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科技服务渠道建设分析与能力提升探究
——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2-28王纯莲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漳州院校科技

王纯莲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对高职教育的日益重视,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得到很大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地位作用也不断凸显,高职院校的科技服务在各地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此,科技服务能力建设,已成为建设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的迫切需要,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1],在高职示范校建设、“双高计划”建设中占有很大分量。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社会服务工作方面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在高职院校科技服务方面也率先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科技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出路和办法,都具有代表性,值得系统总结概括,以供其他兄弟院校参考借鉴。本文仅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渠道建设与能力提升问题。

一、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渠道与措施

做好科技服务,实施产教融合,推进政校企合作,“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使职业教育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是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期望与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治校办学的一个重要职责[3]。对于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的高职院校而言,为本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尽心尽力更应责无旁贷。近几年,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需要,主动对接漳州市“工业立市”发展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科技服务的渠道建设上多措并举,影响较大。

1.不断深化“一县(区)一协议”制度

学校主动走出去,与县(区)地方政府签订科技服务协议,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加强政校合作,进一步满足服务漳州各县区产业发展需求。目前已基本实现漳州八县五区校地战略合作全覆盖,并针对一些县区、乡镇开展了多轮社会经济和产业调研,协助地方科学规划、补足短板、发展产业。

2.持续建设“一学院一平台”项目

以二级学院(系)为单位,以专业群为依托,建设省、市、校协同创新中心和产学研用合作基地,在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积极服务地方支柱、主导、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协助地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比如,食品工程学院设立了“漳州市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应用化工学院设立了“精细化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

3.持续实施“一专业一项目”机制

每个专业每年承接一个以上的企业对接项目,创新科技研发,积极扶助困难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实现与企业精准对接,保证科技服务质量。目前,“一专业一项目”已成为各专业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内容,同时成为科技服务的一个重要平台。

4.持续开展“百名教授进企业”活动

学校贯彻落实漳州市委市政府“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决策部署,实施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开展“百名教授进企业”活动,选派百名教授、副教授、高工、研究员到企业挂职,主动对接地方主体企业,协助企业打造科研创新团队,定期定点对企业的科研攻关、产品创新和管理提升提供帮扶。

5.持续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

按照福建省科技厅和漳州市科技局的部署和要求,学校每年选派省、市两级科技特派员包括“三区”人员,利用课余时间下乡挂职锻炼,帮扶受援地企业、乡村,针对性地提供技术咨询、技能培训、人才培养等服务,发挥学校科技人员队伍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6.组织科技小分队暑期下乡扶农助农

学校每年组织师生利用暑期科技下乡,开展扶农助农活动。编印和发放科技服务手册,提供科技咨询;承接科技开发项目,协助解决技术难题;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助力村民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7.定期开展城乡各类从业人员培训

学校建立以二级学院为主体,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参与共建的实践培训基地,为城乡各类从业人员、困难户、特殊人群等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比如,旅游管理学院定期为南靖县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举办酒店管理培训和开展导游证考证培训与鉴定;经济管理学院定期为平和县农业电商从业人员举办创新创业系列培训。

8.定期开展省、市、校应用课题立项研究

学校每年组织教职工开展省、市、校级应用课题立项研究,并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进一步推进横向课题研究,推进技术研发、专利申请授权、项目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与咨询等科技服务工作。

此外,学校还通过与各地开发区、产业园、文创园等合作,不定期举办双创周活动。同时,设立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特殊人群创新创业以及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二、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实施成效

得益于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功能的重视,政府引领,专家倡导,学校重视,高职院校科技服务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科技服务活动日趋活跃。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科技服务方面的探索来看,诸多科技服务制度、平台、渠道纷纷实施,影响较大,取得了良好成效。

1.政府满意

学校近年来开展的科技服务工作,尤其是实施“一县一协议”“一学院一平台”等措施,有力地支撑了地方政府“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发展战略,助力漳州经济布局和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助力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力地方政府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比如,应用化工学院经福建省教育厅立项的“精细化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助力古雷经济开发区石化产业发展;食品工程学院经福建省教育厅立项的“农产品深加工及安全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经漳州市委市政府立项的“漳州市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项目服务漳州农产品生产及食品加工产业发展;旅游管理学院的“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和鉴定中心”助力南靖县土楼旅游和平和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各项目的实施,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地方各级政府的肯定。

2.社会赞誉

学校与行业协会及其他社会团体广泛开展各种技术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建人才培训体系,形成与行业协会共同推进技术技能创新的服务机制,在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领域起示范引领作用。比如,机械工程学院与漳州市应急管理协会共建“高压电工特种操作实训室”“高处作业特种操作实训室”“焊接作业特种操作实训室”等,共同培训特种行业人才;经济管理学院与残联、妇联等合作开展电商、贸易等专业培训,为特殊人群创新创业提供技术支持;旅游管理学院与漳州旅游协会、市餐饮烹饪协会、区域旅游发展委员会、市全域旅游产业联盟协会等共同制定职业教育培训计划,合作培养休闲旅游产业人才和经营型管理人才;文化创意学院与漳州青创协会合作,共同培育文化传承与创新团队,形成具有地区影响力的漳州民间传统工艺和“非遗”传承与创新品牌项目。

3.企业受益

学校大力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尤其是通过推行“一专业一项目”“百名教授下企业”、建立校企协同创新中心等措施,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与管理难题,为企业纾危解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比如,建筑工程学院与泷澄建设集团共建泷澄产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与万利达集团共建万利达学院等,为企业提供员工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机械工程学院联合三宝集团等10多家漳州重点企业,成立“漳州智能制造教育集团”,建立以学校为主体,行业、企业参与的协同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和培训。

4.学校受益

通过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学校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学校办学实力极大提升,品牌形象深入人心,生源数量质量持续提高,专业群建设进展迅速,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比如,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群2019年承担省、市科研项目14项,获8项国家专利授权,发表论文64篇;文创旅游专业群2019年通过开展文旅从业人员培训累计实现社会服务收入176万元;各级校企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开展省、市(厅)级纵向课题43项,参与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36项,取得知识产权成果17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取得科技和社会服务到账收入202万元。

5.帮扶对象受益

学校被列入漳州市补贴性免费职业培训学校[4],每年由市县财政兜底,面向贫困劳动力、贫困家庭子女、城乡“两后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5]。还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暑期科技下乡、双创周活动等措施组织教师到镇村两级组织开展技术培训、项目与经营管理咨询、技术联合攻关和各种政策文化宣传推广等,加快农村科技推广和普及,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和脱贫致富。截至2019年共审核推荐省级科技特派员27人次,市级科技特派员21人次,“三区”人才6人次;组建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3个;为企业和农户引进新品种9个,推广新技术6项。

三、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职院校科技服务能力有所提升,成效良好,但由于高职院校建设发展先天不足,办学历史短、科研基础条件较差、高层次科研人才缺乏、科学的科技工作体系尚未建立、科技研发推广发展后劲乏力等客观因素,使得高职院校总体科研工作基础薄弱,科技服务能力仍有待提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制度机制不够完善,后勤服务不够有力

科技服务社会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校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省市上级部门有关科技服务文件精神,寻求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政策依据;另一方面需要结合漳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科研实际,抓紧制定、完善学校科技服务管理办法等制度、机制,弥补过往科技服务渠道措施运行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如奖惩制度、人员待遇等问题。另外,需进一步为科技服务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解决后顾之忧,如设备管理、经费报账等问题。

2.可用于科技服务的经费缺口较大

经费不足制约了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工作的开展。相比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尤其是地方所属高职院校,多数因为财政拨款不足而导致本身办学经费就存在困难,有限经费用于科技服务必然略显力不从心。比如,学校2019年度选派了省级科技特派员5名、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1个,专项经费仅有9万元;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9名、“三区”人才3名,专项经费仅有7万元。

3.科技服务的各项经费报支困难

随着近年来公用经费报销从严从紧,高校科技服务资金的使用自然也受到影响。老师们在科技研发、应用推广、职业培训、技术咨询等各种活动中产生的材料费、设备费、人工费、差旅费等,从预支、采购到报销等各个环节举步维艰,很多时间精力浪费在弄清政策、找依据、跑手续的路上,不少支出项目最后也无法报销,只能个人承担。

4.参与科技服务的许多教师精力不足,分身乏术

目前,许多教师教学工作量大,课余投入企业、乡村技术服务的精力不足。不论是被纳入“百名教授下企业”“科技特派员”这样的长期项目的老师,还是承担暑期科技下乡、短期培训、双创指导这样的短期项目的老师,在本身需要完成额定的繁重教学工作量之余,再兼顾科研与社会服务往往力不从心,服务效果也大受影响。

5.教师队伍技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服务团队整体技术攻关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在地方行业领域影响力不够,更缺少在省内外叫得响的知名研发团队和个人。具体地说,高技术含量的课题和成果还不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还不高,服务项目特色还不明显,运行管理还不够规范等,需要今后在加强解决企业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服务企业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技术交流层次和水平等方面下更大力气。此外,有些教职员工的科研领域和服务方向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缺乏可持续发展。

6.部分教师参与科技服务的积极性有所欠缺

以上问题的存在,再加上科技服务工作业绩没有纳入单位绩效考核或纳入考核占比太低,导致部分老师参与科技服务的积极性不高,有些人没有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有些人故步自封、裹足不前;有些人存在畏难情绪;有些人事不关己、能躲就躲。

四、高职院校科技服务能力提升的策略思考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必须自始至终围绕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以服务地方为导向,以创新为核心,以提高为突破点,在科技服务推进过程中强调能力成效质的提高,特别强调技术创新,提高横向课题开发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面向基层,面向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助力脱贫攻坚。为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将以“项目驱动、资金支持、制度保障”为思路,积极探索多元、开放、融合、动态、协同创新的路径,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推进政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1.完善新政策,推进新机制,大力支持教师开展技术研发服务

学校要抓紧推动和探索协同创新中心、职教培训中心、社会服务实践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的机制体制建设,出台制定、修订完善《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及研发机构管理办法》《协同创新中心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科技社会服务实施办法》和《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支持和鼓励教师大力开展技术应用、技术咨询、新工艺研究、新产品开发等服务,确保技术应用和服务常态化、可持续化。

2.政校企多渠道筹措科技服务活动经费

促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协同联动,在资金上加大对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工作的支持力度。主要包括以下措施:更紧密地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争取省、市、县三级政府加大财政拨款的力度,设立更多专项活动资金;争取行业协会、企业和社会各界共伸援手,获得更多爱心资助、捐赠善款,设立各种爱心基金;学校还要通过一些有偿的技能培训、科技推广,获得更多的社会服务收入,弥补经费的不足,实现科技服务的良性循环。

3.简化经费报支手续,合理合法规避财务风险

在合理合法的范畴内,简化经费报支手续,让教师有限的时间精力从各种科技服务活动的经费报支困难和繁琐手续中解脱出来。比如,可以考虑委托第三方进行项目代管和经费收支,由学校设立科技服务公司或者招投标社会企业,从企业走经费,到第三方报账。

4.将主要从事科研服务与主要从事教学的教师划分管理

根据教师各自特长,将教师划分为两个类型、两大系列,即教学系列和科研服务系列,分别制定出不同的培养方案、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奖惩制度。理论课的课堂授课主要由教学型教师承担,对他们的教学工作量要求多一些,科技服务工作量可以少一些或者不作要求;实训实践课主要由科研服务型教师承担,对他们的教学工作量要求尽量少一些,以便他们可以投入更多时间精力用来开展科技服务。

5.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加强对教师队伍科技服务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规划和完善对教职员工科研方向的指导和设计、科技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打造出一批“能做事、肯做事、做成事”、在地方专业行业领域有影响力的科技服务团队和个人。下大力气通过内培外引、合作培养、双向挂职等各种方式,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和科技服务能力。

6.加大奖励力度,充分调动教师科技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

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将教师科技服务的经历和业绩纳入学校专项绩效考核范围。加大科技服务绩效奖励力度,科学折算科技服务业绩,计入教师年度工作量,兑现为评优评先的精神奖励和年终绩效的物质奖励。同时,把教师科技服务的经历作为教师下基层锻炼的资历,抵充评聘职称的条件,在职称评聘、职级晋升优先上得到体现。?

五、结语

总之,通过科技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职责。高职院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科技服务方面取得一些可喜成绩,但是,仍普遍存在科技服务成效不显、能力不足的问题,成为制约当前高职院校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教育部出台实施“双高计划”,提出“使职业教育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这对高职院校的科技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必将为高职院校的科技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发展的契机和指引。在这样的利好政策背景下,总结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建设经验,探索新的条件下如何取长补短,对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科技服务能力和成效,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漳州院校科技
买鱼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潘维廉漳州行 有种“老朋友”的感觉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福建漳州面煎粿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