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偷走了孩子的感受力

2021-12-28○管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感受力世界家长

○管 窥

教中学语文的赵查老师,课上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视频,当讲到消防员杨科璋为救一名两岁的孩子献出年仅27岁的生命时,他一度哽咽。他鼓励学生说说心中的感受,但是全班学生却表情木然地看着老师,没有反应。他问班长:“上一次因感动而流泪是什么时候?”班长说:“是月考成绩退步了,我爸批评我的时候。”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看似小事,却折射出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孩子们的感受力严重缺失。那么,为什么孩子们如此冷漠?究竟是谁偷走了他们的感受力呢?

所谓感受力,即感同身受的能力,也就是明白他人的感受、体会他人心情的敏感度的高低,心理学上的专业说法叫共情能力或同理心。感受力分为身体感受力和精神感受力。身体感受包括视、听、嗅、味、触五觉,精神感受指喜、怒、哀、乐、愁。身体感受是心理感受的基础。

感受力是人们走进真实世界的一把钥匙,能让人与万物一体,体会天人合一的感动。感受力对个体来说,不但是自我了解的基础,而且对身心快乐、财富创造、自我实现都非常重要。

孩子的感受力是他与这个世界的链接。有感受力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世界的美、生活中的细节,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感受力较强的孩子,通常语文学得好,写作文有真情实感;学东西快,不费劲儿;模仿能力和表达能力强,更有才华和创造力。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因为被过快地“剥夺”或“满足”,孩子们的感受力正在逐渐减弱甚至丧失。仔细分析学生的日常学习安排,就不难找到原因。许多小学生除了在校学习,课余时间还要在几个补习班之间奔波;中学生更是从早到晚在题海中遨游,即使寒暑假,每天的时间也被安排得满满的。在家校合作中,家长通过视频软件监督孩子们学习,日益成为一种流行的学习方式。在工厂模式的教育中,在数字智能的虚拟世界中,孩子们如同考试机器,自然体验严重缺失,对世界的感受和思考都被锁定在课本、作业中。和现实世界的疏离,使他们变得无感而冷漠。

再反观家庭教育,扼杀孩子感受力的也大有人在。有的父母喜欢给孩子安排好一切,觉得这样孩子可以少走点儿弯路。这种教育看上去百密而无一疏,对孩子的成长却百害而无一利。孩子有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行动能力,对未知的事物存在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对孩子感知事物能力的一种扼杀,只会让孩子丧失基本的感知力,失却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作为家长,我们原本试图给孩子创造幸福的生活,实际上却不断抹杀了孩子感知幸福的能力,这难道不可悲吗?

孩子们的感受力需要从小培养、细心呵护。激活、唤醒孩子们的感受力,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学校须把孩子们从满负荷刷题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多给学生创设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的体验机会。父母不应再以爱的名义,给孩子设置一道道藩篱,阻挡孩子探索世界的脚步,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孩子们从实践体验中收获的情绪、经历和思考,将成为塑造其性格和灵魂的宝贵养料。如此,孩子们的情感才能更丰富,感受力才能更敏锐。

猜你喜欢

感受力世界家长
卷首语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创享空间
桑塔格的“新感受力”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家长请吃药Ⅱ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