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 用情克艰
——石家庄市裕华区心理志愿服务队抗疫实录
2021-12-28宋国珍通讯员
本刊记者 宋国珍 通讯员 贾 玲
编者按:元旦过后,新冠疫情在石家庄、邢台等地骤然爆发,河北全省吹响了集结号。疫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战场。在抗疫的关键时刻,从党员到群众,从校长到普通老师,从班主任到宿管员瞬间化身为战士,投入到抗疫的洪流中……校内校外师生的情况,牵动着无数个家庭的心。从部分亲历者的抗疫日记节选中,我们仍然能感受到这看不到敌人的战场,硝烟弥漫;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身为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担当。
1 月 18 日,石家庄按下暂停键的第14 天,为缓解隔离人员的焦虑情绪,当天上午石家庄市裕华区委、区政府决定成立一支“心理志愿服务队”。裕华区教育局迅速吹响集结号,各校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纷纷请战,主动报名。经过筛选,由140 名心理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1 个小时内集结完毕,通过互联网随时待命。心理志愿者中有学校领导,有教坛新兵,有咨询老将,有行业新秀……他们有的是尚在哺乳期的宝妈,当问及时间是否充足时,当即表示:“没问题,我可以。”有的是被隔离人员的家属,当问及其状态时,他说:“我更懂得被隔离人员的内心需求,我合适。”老师们没有一个打退堂鼓。此时他们不再是班主任,不再是心理教师,而是一呼百应的“抗疫战士”,一声召唤,即刻上阵!
团队组建
1 月 19 日,为了更好地为咨询师们保驾护航,心理志愿者团队的工作微信群很快建立起来,在这里队员们可以随时展开空中交流。裕华区教育局心理教研员贾玲首先为老师们做了一场上岗前的培训辅导。辅导从自我定位、自我减压、自我赋能、自我关照、自我反思五个层面展开,就咨询的工作设置、工作原则、工作伦理给老师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为大家减轻了压力,释放了情绪。同时,在微信群里贾玲对队员们的疑问和困惑也是有问即答,及时给出专业性指导。本来紧绷的神经和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团队成员间的心理距离被一次次拉近,大家发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培训过后,微信群里热闹了起来,伙伴们的声音开始此起彼伏,提问的、咨询的、问候的,大家互相扶持,渐渐上路。
设置护航
因为服务对象都是隔离人员,为了保护来询者和咨询师的隐私,工作组提出“三人群”方案。请隔离点的负责人建立一个小型的微信群,群内一般是3 个人,即隔离点联系人,咨询师和来询者。一个来询者咨询完毕后退群,请下一位有需要的来询者进入,避免暴露个人信息。同时不和来询者建立一对一的联系,也是对咨询师和来询者的尊重,落实了咨询工作的伦理要求。
“您今天做了几次咨询?每天22点之前一定要在群里上报数量,并把当天个案记录发至邮箱。”一案一留存,晚9 点必督,这是裕华区心理志愿者服务队的工作要求。预约——咨询——记录——督导,心理志愿者们摸着石头过河,一方面,勤学习找感觉,另一方面,把大家遇到的问题积攒下来,每晚9 点群内朋辈督导,寻找最佳路径。力求心理志愿者们一步一个脚印,服务工作扎扎实实,尽量做到规范与严谨。
培训赋能
学习永远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发生。心理志愿者队伍组建10 余天,组织群内学习、自我提升从未停止:从自学《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心理援助热线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到蒋忠亮教授的公益课程“从‘应激’视角讲新冠疫情的应激及心理干预”,再到邀请河北省心理干预协会会长钱永霞老师讲解的“热线经验的分享”,团队前后共组织了10 余场培训,队员们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自我赋能。
疫情发生以来,省、市也公布了多条专业的心理援助热线:如河北省心理危机干预绿色通道24 小时心理热线、石家庄市教育局心理支持热线、石家庄市第八医院24 小时心理援助热线、河北医大一院精神科……这些专业热线也成为裕华区心理志愿者的强大后盾和安全屏障,能靠咨询疏导完成的就尽力去疏导,超出疏导范围的寻求专业力量支持。
同心抗疫
十几天来,心理志愿者们奋战在辖区各个隔离点,在云端沟通,用网络和电话交流,为隔离人员及隔离一线的工作者耐心地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服务。
心理志愿者本着“一人一案,一案一督”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着自己的力量:对孕检准妈妈的紧张情绪给予安抚;对由于换环境失眠的来询者予以指导放松;对因活动空间受限而情绪烦躁的年轻人给予陪伴与倾听……面对来询者的种种心理压力和困惑,志愿者团队集结优势资源成立了“朋辈督导群”,每晚9 点,针对当日案例,共同商讨,一起探究,大家形成合力,寻求最佳方案。虽然督导讨论常常到深夜,但这支队伍也在一次次探索中逐步成熟起来。
用情克艰
面对隔离群体,志愿者主动出击。每天发送心理调节的知识与方法;不断推送正能量的新闻与资讯,为隔离点全体人员做“调试心理,学会放松”的团体辅导;在尊重对方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志愿者通过减压和放松训练让参与者心态慢慢平稳,减少担心,关爱自身。
同时,他们也不断思考:“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志愿者们大都来自教育一线,最熟悉的是少年儿童,所以应该从自己最熟悉的群体入手,从最擅长的领域出发。于是他们针对儿童展开了“接纳情绪阳光心态”的疏导活动。
1 月 24 日,贾玲做了一场线上心理疏导活动。在心理疏导活动中,贾老师运用了一些网络视频来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引导孩子寻找最近这一周1 至3 件令自己感恩或难忘的事。屏幕静默一段时间后,孩子们接二连三发来分享:“护士小姐姐给我们送来水果、小食品、彩笔”“妈妈能天天陪着我真幸福”“有许多医护人员关心我们的健康”“工作人员为我们送来好吃的饭菜”……经过1个多小时的沟通,孩子们很快调整好心态,上传了自己创作的一幅幅充满正能量的绘画。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1 月26 日,隔离点的群众写信对隔离点全体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在这寒冷的冬天我们感受到了疫毒的无情,却也收获了更多的温暖和安全感。”心理志愿者们纷纷表示,隔离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积极向上是对自己工作的最大褒奖。
冬即尽,春必临,未来,裕华区心理志愿者还会继续提供这样的公益服务。同时,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心理志愿者团队也将着手“心理锦囊”“家长学校”等公益课程的录制。下一步,他们将扩大服务人群,用专业知识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