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践·美”理念下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2021-12-28吴颖
吴 颖
(锦州市凌河区解放小学教育集团)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校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将学生核心素养总目标融入学校内涵发展,构建培“博·雅”之才、育“品正”之人的“雅·正”育人体系,在“红色德育、蓝色智育、金色体育、紫色美育、绿色劳动”为内容的“五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以劳动教育为基石,走“五育”融合育人之路。
一、探寻劳动教育实施新路径
2017年,我校为落实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构建“五色”课程体系,设计“绿色成长”课程,完成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目标。我们以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为指导,针对孩子在自然、社会、生活方面的认知局限性和动手能力不足等情况,以综合实践课程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为切入点,创造性地把课堂教学和劳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工作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我校结合新政策,将“绿色成长”课程丰富为“绿色实践”课程,主旨明确指向劳动教育,并将劳动教育的育人理念提炼为“践·美”。“践”是指学习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有创新的进行生活实践,发现自身的潜能和优势;“美”是指感受劳动之快乐,涵养劳动最美丽,用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2020年,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辽宁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重新明确了劳动教育在学校课程中的重要价值和地位。《纲要》成为我校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基地建设不断向深入推进的重要动力。我校将“绿色实践”课程提升为“绿色劳动教育”,以生活为源、以实践为本、以体验为美,结合城市小学特点,因地制宜地落实《措施》。通过聚焦学校的劳动体验、聚焦居家的幸福家政、聚焦社会的志愿活动、聚焦传统的智慧农耕和聚焦个性发展的实施路径,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优化“五育”课程融合,凸显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二、构建“三维N度”育人新体系
我校为推进劳动教育,构建了“三维N度”育人体系(“三维”即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支持的三个维度,“N”即“劳动+N”课程),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高质量发展,引导全校师生融入“劳动、奋进创造美好新时代”的热潮中。
(一)规范建设师资队伍
自加入辽宁省劳动教育核心团队以来,我校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根本,强化理想信念的引领作用,逐层压实主体责任,规范建设师资队伍。学校先后建立劳动教育核心团队、劳动教育科研团队,培养实践骨干教师团队、劳动教育先进集体、公益劳动体验团队等。各个团队不断强化教育意识,开发多种教育资源,将劳动教育全面铺开。与此同时,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进行全员和专项培训,在专业培训的指导下学校教师队伍成长迅速。
(二)系统实践“劳动+N”系列融合课程
我校开发五类劳动课程模块,分别是劳动基本课程、校园劳动课程、家务劳动课程、社会劳动课程、田园劳动课程等。
1.筑牢劳动基本课程
我校的劳动基本课程包括:“劳动+职业”,劳动课程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弘扬劳动者的工匠精神,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劳动+心理”,引导学生感知劳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促进其自我成长;“劳动+技能”,以实践活动为教材,使学生掌握劳动知识,体验劳动的过程和乐趣。学校在日常化的各门学科课程实施中,最大化地发挥出各自的育人价值,以“劳动+N”课程模式奠定学生的基础素养。
2.高质量实施校园劳动
组织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团队统筹实施。每学期制定详实可行的劳动教育工作计划,选派有劳动技能的教师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分班级、分周次、分岗分则,设立卫生包干制、文明监督岗、垃圾分类宣传与引导、公益劳动加分处等。每学年设立的劳动周、劳动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3.有效推进家务劳动课程
按年段、按月份制定学生家务劳动任务清单,引导学生完成有特色的劳动作业。“比比谁的本领多”“我的植物日记”“厨艺坊”“巧手展风采”“小空间、大梦想”“今天我当家”“争做家务小达人”……这些作业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每天在班级群里打卡,记录劳动过程,增添成长的快乐。家长将劳动评价手册、综合素质成长记录单反馈到学校,学生在校的劳动情况也由此表反馈给家长,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4.积极开展社会劳动课程
社会劳动课程作为德育“行走”的课堂,延伸到180多个实践基地中。我校组织学生定期走进辽沈战役纪念馆、廉政苹果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做小小宣讲员,讲述英雄城的故事、党史故事。每逢周末,暖心小队也走进养老院。这里的老人平均年龄在75岁左右,他们有的因为儿女在其他城市工作不能留在身边照顾,有的早就没有了亲人,老人们的生活富足但内心孤独。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为老人按摩,陪他们做操、看电视、读报纸。这些劳动体验让孩子们真正履行关爱老人的责任和义务,引导他们用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
5.联合开展田园劳动课程
田园劳动课程对于城市小学全面育人更有必要性。我校着眼市县乡村一体化联盟校的互通、互助,有效发挥生态优势和本土优势,组织学生进行“手拉手”交流活动,与凌海育才学校、白台子乡小学荒山堡小学建立一体化劳动合作校。学生走向田地、走近农村,在田间地头松土、播种、浇水、施肥、采摘,体验农民辛劳,收获劳动的幸福。
三、校园劳动文化建设新思路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校将劳动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首先,从精神层面引导劳模精神在劳动教育中“生根发芽”,让劳动教育能真正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继续坚持“价值观”教育,突出品格鞭策;突出应用教学,坚持“创造性”推动,将劳模精神融进政治思想教育中,播下向劳模学习和弘扬劳模精神的种子。其次,将劳动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结合,打造以“劳动”命名的文化活动品牌,初步设计是在校园里开设“劳动大讲堂”,引导学生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感受并领悟劳动精神,激发其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的热情。
我校将统筹设计一校三址劳动文化环境布局,打造劳动文化长廊,形成一址一品劳动文化风格,充分发挥景观文化的美育价值、道德认同价值,实现劳动文化与学校历史、办学特色、校园环境融为一体。
新时代劳动教育与我们同频同行,我们将推进课程化、常态化、生活化的劳动教育与“五育”特色融合为一,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加快探究推进劳动教育路径和策略的步伐,努力形成劳动教育的范式,为振兴辽宁教育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