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校企协同:新文科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工科育人模式构建研究
——以莆田学院为例
2021-12-28林建胡李文芳
林建胡,李文芳
(莆田学院 教务处,福建 莆田 351100)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雨后春笋,迅速蓬勃发展,对高校培养以造福人类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工程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适应这种新形势,教育部先后推动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等新工科计划“三部曲”〔1〕。紧接着教育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高度重视。2020年11月3日,新文科在山东大学正式启动,强调了在尊重文科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注重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致力于培养有文化素养、家国情怀的卓越拔尖人才,打造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新文科建设思路。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的一种理念创新改革,是在继承传统文科的基础上,以需求为导向,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交叉融合,具有跨专业、跨行业、跨领域的特点〔3〕。鉴于此,地方本科高校聚焦跨院各界优势资源,加强政府、高校、企业合作,形成“政校企协同”三方联动、共同发力,推动工科育人模式创新改革,培养中国特色的新文科工程人才,是当前各高校迫在眉睫的时代责任和重要任务。
1 新文科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工科育人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新工科教育能够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能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助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夏建国〔4〕等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 一文中指出,地方本科院校应立足地方产业升级与创新需求,明确办学定位,形成重视应用、服务产业的新工科人才培养特色。然而,许多地方本科院校鉴于自身办学基础较为薄弱、协同机制不够完善、办学经验存在不足等影响因素,导致现有的工科育人模式难以契合传统产业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传统的人才培养规格无法较快较好地适应行业企业岗位、重理论轻实践的工程教育体系不能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求〔5〕。新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工科人才作为支撑。此外,有研究学者指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建设,应该需要遵循兼顾文化自信和时代要求〔6〕。新文科理念强调以需求为导向,深化推动业界和高校之间互动交流,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
所以,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在把握新工科建设机会的同时,结合新文科理念和人才培养规律,瞄准地方战略发展,加强政府、高校、企业合作创新,形成“政校企协同”三方联动、共同发力,推动工科育人模式创新改革。加强校内外优质教师优化配置,打造工文学科交叉、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培养满足新经济社会模式下创新能力强、适应岗位快、家国情怀深的新文科工程人才。同时,深刻理解立德树人内涵,注重人才核心素养培养。以服务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创新能力为核心,打破院系学科专业、业界校际之间壁垒,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2 新文科理念下“政校企协同”构建工科育人模式的实践思路
新文科教育强调打破院系学科专业之间、跨界跨校之间壁垒,注重人才核心素养。在学科交叉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在工文协同的基础上共享共生,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在此背景下,面对新经济社会模式对新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地方本科院校构建工科育人模式,应该从顶层设计上融入地方战略、区域发展和产业进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等教育主体优势,推动“政校企协同”三方联动教学组织创新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工程伦理的核心素养,升级新文科背景下的工科知识体系和素质结构,突出培养特色,优化师资配置,共建实践基地平台,以培养文化素养高、实践能力强、适应岗位快的新文科工程人才。
2.1 创新教学组织模式是“政校企协同”构建工科育人模式的前提
新工科计划“三部曲”与卓越计划 2.0 强调指出,地方本科院校要明确服务区域定位,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采用多主体同频共振、协作并进的方式,努力聚焦教学优势,凝练专业办学特色,完善支持措施,推进条件建设,深化综合改革,创新工程教育教学组织模式,助力现代工程人才培养。鉴于自身较为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有限的办学条件,必然需要携手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同高起点、高质量建设的“政校企协同”产教深度融合项目。
莆田学院构建“政校企协同”工科育人模式主要体现在:一是聚焦地方战略发展。通过服务地方政府支持的重大发展战略,找准自身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突破口〔7〕,争取地方政府、教育部门类似财政税收、人才引进、企业落地等政策支持。二是对接核心行业企业。引企入校、入地,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坚持优势互补、长期合作、持续共赢,吸取行业企业参与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共同建设一批产业化学院与实验实训基地。三是提高地方院校服务职能。各个学科和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既符合新文科的要义,又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文科理念指导下,莆田学院整合跨界跨业跨校优势资源互补,打造“政校企协同”三方共建共管的现代新工科产业学院,一方面,立足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主动布局急需新工科专业。另一方面,升级改造传统工科专业,推行“传统文科+”,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与产出导向、企业行业参与的创新体系,营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协同育人环境。
2.2 聚焦地方培养特色是“政校企协同”构建工科育人模式的载体
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的价值引领作用是新文科背景下工科育人模式的重要载体。新文科工程人才培养旨在为社会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质量保障和人才支持。地方本科高校应按照工科人才发展规律,深刻理解新文科理念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内涵〔8〕,培养工科人才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创新性思维,进而提升人才竞争力。吴维库教授在“大学生培养:领导力与追随力哪个更重要”一文〔9〕指出,领导力来源于追随力。只有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较高的职业锻炼能力,才有可能在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环境下逐步成为工程领域的领先者,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这就需要在教学、科研和培养人才的全过程中贯彻立德树人,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培养创新能力强、家国情怀深的新文科应用型人才。
莆田学院着力内涵发展,彰显地方特色,探索创新以产业需求为牵引,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强调综合性、创新性和融通性。主要体现在:一是面向地方产业需求,开设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改造升级现有的工科专业。结合新文科和新工科建设特点,打破学科壁垒,推行“传统文科+”,推动工文学科间交叉融合,着力打造地方特色、产业优势的相关学科专业。二是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讲授最前沿技术和应用案例。借鉴德国应用型技术大学,将安排大量有企业深度参与的实验、课程设计、实训、实习、毕业综合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三是注重课程思政教育和专业传授有机融合,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意识与职业道德。在新文科理念下,扩展学生国际视野,注重传统文化熏陶,培养富有家国情怀的卓越工程人才。四是整合校外优质资源,对标莆田、福建重点发展战略,与有影响力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共建工程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借助跨院系跨业界优势互补,邀请行业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与评估,建立校企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育人体系,为合格的毕业生提供前置型双向选择就业服务。根据2020年福建省示范校质量报告统计,近 3 年来,莆田学院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明显得到提升。学生就业率由 97.1%提高到 99.57%,薪酬水平增长 31%。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由 86%提升至 90%。
2.3 优化师资队伍配置是“政校企协同”构建工科育人模式的关键
面对当前人文学科囿于知识化、科学化理论范式的挑战,我们需要从根本理念上转变人文学科的导向,以“人文精神”面对新时代的瞬息万变〔10〕。“名师出高徒”。新文科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急需拥有一流教学能力的教师〔11〕。聚焦各行各业、校际之间师资优势,加强优质教师优化配置,打造学科交叉、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不断挖掘教学潜力,持续提升教师团队教学质量。
新文科教育下,为高质量地有效推动工科教育发展,莆田学院完善健全“政校企协同”的机制体制,探索出符合工程教育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培养目标达成度。一方面,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管理制度,通过持续完善兼职聘用机制,进一步完善柔性引进机制,打通高校与行业之间双向交流的通道。引进教育部门知名专家、其他高校教授或企业优秀工程师,有效整合“政校企协同”各主体的教育教学资源,改变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实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同时,在新文科引领下,构建不同学科间教师交流平台。打通跨学科跨业界教师队伍的交流与讨论通道,发挥教师的创造性,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促进工文科交叉融合,旨在优化工科知识体系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4 搭建工程实践平台是“政校企协同”构建工科育人模式的抓手
新文科强调发挥各行各业互补优势,打破各个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促进工文科交叉融合,推动校企、跨界融合,以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拓宽高校办学路径,推动工程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是构建“政校企协同”工科育人模式的重要抓手。通过基于信息融通、合作共赢的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由“单兵作战”转向“集体发力”,有利于整合多主体各自资源,构建由行业企业参与编制的实践课程体系,营造创新创业育人环境,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具有文科背景的、富有家国情怀的卓越工程人才。
莆田学院依托“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工程教育创新改革。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与知名高校、龙头企业进行高位嫁接,引进北理工和北航等工科优势高校的优秀专家,吸纳华为、中软国际等国内知名企业的教学案例,成立了现代新工科产业学院。政校企之间能否长期有效创新合作,需要建立独立运行机制,即使是同一高校的不同产业学院也需要有不同的治理结构。我校现代产业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采取“一院两制”机制。通过完善“政校企”合作机制,以新兴产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推动工科人才模式改革,着力开拓多平台合作,全力深化本土产学研合作,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结合智慧产业园、产业化学院、科研院所等重大型工程实践平台,针对产业及行业迫切需求,积极吸收借鉴先进发达区域的经济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经验,承载产业及行业新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对新文科工程人才培养的新预期。
3 结语
新文科理念下,以需求为导向,采用“政校企协同”三方联动、同频共振的方式,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促进工文科融合创新,推动工科育人模式改革。莆田学院通过创新“政校企协同”组织教学模式,推行“传统文科+”和工文科交叉融合,优化师资队伍配置,构建工程实践平台,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切实提高学生工程伦理水准和文明素养,为其他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新文科现代工程人才,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