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现代化管理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与实现

2021-12-28李学兰

陇东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科技生产农业

王 琼,李学兰

(安徽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中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建设直接决定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农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新的发展方向,要求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农业生产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发展理念。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结构中的重要支柱,为农村乃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随着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越来越要求改变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农业现代化管理包含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市场化机制的引进以及先进管理方法的使用,致力于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科学、可持续的现代化农业,从而引导农业经济的稳定运作。

1 农业现代化管理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1.1 有利于解决农村资源的刚性需求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关键地位,然而随着对农业用地不断开发使用,矛盾问题逐渐浮现出来。一方面,农作物的生产丰收是农民获取收入的保障,农民为了使种植获得更大的利润,在进行耕作时常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除草剂,这些药物肥料的常年使用使得耕地的肥力下降,土地更容易遭遇水土流失、沙化、荒漠化等问题,农业用地矛盾更为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建设的速度加快,大量的农业用地被规划为城镇建设用地,农村耕地和农业场地的大量占用使农业用地越来越少,农村土地资源变得更为紧张。农业用地的矛盾问题直接导致农村资源和对农产品的刚性需求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在此背景下,通过引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方式对农业经济的管理,改变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实现农业用地的合理规划利用,既能减少对土地长期耕作的损伤,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同时能够促进农业产业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刚性需求,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1.2 有利于创造良好经济发展条件

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地理因素和落后的基础设施等导致农村在人才、教育、科技等方面资源的紧缺,以及劳动人口的外流限制了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结构中的重要支柱,必须通过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提升农业的发展水平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为农村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环境。在传统农业管理模式下,落后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等不仅影响着农产品的效率,而且降低了农业资源的质量,对区域生态环境平衡造成严重破坏,制约着农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新的农业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很多问题,从思想上改变农户的发展理念,从生产方式上引入先进的科技和信息技术手段,积极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研究积极性,为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

1.3 促进农村小康经济的全面发展建设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农民的收入不断地提高。然而近年来,为了规避自然灾害的影响,保障农产品的增收,对农业用地投入的生产成本逐年增加。现如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副产品产业建设速度加快,而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小,仅靠单一的农业生产无法满足农民的经济需求。我国农民增收不仅缓慢,而且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加强直接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均制约和阻碍农村地区全面脱贫以及全面小康的国家战略实现。农业现代化管理从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入手实现农业用地的科学生产经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产品增收,最终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利润。因此,推进农业现代化管理对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小康经济的全面发展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 当前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

2.1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指的是农业经济组织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我国在1978年以前实行的是集权统一的农业管理体制,主要包括农村生产资料集体统一经营、限制农民从事种植业以外的经济活动以及农产品由国家统一收购等。这种管理体制严重抑制了农民的生产劳动热情,不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为主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系,改革了农产品收购制度,把市场机制引入农业经济活动中,从而激活了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然而经过多年的实践后,现有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例如: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农业收益低的问题日益凸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此外有些地区依旧保持计划经济的特征,地方政府对区域农产品种植采取定额的制度,这显然不能同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有效融合。因此,现行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

2.2 农业管理信息化薄弱

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的便捷程度。随着各领域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是大势所趋,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必由之路。农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管理,实现农业信息在农业生产、管理和销售过程中更为便捷的流通,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管理水平。在国家大力扶持农业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管理的信息化逐步建立起来,然而现阶段还处于落后的状态,尤其与发达国家相比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我国农业管理信息化薄弱首先体现在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农业部门及农民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运用中还停留在信息网站建设等浅层次,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很少能够利用实时信息,没有充分发挥其应用性。其次,相关的基础设备和软硬件设施缺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有限,以及缺乏专业人员的安装、调试和使用等都限制了农业管理的建设化建设。

2.3 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革新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投入是衡量农业科技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用于农业科研、转化应用、技术推广等所有经费的总和。从当前的我国农业科技投入的状况来看,主要存在着农业科技投入不足、投入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我国中央财政及各地方政府虽然一直在加大对农业的补贴,但科技投入总量仍然偏低,其所占国家科技创新总体比重远远低于农业GDP对国家GDP的贡献,由此导致农业科研基础设施及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健全。此外,农业科技投入主要集中在粮食及农产品高产领域,对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以及对农业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新兴领域及软技术研究不足;从生产环节来看,科技投入向产前和产中两个环节,对产后的关注则较少。农业科技投入的不足直接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及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必须加大投入力度才能使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起到“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2.4 农业管理理念陈旧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生产和经营部门争相引用先进的管理理念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在农业领域,我国也较早提出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管理理念,推广农业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然而现阶段的农业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依然陈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地方政府对农业管理政策缺乏正确的认识,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意识,更不能对农业管理进行整体的规划,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管理理念落后,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不重视农业管理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此外,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种粗放式经营模式,主要依靠大量的资源和劳动力的投入来获得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部分地区的个体农户受制于较低的专业素质,不善于改变传统的农业管理理念,农业经营封闭、信息不畅通,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此,积极转变农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5 农业产业链不合理

改造和提升农业产业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创新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链是在产业链概念基础上提出,涉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是农业生产分工与运作的载体。完整农业产业链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增强农产品交易效率,而且能够使农户拓宽农业经营领域,增加农业的比较收益。我国农业以小农家庭经营为主,生产经营分散、农业生产规模小,这种小农生产经营模式不利于农业产业链的形成。此外,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间的生产要素流通受到阻隔,产业自成一体、封闭发展,形成“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因此,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被分割在不同区域和部门,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农业产业化和经营一体化水平低。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相互分割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交易效率,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

3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管理的实现

3.1 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发展现代农业管理模式

为了保证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管理建设,首先,要健全农业管理机制,发挥现代管理模式的重要作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的基础,是党的农业政策的基石,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必须建立在这一制度基础之上。在稳定的农村承包关系之外,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资金、资产和资源,以合作、专业承包的方式发展与企业、承包大户、技术能人等联合经营方式,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加快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建设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其次,积极转变农业管理模式,向品牌农业、加工农业、科技农业、互联网+农业、农业+休闲、农业+生态等现代农业经营模式转化,突破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2 强化农业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基于我国目前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薄弱的现状,要牢牢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推进农业经济的大力发展。首先,要加强政府在农业管理信息化中的职能作用。农业信息化作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统一规划、分工合作。政府必须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开发资金和信息系统维护等费用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同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来。其次,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提升信息服务水平。根据农村发展和农民的需求,加强对信息的采集和加工,拓宽农业信息源和信息渠道,提高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使政府、农民和企业等都能获得充分、有效的信息资源。此外,农民信息管理素质以及专业人才的缺乏是推进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要高度重视对农民的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获取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建立专业的信息服务队伍,培养引进一批既懂农业经营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农业信息化提供智力支持。

3.3 加强农业建设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要求,农业科技整体实力需进入世界前列,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比例不得少于全国科技比例。只有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比例,才能使农业科技进入自主创新阶段。首先各级政府从制度上保障农业科技资金的供给和增长,逐年增加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在全部科技资金中所占比重,扭转农业科技在所有产业中权重较低的局势。可以通过拨出专项经费建立农业科研基金,专门用于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及技术推广工作。政府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对农业的投资研发,加快开展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工作,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各方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多渠道投融资体系,拓展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方式。此外,应优化农业科技投入方向,打破投入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应分工合作,对全国性的、研发周期长的农业研发由中央财政负责,保障全局性的、战略性的农业科研项目投入。对应用研发以及科技基础设施等的配备则由地方财政负责,适应本区域农业科技需求,同时着力推进农业技术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为增强科技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撑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3.4 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

农业发展可持续是农村经济可持续的内在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指生产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以及生态的可持续性,是在保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的生产收入以及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它涵盖了农业、农村、农民以及环境领域,要求达到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的循环发展。因此,要通过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改变规模化经营以及化肥、农药及农业机械的过度使用所带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等。此外,生态农业综合体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农业现代化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要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遵循地域差异性与生态适宜性原理,调整产业布局,按照生态经济规模扶持龙头企业,投资上往生态农业倾斜。建立环境保护体系,从教育上引导农户具有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为生态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农业自身的生态平衡系统,合理调控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3.5 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优化农业产业链

农业产业化的本质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它能够将工业、农业、服务业有机联系起来,在内部建立合理的分工体系,协调中国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破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因此,要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支持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主要从两个层面着手:首先是建设市场化农业,农业产业化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改变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状态,充分依靠市场进行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的配置。其次,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即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专业化,将小而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市场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缓解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要求的适度规模之间的矛盾。此外,农业产业链是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所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为升级优化农业产业链提供了技术支持。互联网技术突破了家庭经营的局限性,在分散经营的基础上提升农业产业链,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途径。因此凭借互联网技术,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商贸工业农业一体化经营,将生产经营全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条龙”的农业产业链。

猜你喜欢

科技生产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