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满意度视角下的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绍兴市柯桥区的实践
2021-12-28葛江利
□葛江利
(绍兴市柯桥区教育体育局,浙江绍兴312030)
绍兴市柯桥区把教育事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为社会提供更加充分的特色化、个性化、多样化的优质教育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坚持教育优先,重点夯实“三个基础”
绍兴市柯桥区牢牢抓住“把方向、抓规划、促建设、保经费、促内能”等重点,认真研究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促使教育发展水平更加均衡优质,并采取了以下举措夯实三个基础。
(一)在投入保障上持续发力
柯桥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做到优先谋划教育规划、优先研究教育事项、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十三五”期间,全区教育投入121.83亿元,年均增长11.47%。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财政保障水平,近两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教育经费占总额的22.8%以上,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做到逐年递增,2020年学生平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达900元,初中达1100元。还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学校教学设施设备专项经费、800万元的校企合作专项经费。
(二)在优化布局上持续发力
随着近几年区域内人口的快速集聚,柯桥区不断加快优质教育资源扩容增量。修订完善《柯桥区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3—2030年)》《柯桥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与学前教育布局规划(2016—2030年)》。“十三五”期间,新建、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2所,充分挖掘中心城区教育资源,优化主城区教育资源配置,有效破解超规模学校。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编制新一轮学校网点布局规划,未来五年将新建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8所,全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快速向主城区周边拓展覆盖,以满足入学入园的刚需。
(三)在智慧校园上持续发力
柯桥区以“抓投入、抓机制、抓应用”为指导思想,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2亿元,全区学校已基本实现交互式多媒体电子白板进教室、精品录播教室、校园无线网络、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四个全覆盖”。同时,柯桥区开展教育现代化环境优化升级、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区域教育信息化特色建设五大行动,形成了天天有展示、月月有研讨、年年有观摩的良好局面。柯桥区被教育部评为2019年度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天天智慧课堂”实践项目入选国家级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
二、落实五育并举,聚力打造“三大品牌”
学生的发展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柯桥区尊重教育发展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加强学生的德性内化、智识习得、体魄锻炼、审美化成和劳动铸就,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育人方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管理机制。在追求学生学业成绩提质增效的同时,柯桥区更追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益、学得有趣,以实现对学生培养质量的升级换代。
(一)打造“红色网上游”品牌
柯桥区十六年如一日地持续深化“红色网上游”德育品牌:通过开发“一张红色资源网”、学唱“五首红色经典歌”、开设“十节红色教育课”、建设“百个红色宣传栏”、组织“千场红色体验会”、培养万名“红色接班人”的“个十百千万”工程,创新全区德育教育工作,引导12万名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全区红色教育课程丰富,学校德育品牌特色鲜明,如西藏民族中学“雪域先锋民族情”、鲁迅中学“立人立行”等,进一步丰富了红色育人的品牌内涵和时代价值。
(二)打造课程改革品牌
柯桥区赓续“柯桥实验”理念和精神,积极主动适应新课改、新要求。自2015年起,柯桥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初中分层走班教学改革,17所初中全部实施分层走班,实现了科学提质的目标。2017年,又承办全省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改革现场会,相关做法在全省推广。连续十年举办“鉴湖之春”初中课堂教学多样化观摩研讨会,让课堂改革一直走在路上。2012年,聚焦农村自然小班现象,开启区域推进农村小班化建设,创新实施联络员引领机制、主题化区域研究机制、抱团式校本研训机制等,为农村学校提质提效。目前,全区轻负优质教育生态良好,教育核心质量高位运行,连续几年高考一段上线率、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全市领跑、全省领先。
(三)打造“体艺柯桥”品牌
围绕“创新潜质、学科特长、艺术特色”的培养目标,柯桥区坚持“讲台与舞台并重、操场与赛场并举”,加大艺术体育课程实施力度。积极开展“书法进校园”“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活动,建设学生社团2000余个,开展冰雪、高尔夫、击剑等时尚运动进校园活动,成功培育了艺术、体育教育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项目。近五年,柯桥区获浙江省中小学艺术节表演类节目一等奖53个,先后成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
三、坚定改革创新,大力推动“三个聚焦”
学校是办学的主体,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基本单元。办学自主权只有最终落实到学校层面,体现在校长、教师和学生身上,才能真正实现改革的意义和价值。柯桥区聚焦党建引领、聚焦评价导向、聚焦资源均衡等,努力让每一所学校回归育人本源,释放办学活力,提升教育发展内涵,形成师生才智充分涌流、学校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为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育人质量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一)聚焦党建引领,促动基层学校全域发展
柯桥区以“五星育人 三名争创”为总抓手,着力加强党建引领育人方向,深化“党建育人”模式,紧密围绕党建、课程、管理、文化、实践等核心要素,促使学校全域发展,精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目前,全区中小学已100%成为绍兴市“五星达标”学校级、61所市级“党建示范学校”、5条市级“党建育人示范带”,创建数量和质量都走在绍兴市前列。作为绍兴市推动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区,柯桥区推动了62所试点学校党组织全面履行领导职责,加强党建领航的作用。
(二)聚焦教育公平,丰富均衡普惠的资源供给
柯桥区接续出台3轮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连续9年投入103.5亿元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学前3年净入园率、教师学历合格率、教师资格证持有率、省三级以上幼儿园覆盖率达100%,有力确保全区2.78万名幼儿有园上、上好园。以“名校+新校”“强校+弱校”“城市+农村”为模式,推进“教共体”建设,实现了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共体”全覆盖,缩小了校际发展差异。大力改善山区教育,每年设立300万元山区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同时保障小规模学校办学经费:对在校生低于600人的镇中学、镇中心小学,按600人拨付公用经费;对在校生低于300人的小规模完小,按300人拨付公用经费。同时,相应经费还按5%的标准逐年递增。
(三)聚焦创新发展,完善现代学校评价机制
结合区域教育发展的实际,柯桥区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制订了《学校和学校领导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意见》,全面推行“基础性、发展性、特色性”三大指标体系。针对“发展性目标考核”,实行“一校一标的”,即在学校现有发展水平基础上,从学校管理、文化建设、队伍建设、德育工作、教学改革、学生素质等方面自主制订5项左右发展目标,确定每项目标的具体发展要求,让学校“跳一跳,摘到桃”,以增强基层学校的办学活力和内生动力,进而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建立教育质量观综合监测分析制度,探索实行小学、初中、高中教育质量衔接评价机制,形成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相关衔接、相互负责的协同发展机制。
四、赋能教师发展,积极推进“三项机制”
教师是办学治校的第一资源,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极其重要的战略性工程。柯桥区打出精神荣誉激励、专业发展激励、岗位晋升激励、健全绩效工资激励、关心爱护激励“组合拳”,同时从校长选优配强、学校文化引领、优秀教师带动等方面强化支撑,共同营造尊重学校、尊重校长、尊重教师的健康生态,切实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提升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一)建立师资流动机制
柯桥区全面实施“县管校聘”工作,加强教师队伍统筹管理,全区7000多名公办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350人跨校聘用,有效促进了区内教师的合理流动。推进校长、教师6年定期区域交流制度,实行薄弱学校走教、跑教和城区骨干教师支教机制,有效破解家门口优质师资“最后一公里”配置难题。2020年,全区义务教育段交流轮岗教师数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总数的14.99%,其中骨干教师交流占轮岗教师总数的33.85%。此外,柯桥区还推行新教师“自主择岗”、进城教师“凡进必考”制度。
(二)强化教师培训机制
柯桥区设立名师名校长及干训师训专项经费2000万元,以名师工程为抓手,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骨干教师培训机制。全区以273名省特级教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为导师,组建名师工作室、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实现全区所有年级和学科优秀后备力量的全覆盖,激励教师成长成才、成名成家。实施学校干部队伍梯度培养工程,采用学校测评、理论培训、名校挂职、导师结对等方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推进区域师资水平均衡发展。在全区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以“培养好校长、评价好校长、带出好队伍”为理念优化管理。
(三)实施待遇倾斜机制
柯桥区制订《全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根据责任大小、工作量、工作实绩设立班主任和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的考核奖励政策。出台特岗教师补贴政策,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给予300元/月的农村特岗教师津贴,偏远学校提高到400元/月,特别偏远的小学提高到500元/月。同时,设立山区教师补贴制度,山区教师可享受每月200元的山区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