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病普查监测技术及治理对策
2021-12-28王安静马爱丽
刘 清,王安静,马爱丽
(梁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梁山 272600)
1 松材线虫病普查监测技术
根据松材线虫病发病规律,科学制定普查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科学防控、依法治理、早发现、早预警、早准备、早处治。抓实疫情监测普查,以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森保工作人员为主力,构建以乡村护林员为基础的地面网格化监测平台,将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作为监测重点。
1.1 松材线虫病发病规律
松材线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依靠松褐天牛、云杉花墨天牛等媒介昆虫携带和传播完成其侵染循环。5、6月份,聚集在松褐天牛蛹室中的松材线虫,由分散型3龄幼虫蜕皮变为持久型4龄幼虫(休眠幼虫),不仅内含物增多、体壁增厚、口针和中食道球退化,并且在其体表还附有一种黏性物质,使其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加强,而且易于附着在媒介昆虫的身体上。大量的松材线虫持久型4龄幼虫通过即将羽化的媒介昆虫成虫的气门进入气管,或附在其体表。
5—7月份,携带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成虫从寄主树中飞出后,在健康松树的当年生或1~2年生的嫩枝上取食补充营养。松材线虫的持久型4龄幼虫从媒介昆虫取食时所造成的伤口侵入健康松树的树脂道,随之蜕皮变为成虫进入繁殖阶段,松材线虫的生长发育温度理论值为9.5~33℃,大约4~5天即可繁殖1代,最适繁殖温度25℃,每雌虫可产卵100粒左右。
6—8月份,媒介昆虫在感染了松材线虫的松树上产卵,8—9月份孵化。此时松材线虫开始出现与繁殖阶段的3龄幼虫在形态和生理学方面有所不同的一种3龄幼虫,其内含物增多,体壁增厚,被称为分散型3龄幼虫。分散型3龄幼虫逐渐向松褐天牛的蛀道移动并向其蛹室聚集,开始进入休眠阶段。
1.2 松材线虫病普查监测技术
1.2.1 普查监测时间、全面普查:春季普查监测时间为3—6月份;秋季普查监测时间为8—10月份。常年监测:设立固定标准地,常期监测,每月至少一次。
1.2.2 普查监测范围。辖区内所有松树,重点是交通沿线、风景名胜区、通讯站、输电线路等人为活动频繁地区及松材线虫病发生毗邻地区的松树。
1.2.3 普查监测内容。查清松材线虫病发生地点、四至范围、面积、病死树株数,绘制疫情分布示意及详细图,标注疫情发生点、发生区的位置,计算病株率,判断危害程度。
1.2.4 普查监测症状。针叶陆续变为黄绿、黄褐、红褐色,不脱落,从树冠上部开始,整株或部分枝条迅速萎蔫、枯死。松树枝梢外表皮有媒介昆虫补充营养时取食的伤疤,树干有天牛等媒介昆虫产卵刻槽和侵入孔。松材线虫取食松树树脂细胞,树脂分泌减少或停止。受松材线虫危害后,松树木质部横截面有放射状蓝色条纹或木质部全部变为蓝色。
1.2.5 普查监测方法。通过高点观察、线路踏查,观察松林内松树有无松针失绿和枯死现象,一旦发现松针失绿或枯死,要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详细调查,做好记录,分别在树干的上、中、下三个部位取样,查看木质部是否有蓝变现象,并尽快进行鉴定,确定是否侵染了松材线虫。设置固定标准地,每年的5—10月,在每个固定标准地内悬挂诱捕器或设置松木段诱捕松褐天牛等媒介昆虫,每隔15天左右检查诱捕情况,对天牛等进行分离鉴定;在胸高处打一个孔径1 cm左右的孔至皮下,2~3天后观察松脂流量,有大量松脂溢出为正常,无松脂溢出或少量溢出为基本感病,要及时取样送检,确认是否感染松材线虫病。确定感染后,立即上报,采取防治措施。样本内有10株以下松树表现出感病症状,要全部取样,10株以上取样株数不少于10株。取样时要剥净树皮和外围木质部,从木质部钻取至髓心。
2 松材线虫病治理对策
松材线虫病是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具危险性、毁灭性的病害之一,一旦感染,防不胜防,会对松林造成毁灭性危害。在做好普查监测的同时,应以“防”为主,通过疫木清理、调整林分结构、生物防治、植物检疫、化学防治等措施,做好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
2.1 调整林分结构
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选育抗病虫品种。加强松林经营管理,促进林木生长发育。严格控制阔叶林采伐,更新树种(臭椿、麻栎、板栗等),逐渐改变松林纯林林分结构,实行条状或块状混交,大力培育针阔混交林、针灌复层林,加强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抗病虫能力。
2.2 疫木清理和处置
2.2.1 疫木清理。对染病的松科植物进行除治性采伐,采伐以择伐为主,原则上不进行皆伐;疫木除治必须先封锁疫区,在冬春媒介昆虫非羽化期内集中进行采伐,伐桩的高度不能高于5 cm,剥皮到根部,灌施菊酯类、噻虫啉等药物3 000倍液,并套袋埋土。
2.2.2 疫木处置。除治性采伐的疫木必须在山场就地粉碎或烧毁,采取烧毁方式处置疫木时,要实行全程监管并摄像存档。疫木经粉碎后可在本地区进行利用,禁止跨省级行政区进行利用,禁止山场除治疫木加工板材,严禁采取套袋熏蒸措施处理疫木。
2.3 生物防治媒介昆虫
2.3.1 白僵菌防治。天牛成虫羽化期间,在松林中空气较流通的地方悬挂装有引诱剂的诱捕器,把附有球孢白僵菌的无纺布缠在诱捕器周围的松树上,因为引诱剂的作用,天牛集中到诱捕器周围的松树上取食时会被球孢白僵菌感染,并感染其他天牛,降低天牛数量,减少松材线虫的传播。
2.3.2 释放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等天敌。在天牛幼虫危害期,选择气温25℃以上无风晴朗的天气,采用中心点放蜂法,把装有管氏肿腿蜂的试管房固定在松树干上,拔出棉花球,让蜂自行扩散。松树林设一个放蜂点,放蜂1 000头/667m2。花绒寄甲是多种天牛的天敌,捕食天牛的幼虫和蛹。花绒寄甲在傍晚比较活跃,可在晴天的傍晚,释放花绒寄甲成虫,释放30~40头/667m2,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2.4 加强检疫
现有的松材线虫病县级疫区中,有80%以上是因带疫松木及其制品流入引发的疫情。充分发挥森检机构、木材检查站的作用,加强松科苗木、木材及其制品检疫监管,严防疫木运出疫区,防止疫情人为传入传出。
2.4.1 产地检疫。县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每年到松科苗木繁育场圃、木材加工企业、贮木场进行产地检疫,严禁带疫苗木、木材及其产品流入市场。
2.4.2 调运检疫。检疫检查站、木材检查站对调运的松科植物及其产品(松木、枝条、木板、包装箱、木芯、松木电缆盘等)要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查,未经检疫的严禁调运。
2.4.3 复检。对调入本地的松科植物及其制品,要及时查验检疫证书,并进行复检,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防止疫情扩散。
2.4.4 检疫技术。检疫抽样比例按总件数1%~5%抽取,疫情严重的应全部进行调查。首先检查松科植物及其制品材质是否干枯、重量是否减轻、木质部有无蓝变现象,有无松褐天牛等媒介昆虫产卵刻槽、侵入孔、蛀道、蛹室。发现以上现象,选取靠近蛀道、蛹室的部位,钻取木质部,把木屑带回实验室作进一步鉴定。
2.5 化学防治
2.5.1 地面喷药。在天牛羽化期,喷施3 000倍液杀螟松、80倍液16%喹硫磷·丁硫克百威乳油,从树桠到树干基部,喷洒均匀,以树皮微湿为宜。
2.5.2 飞机喷雾。在松褐天牛羽化盛期前,用飞机喷洒8%绿色威雷(微胶囊制剂),用量80 mL/667m2。
2.5.3 打孔注药。对于古松名木和需要保护的松树,在松褐天牛羽化初期,可在树干基部打孔,注入松线光、线虫清、松材线虫免疫注射液或3%甲维盐·阿维菌素注干液剂,进行保护。
3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并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森林作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人类和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对松树林造成严重威胁,应高度重视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实施治理专项行动。加强普查监测,根据测报数据,及时制定综合治理技术方案;加强科研力量,协同攻关,研发高效、长效、无公害、绿色化学药剂;创新、推广松材线虫病防控新技术;加强检疫,阻止疫情的传播蔓延。总之,要坚持“全面监测、科学防控、围歼疑点、彻底根除”的治理策略,打好打赢松材线虫病防控战役,保护我国松树森林资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