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2021-12-28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邢台054000
李 卫(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邢台 054000)
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当前中国农业结构得到了有效完善,但其发展依然滞后于其他行业。为了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应加快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由农业资源、农业经济、农业技术、产业结构等各个领域进行优化,真正将信息化应用至农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实现现代化发展。
1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实现农业的快速转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领域也提出了集约化、现代化、科技化的要求,通过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自动控制、信息感知等信息技术,可以精准化控制农业生产,根据农作物情况,合理补充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真正保证农业高质量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农业智能化发展,在农业生产、销售、流通等环节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保证全方位服务农村土地确权、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金融等领域,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乡村发展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为了改善乡村人们生活,解决发展矛盾,应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改变农业信息闭塞现状,降低公共服务成本,保证城市公共服务辐射到农村地区。同时,完善信息基础建设设施,还可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打造淘宝村等平台,将农村特色农产品推往国内外市场,增大农产品的销售规模,以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三农领域还可以引入互联网技术,建设运营平台,增加更多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就业问题。
2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设施不完善
农业信息化实现的关键在于具备充足的信息设施,但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相关农业部门没有投入太多的信息化资金,无法保证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水准。虽然当前部分农村建设了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但由于缺乏运营资本,农业经济信息化经费开始减少,网络设施仅用于基本的通讯工作,信息技术不能全面覆盖农业生产领域,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效果[1]。
2.2 农民信息化水平较低
目前社会城镇化速度逐渐加快,大多农村青壮年开始进城务工,农村出现空心化问题,且农村青年成长于农村,对新知识与技能的接受能力较差,仅仅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新信息,无法在农业生产环节合理利用。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研发力度也不断增强,但由于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无法将科学技术有效转化,农村科技应用范围较窄,且效果较差。
2.3 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完善
信息技术推广过程中,部分政府部门并未配备足量的基层信息化人员,甚至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职,技术应用效果较差。同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并未在农业信息数据采集、处理、挖掘以及分析等方面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加之农村工作条件较差,无法为专业人员提供理想的薪资待遇,吸引力较差,以致加剧了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人才匮乏问题。
3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3.1 加强农业经济信息化宣传力度
在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以乡村发展纲要为基准,利用多种资源为广大农民积极宣传信息化的重要作用,保证农民积极参与,保证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效果。首先,应改变农民的生产观念,使其看到信息化带来的实际效益,通过务实化内容改变农民收益观。同时,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创新养殖与种植模式,真正服务农民,培养更多具备新理念与新知识体系的职业农民群体,为三农的发展打造主力军。为了快速提高农民经济水平,还应引导新型农民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熟练使用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期间还可以在宣传活动中讲解典型成功案例,为农民搭建经验交流平台,激励农民的参与热情。其次,应强化宣传信息化对乡村带来改变,随着信息技术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乡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出现清洁能源、安全饮水设施以及卫生厕所等,加之网络化的广泛应用,也开阔了农民的眼界与思想,全面提高了综合素质。相关部门应以此为切入点,大力宣传和谐美丽的乡村环境典型,增强农民对美好生活景象的期待。最后,应持续宣传信息化对生产效率的积极影响,着力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不但可以改变传统的产业模式,还可以更加规范农产品生产、销售、物流、服务等环节的运行,减少劳动力使用,从根本上改变对密集型劳动力的依赖。相关部门可以为农民播放卫生监测、多光谱照相机等高科技技术,使广大农民切身感受科学技术的作用[2]。
3.2 强化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为了加快农业经济管理进程,相关部门应设置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乡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首先,应由机制入手,重视建设基本的乡村基础设施,打造数字化农村,保证网络扶贫效果。政府部门应明确自身的职能范围,构建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全面扩展农村宽带网络的普及广度。为了解决宽带不足问题,应构建无线与有线结合模式,提高网络覆盖率,夯实光纤基础。期间各类运营商也应坚持以人为本,针对三农特点,大力推广无线局域网,降低网络接入与使用成本。其次,应优化升级产业,针对农业生产与物流建设智慧运行体系,完善服务与信息终端供给平台,根据三农的实际情况开发互联网软件与技术产品,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公路、电力等方面实现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为了实现产业凝聚发展,还应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最后,应强化网络监管力度,针对乡村实际情况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共享机制,为农产品营销工作提供良好销售氛围,严格打击虚假广告、制假售假以及销售劣质农产品的违法行为,制定完善的电商运营流程与诚信机制,提高失信成本,进而促进交易行为与销售行为的规范性与标准性,为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支持。
3.3 培养高素质信息化技术与管理人才
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良性发展,应全力打造更多新型劳动者与信息化管理人才。以往农业经济管理行业大多依赖高校招聘专业人才,但这一渠道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据此还应创新人才管理与培养模式。首先,可以实行社会培训模式,利用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提供的教育优势,根据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规律,结合乡村振兴总目标,重点培养更多的农村专业管理人才,为农业经济管理输入热爱农村、经营管理能力强且有技术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应创新人才教育理念与方法,利用网络教学、职业培训以及函授教育等方式,强化培训农业干部、农民企业家以及农民代表等,全面提高其文化水平与经营能力。为了打造农业经济真正的带头人,还应根据城镇化发展需求与农民转岗就业需求,实行转岗技能培训工作,打造可以熟练应用科学技术并了解管理知识的新型企业家。最后,应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对农村企业家与农民进行教育工作,提高综合水平,满足新农村的建设需求,使其掌握农产品营销对策、农业生产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知识。高校与农业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合作,推出更多优惠政策,为农业领域大力培养更多的专业管理人才[3]。
3.4 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体系
涉农部门应充分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提高农民信息服务水平。相关部门在制定农业经济管理运行体系时应有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等通讯技术,营造安全、便捷的智能化农业生产经营环境。同时,还应为政府部门与农民、市场与农民之间搭建沟通桥梁,形成农业经济服务形态。网站应致力于为农民提供实用信息,生成静态数据库,在保证信息资源真实性与有效性的基础上,实现动态管理。
4 结语
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振兴与发展,应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该文分析了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农业信息化数据库系统,在多个层面对农业信息服务提供指导,为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中的应用提供更多借鉴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