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助力临沂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
2021-12-28吴吉哲
吴吉哲
(沂水县气象局,山东沂水 276400)
0 引言
临沂气候宜人,农业、生物资源丰富,水资源充沛,交通便利、物流发达,自然生态条件良好,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等现代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临沂培植了粮食、油料、蔬菜、果业、畜牧、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南部粮食蔬菜、北部林果蔬菜畜牧、西部林果药材、东部粮油果茶畜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改革开放以来,临沂市第一产业增加值346.5亿元,农业增加值260.48亿元,临沂农业生产结构已逐渐由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传统农业,以临沂小商品城为依托,发展为农林牧副渔全方位综合发展的多元化现代农业,区域内基本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经营;商贸、工业、农业一体化发展。临沂市先后被授予“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大蒜之乡”“中国牛蒡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桃业第一市”“中国板栗之乡”“中国核桃之乡”“山东南菜园”“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大银鱼之乡”等称号。农业经济取得如此重大进展的同时,临沂市农业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系列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传统经营方式无法解决的困境。当前,经济领域与“互联网+”进行深刻的变革,在农业生产中,将新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进行跨界融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传统农业经营进行现代农业模式创新,弥补传统生产方式中对农产品质量方面监管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全面提升临沂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促进临沂农贸市场的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手段。
1 当前临沂农产品质量安全漏洞
1.1 未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近年来,临沂市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积极推进山东省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农资打假工作,开展一系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漏洞,原因还是在于未建立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由于临沂农业市场规模较大,散户较多,各种农产品从各种正规和非正规渠道直接进入市场销售,造成市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针对监管的难点,临时市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一是强化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二是建立健全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体系,形成了县有检测中心、乡镇有速测站,村、基地、市场有速测室的检测体系;三是加强优质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和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四是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
1.2 农产品源头环境污染问题
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仍不容乐观,在农村大部分地区,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在临沂市,农村饮用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河东区、沂水县、兰陵县、莒南县等地,人口数量较多,受工业污水、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污染,饮用水不达标现象较为严重。畜禽养殖的污染、工业污染、肥料及农药的污染都对农产品的源头安全问题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3 新型职业农民匮乏
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分散的农户经营着各种各样的农副产品,如何与市场进行无缝衔接,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有新型职业农民在生产要素层面上进行整合。目前,在全国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8年临沂市农业局下发文件,公布了全市首批中级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名单。2020年5月1日,公布了《临沂市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新兴职业农民职务资格,形成了良好的模式。下一步将本区域内组织本地的经营主体,在较大范围和较高层面上,将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这些分散的劳动生产要素进行有效地结合,实现规模化经营,将本地农业实现标准化生产。
1.4 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
临沂是农业大市,同时也是食品大市,区域内有金锣等一批优秀食品企业吗,但是也有一些不良生产经营者,诚信意识淡薄。例如在2019年8月16日,临沂市公安局兰山分局食药环侦大队,经市民举报后,经过组织排查,成功侦破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捣毁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窝点2处,查扣生产待售“五行龙丹”59箱,包装、批号日期印章、销售账册等物品一宗,涉案总价值达 2400万余元。从近几年的案件可以看出,虽然打击力度越来越大,但是制假售假及非法添加使用禁用物质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也暴露出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缺失的问题。
2 “互联网+”模式的解决方法
在上文中我们听到的临沂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漏洞,在当前“互联网+”如火如荼的开展时,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上述问题。大数据技术可以拉近商户与农民的距离,同时可以推动本地农产品的生产、销售逐步实现标准化;再者利用云数据等信息技术,可以协助管理者在农贸市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用体系;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先进的传感器物联网设备融入到农产品生产的环节,将有助于建立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利用综合分析技术,获取农业生产的各项指标,建立风险预警评估信息系统,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1 农产品产供销标准化
标准化的建立,能帮助企业把控产品质量关,提升产品竞争力与溢价空间。利用互联网技术梳理产业标准,确保种植过程标准化,生产流程规范,并进行有机认证,帮助农特产品企业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助力产业结构调整、提质增效、乡村振兴等地方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
在农产品产供销标准化中,信息技术应用在方方面面。首先从源头上,在农业生产环境中,应用新型传感器及快捷的数据传输网络,从而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标准化控制和管理;其次,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利用信息标记对产品进行标示,并在以后的流通、销售等环节中,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对过程进行全过程信息感知、传输融合的控制,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智能化、科学化的控制,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建设
在讨论如何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用体系时,我国农业农村部已经指出,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建设,一是健全农安信用管理制度;二是开展农安信用试点探索;三是提升农产品安全信用工作信息化水平;四是开展信用科学评价和推广应用;五是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在信用体系建设中,使用信息技术,做好数据对接,对信用信息及时共建共享。并安排专门负责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及时更新,实现动态管理。做好数据的保存、更新。同时成立奖惩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监管与执法的衔接机制,继续推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积极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构筑诚信生产经营环境。
2.3 农产品质量追溯
在市场流通的农产品,源头的可追溯,决定着产品的安全性。当前以,以物联网技术为主的追溯系统,在农产品生产初期,在栽培、养殖阶段,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标识。在现代流通中,流通的每个环节都上传至网络,一直到顾客的手中,形成一个完善的农产品流通环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面向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台,可以明显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在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筛选合理的追溯软件系统,要合理、实用、方便、易操作;二是要确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并认真筛选;三要加快先进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推进标准化生产进程,提高农产品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要企业实行准入准出制,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实行准入制,对初级加工包装后销售的农产品实行准出时加贴可追溯条码的监管运行机制;五要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抽检制试点,建立质量监测点;六是在追溯信息系统基本建成试点村、试点合作社全部配备电脑和追溯条码专用打印机,确保追溯软件的正常运行。
2.4 质量安全风险预警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进行初步识别,利用其发生的事件特征,确定等级,同时借助以往事件训练模式对此次的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预估,并提出相应的预案,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结语
改革开放后,临沂市的农产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及时的了解到信息技术的革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是一场革命。在临沂这个农业大市,农业相关单位应主动认领这项工作的主体责任,担负起领头人,制订相关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相关科部门要做好关键技的研发,对相关的标准进行制定。全社会要着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做好产业发展。为全面提升临沂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打好基础和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