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兽医法律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1-12-28大连海洋大学赵小然周维佳郭志新
◇大连海洋大学 赵小然 周维佳 郭志新
为提升教学质量,本文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和教学对象特点,对教学中面临的难题进行分析,并从改进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完善教学素材等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志趣,为社会培养更多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
兽医法律法规是为了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和我国兽医体制改革所设置的一门课程,主要研究兽医行政管理与兽医执法司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是兽医相关法律、法规、国际公约等法学知识与兽医自然知识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课程教学涉及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检疫管理、兽药管理、诊疗机构管理、兽医职业道德等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执业兽医管理、生物安全等热点问题密切相关。本课程主要面向水生动物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课时学生已完成绝大多数专业课的学习,即将开展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运用兽医法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从事兽医行政执法的能力,这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放心的动物性食品的实际需要,也是兽医工作法治化和国际化的必然要求[1]。然而在授课过程中,单纯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而降低学习兴趣。因此,需要就如何提高兽医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探索。
1 兽医法律法规课程教学面临的难题
1.1 对教学对象理解不充分
首先,教学对象客观上法学基础薄弱是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因素之一。由于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是非法学专业,学生缺乏相应的法学基础理论,在教授具体的兽医法规前需要花费相当的课时讲解兽医行政执法的基本知识。极易混淆的专业名词频繁出现,以及大量抽象枯燥、平铺直叙的法律条文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水生动物医学其他专业课程阐明的是相关技术操作、作用机理和治疗方法,兽医法律法规课程则阐述法律是怎样规定的、怎样做是对的、做的不对应怎样处理或处罚等,对学生而言这与以往专业课的学习方式也有很大区别。其次,本课授课对象是大学高年级学生,学生内心对即将开展的校外生产实践和毕业实习等环节充满好奇,心态上较为浮躁而难以保持踏实的学习状态。作为一门考核形式为“考查”的专业特色课,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不需要深入理解,极少同学会认真听讲。此外,学生自身还面临着考研、考公、就业、出国等一系列人生重大选择。在对教学对象的能力水平和心理状态有了初步了解后,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在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当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充分认识课程与自己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发展的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1.2 教学材料的缺乏和陈旧
权威性高、时效性强的兽医法律法规教材明显缺乏[2]。水生动物的生理结构、疫病情况和养殖用药等与陆生动物有显著区别,部分水生动物养殖相关的法规分布在《渔业法》中,这导致现用于畜牧兽医等专业的教材不能涵盖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所需的全部知识点,案例资料又多以畜牧业为主,不适用于本专业的教学。同时,l因法律条文遵循“新法优于旧法”的适用原则,若出现行政管理机构变动或有关法条修正,而任课教师未及时掌握信息动态,将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准确性。比如《动物防疫法》分别于2013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次会议和2015年4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4次会议进行了两次修正,又如农业部2017年6月发布公告第2539号颁布《港澳台居民参加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及执业管理规定》,农业部公告第2257号同时废止[3]。因此,应针对教材缺乏、教学资料陈旧、网络素材碎片化的现状进行教学改革,完善课程建设,健全学习机制。
2 教学改革措施
2.1 改革教学内容
任课教师应吃透法规释义,准确理解、全面把握各项法规,及时了解与课程有关的信息。通过阅读专业学术期刊杂志及时了解学科动态,补充新内容和新案例。增加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相关内容,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为目标导向,有针对性的讲解重点难点,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可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引入课程思政[4],将专业知识与德育元素有机融合,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大国三农”情怀,使学生感受到课程知识服务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强专业自豪感和责任感。
2.2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增强先进性与互动性。聘请相关兽医法规专家进行线上讲座,与社会知名水产动保企业联合,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运用到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以案例分析为基础开展小组讨论,教师予以指导、启发和补充,提出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问题加大学生学习投入,使学生通过研讨学习收获成就感,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我校师生普遍使用的学习通软件发放课堂测验,试题均选自历年执业兽医考试的真题,测验结果可反应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和运用情况,根据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并采取相应措施,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定预定的教学目标。
2.3 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
以实用性为课程考核导向,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等要求,运用多元考核方式,丰富评价主体,推进课程评价趋向立体化。将课堂讨论、专题参与、课堂测验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指标,成绩评分又可包括教师打分、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突出目标评价。丰富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加强学生对相关法规与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志趣,从而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和挑战性,使学生做到课内与课外并重、理论与实践并进。
2.4 完善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平台
兽医法律法规是一门新兴的小众学科,水生动物医学更是一个年轻的专业,现国内各水产学科高校均将本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或特色课,而非专业必修课,课程开设时间较短、学分较低。目前国内尚无囊括最新兽医法规和渔业法的统编教材,普遍使用的教学课件主要是长篇枯燥的法律条文,非法学专业的学生难以理解,教师讲授难度很大。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志趣,提高课程重视程度,需要系统性的编写适用于水产相关专业的教材,教材内容应涵盖最新法条、适应水产学科特点、切合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考试要求,同时要与畜牧兽医类教材有所区别。在教材内容合理的基础上,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法律条文,补充行业内相关案例,增加教材的可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作为一个新专业的小众课程,要提升教学质量,扩展课程深度,各高校间应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建立课程联盟,联合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渔业渔政管理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养殖专家和兽药企业,建立共享教学素材库及相应的更新机制,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从而解决授课内容滞后、案例搜集难、理论知识难以与产业有机融合的问题。
3 教学改革效果
兽医法律法规课程现已在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学习兽医法规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兽医法规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充分认识我国兽医管理体制与国际惯例的差距。通过合作探讨、专题式学习和执兽真题测试,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提升,掌握兽医法规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树立了法制观念,深刻理解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加强了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并能向群众宣传兽医法规的有关知识,为成为复合型、创新型水生动物兽医人才打下了基础。
4 结语
兽医法律法规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行业法规课,通过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使本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接下来需进一步深入教学改革和探索实践,完善更新教学素材的同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打造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促使兽医法律法规在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期培养依法养殖、防疫、治疗,依法行政,依法维护国家和自身的合法权益,知农爱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