,共同开展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科技服务和人文交流等项目。西港工商学院是校企合作的股份制大学,也是校企联合在海外独立设置的应用本科大学。[4]从独行到众行,校企双主体联合育人,共同“定制”人才培养方案,拓宽教育合作渠道,充分吸收中柬两国政校企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办学,这是对职业教育开放办学的新探索,也是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新实践。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要素

“一带一路”高职教育合作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面。在开放办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些核心问题,以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实现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课程、师资、培训是关键要素。

第一,紧跟产业需求开设课程。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职业教育课程的建设要处理好理论与学习实践之间的关系,要着重强调基于工作的学习,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开设课程,重点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发展方向,确保核心课程全面对接合作企业及区域产业的需求,实现“专业课程标准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实践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技能鉴定对接”。[5]

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要突出企业的参与,发挥企业的作用。引进企业高层次人才和能工巧匠,参与教学和研究;共同构建基于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校企双元开发教材,融入企业元素,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及配套信息化资源;教学内容上充分吸收企业行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采用灵活的学制和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与行业合作,完善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和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的建设和实施等。总之,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熟悉岗位要求,形成职业认知,真正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契合产业设专业,紧跟需求设课程,同时要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打造“互联网+职业教育”。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引进企业先进技术,特别是要加强合作企业的虚拟仿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和应用,引入企业生产流程和工作岗位环境,让课程内容和组织方式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职业教育的课程更加灵活多元。校企合作打造一大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精品课程,让高职学生具备产业发展亟需的技能。

第二,打造产教融合师资队伍。教师是主体,提升教师水平是“三教”改革的核心。校企合作过程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聘用制,积极拓宽企业参与育人的途径。通过采用“专兼结合”“教师师傅”“导师技师”等多元方式,从行业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合作院校的教师要与企业管理或技术人员相互学习,加强技术技能交流,学校教师要定期到专业对口的合作企业兼职或实践,努力成为企业的技师行家;有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管、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要到合作院校定期授课,加强企业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培训,力争成为院校的专家学者。校企双方要互派互聘人员,培养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师双能力”人才,实现“引企入教”和“引教入企”。

校企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培训基地。依托职教集团、产教联盟等,定期选派教师赴企业锻造,参与企业技术攻关、技术革新以及成果转化,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实现校企共培共育。充分利用大数据等资源,建设校企师资资源库,及时补充劳模技术、企业名师、教学精品案例等信息,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建立起教师与企业技师岗位互通,技能资格认证及校企“互兼互聘”双向任职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第三,实现人才培养培训有效联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会、校企协作”。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推动职业院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这突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对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定位、新要求。职业培训是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也是密切校企合作、吸引行业企业资源参与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四、结语

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职业院校要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充分发挥学校师资、课程、培训等优势,结合企业用人需求,调动社会各方资源,为企业开展员工本土化专业技能培训、岗位培训、产业培训、语言培训、学历证书以及国际交流学历教育等方面的培训。通过校企协同育训结合,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提升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带一路”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校企双方要进一步加大协同合作的力度,以需求为导向,构建起多维度、多层次的培训体系,积极拓展培训的内涵,开展多元化、灵活式、高质量的培训。联合企业力量加大力度在海外设立产业研究院、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及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等,全方位拓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渠道。加大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的职业培训,打造多元特色培训,如“二元制”“现代学徒制”“订单式”等品牌。完善培训标准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师资队伍能力建设。加快学分银行建设,实行“1+X”证书制度,建成产学研用合作服务平台。只有产教融合,校企强强联手,才能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过程中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联动。

猜你喜欢

校企一带一带一路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