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沾化冬枣”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12-28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期
关键词:枣农冬枣培育

董 曼

(滨州市农业农村局 山东滨州256600)

农业品牌建设已成为我国乡村振兴、资源提升、区域发展、融入全球竞争的一项战略选择,规范农业生产和销售,发展农业品牌显得愈发迫切。在中央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策指引下,各级政府均以积极的态度大力支持当地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滨州市作为“渤海之滨、黄河之洲”,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核心区域之一,更是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工作作为破解当地农产品“滞销卖难”的发力点。滨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在黄河两岸10 km、涉及6 个县区、涵盖人口70 万、沿黄岸线143 km 的区域内,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加快推进黄河沿岸农产品区域化布局的规划,重点培育“滨州黄河边,绿色农产品”这一示范区区域性品牌,而“沾化冬枣”作为滨州市最深入人心的区域公用品牌,它的“成名史”已有30 余年。早在1984 年,沾化区就进行了枣树资源普查,在下洼镇秦口河流域发现56 棵老冬枣树,其上乘品质脱颖而出,从此沾化冬枣走出“深闺”。1995 年 5月,在“全国首届百家特产之乡”评选活动中,沾化区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2002 年8月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沾化冬枣”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13 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年度排行榜上,沾化冬枣排名第56 位,品牌价值23.33 亿元。在2016 年中国品牌价值榜初级农产品类中,沾化冬枣列第27 位,品牌强度815,价值54.93 亿元。2017 年,沾化冬枣发展到50 万亩,总产达到3.5 亿kg,产业产值连续几年突破30 亿元,枣农人均冬枣纯收入连续5 年超过8 000 元。2018 年,沾化冬枣更是跻身于“2018 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全国地标产品100 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近几年“沾化冬枣”在市场主导、政府宏观调控之下,有了更加长足的发展。

1 “沾化冬枣”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片面追求产量、追求果大

部分枣农依然片面追求以提高产量来增加效益,过度开甲,长期依赖氮肥等化学肥料,对疏密间伐认识不到位,枣园栽植过密,通风透光差,肥水供应不足,冬枣缩果严重;部分枣农对市场需求认识不到位,仍然片面追求依靠“大果”提高价格,盲目使用激素,甚至过量使用“九二〇”、膨大素等药物,冬枣不着色、糖分少、果皮厚、果不脆,严重影响了沾化冬枣品质和销售。

1.2 管理粗放,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部分枣农依然沿用固有的粗放管理模式,标准化生产推广难、覆盖面低,对新技术应用、设施冬枣等待观望,在病虫害防治上以化学防治为主,在肥料供应上以无机肥为主,沾化冬枣管理模式落后。

1.3 采青卖青,销售层次不高

部分枣农受短期利益驱使,依然采青卖青储青,致使客户和消费者不认可,市场价格低、销售难,更是影响了沾化冬枣声誉。

1.4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

部分枣农对组织化、规模化生产认识不到位,存在小富即安思想,依然单打独斗、自产自销,缺乏统一组织管理;冬枣示范园区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

1.5 产业链条薄弱,竞争力不够强

冬枣深加工能力不强、产品相对单一,冬枣生态旅游业发展层次低,包装、餐饮、物流、快递等配套产业不够完善,产业综合效益不强。

2 优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政府管理职能的对策建议

2.1 增强品牌意识,不断完善顶层设计

“品种、品质、品牌”是产业兴旺的三大法宝,要始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思路。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帮助龙头企业建立自己的市场网络,培育产品品牌。探索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多个优质冬枣品牌直营店,实施“名店卖名品”工程,让生产、销售优质冬枣产品的农户和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开展文化宣传,提升品牌价值。以打造中华著名水果品牌为目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采取电视节目、形象广告、游字广告、书刊报纸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沾化冬枣的绿色种植环境、生态栽培模式、优良安全品质、丰富营养成分、良好保健价值等消费者最关心的内容。充分发挥“中国冬枣之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品牌优势,在省、市电视台和各种媒体进行大力宣传,进一步提升知名度。组织开展游园采摘等系列活动,依托沾化冬枣博物馆、下洼生态旅游景区等旅游景点,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2.2 实施简政放权,切实优化服务职能

培植壮大专业服务主体。采取市场化运作、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等方式,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化服务实体。在运行过程中,既要提高生产效率,又要提高枣农效益,努力实现冬枣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培育专业技术指导主体。通过技术推广部门提供无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分时分批进行常规指导。坚持市场导向和效益优先原则,充分发挥资源、生态、气候、土地等优势,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和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基地建设,提高稳产、优质、高效产销能力,提升产品品牌形象和核心竞争力。统筹内外市场,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系统建设沾化冬枣产销体系及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2.3 制定统一标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组建高质量的研发团队,凝心聚力,搞好新品种选育工作。研发团队要派出专门人员,搜集整理国内外枣树及系列加工产品,了解所有枣树品种的原产地,适宜生长环境,衍生产品及市场前景,建立一处品种最全、研发资源最丰富的枣树种质资源圃。同时,结合气候资源优势,筛选部分适应性强、研发价值大的优势品种,进行繁育和种植,进一步调整品种种植结构。大力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在现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组织专门班子,制定相关团体标准,并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制定各自的企业标准。大力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制定落实标准的一系列可复制、易推广的操作流程,让生产者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4 创新营销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积极培育电商销售市场。政府在电商平台建设、品牌培育与推广、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与服务,通过组织举办商超洽谈会、电商大会等活动,积极引导中小微果品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组织及市场经营主体,在淘宝网、京东商城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鼓励广大枣农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线上销售,不断增加沾化冬枣电微商销售量,全面提高网销占比,努力解决冬枣上市集中、来不及分拣和销售的难题。

2.5 培育新型载体,实现组织化生产

一是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全区已成立的 400 家沾化冬枣专业合作社为基础,深入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按照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五化”标准,帮助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运作行为,切实提高生产、经营和市场销售组织化程度。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借鉴北陈浩华农业产业园、古城油坊科技示范园的成功经验,实施沾化冬枣生产示范带动工程,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大型超市为主体,健全完善 “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实行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股份分红等形式,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加强各项标准管理措施的落实和园区内新技术、新种植模式推广应用,建设一批集示范性、展示性、效益性、规模性、循环性与生态性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

2.6 培育龙头企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条

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沾化冬枣产业发展,完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兴办现代化加工企业,培育一批带动性强的冬枣贮藏、营销、深加工项目。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通过更新改造、链条延伸、开发多元化产品,新上一批冬枣深加工项目,打造沾化冬枣加工基地,培育冬枣浓缩汁、冬枣酒、冬枣酱、冬枣粉、冻干冬枣和脆冬枣等加工产业集群,放大规模效应。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和商贸流通三大果品物流平台,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速培育现代果品物流园区。完善提升包装、快递等配套产业,持续在冬枣根雕、盆景延伸发展上做文章,扩大培植规模,提高沾化冬枣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枣农冬枣培育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冬枣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
“圪蹴起”的红枣,富起来的枣农
一种锯齿状冬枣采摘装置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论新郑红枣的产业化
我的冬枣卖了13万!
塞上金秋枣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