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化德育”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2021-12-28潘海英王舒霆
潘海英,王舒霆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德育作为五育之首,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德育中出现的重知识、轻育人及重活动形式、轻教育效果的现象,我们重点思考了德育中的几个问题:如何全面深化育人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在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科学的、可评估、可检验的标准,让育人成效与国家培养目标相适应?如何把零散的、碎片化的德育实践经验提升为系统化的有效路径?为追求“成人、养成、内化”的德育效果,提高德育实效性,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养·化德育”的德育工作体系和育人模式,将实现国家意志和地方实际的有机融合,力图开创“立足沈阳,面向全国,注重发展,知行合一”的特色德育之路。
一、酝酿与探索:初步建立“养·化德育”的基础
自2008年始,沈阳市德育工作一方面注重“和谐德育论”等德育理论内涵的诠释,另一方面加强德育外延的拓展。经过五年的研究与探索,依据国家颁布的一系列德育工作文件,结合沈阳市德育工作实际,2011年4月,我们编制印发了《沈阳市中小学德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是指导沈阳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以此文件为政策依据,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育人者的理论水平和实施能力,为“养·化德育”的提出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和智力支持。
(一)丰富理论素养,优化德育方向
《纲要》的编制,展现了沈阳市德育工作在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面探索的主要成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学校在对国家文件精神领会不到位而导致实际工作存在偏差的问题,不断优化德育方向。沈阳市将《纲要》作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纳入校长、班主任、家长培训课程,提高育人者的德育理论素养和育人能力,组成强有力的德育网络,并将其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增强实施能力,优化德育路径
《纲要》明确了沈阳市德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深化德育课程改革为重点,以体验活动为载体,以德育队伍建设为关键,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纲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特点和认知规律,将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德育目标做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将课堂教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家校共育、网络德育五方面作为德育平台,齐头并进,确保德育工作多渠道、多角度有序开展,德育路径更加明晰。《纲要》率先将传统文化教育正式纳入德育工作,并在全市广泛开展。中央文明办将“沈阳市经典诵读经验”编录到《2012年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中向全国推广,就是这一时期取得的成绩之一。
虽然《纲要》当中没有明确提出“养·化德育”这一理念,但是通过明确沈阳市中小学德育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评价保障,在培养育人者的理论素养,优化德育方向;培养育人者的实施能力,优化德育路径方面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方向引领,为接下来系统地实施“养·化德育”做了铺垫。
二、构建与实施:不断明晰“养·化德育”的理念内涵
依据《纲要》,在不断优化德育方向和德育路径的基础上,沈阳市德育工作更加关注学生作为道德教育和培养的主体,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道德成长过程,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实践体验活动为载体,提出了“养·化德育”这一理念,明晰其内涵,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提高德育实效性。
(一)提出“养·化德育”的核心理念
2013年,沈阳市德育工作结合前期相关实践经验,结合国家文件和《纲要》的要求,大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且兼顾公民道德教育。这一阶段,沈阳市创设“一课一节”“一校一品”“一事一议”等特色德育项目,借助德育工作的开展,参考《素养教育绿镜头》一书提出的初中生基本素养要点,正式提出了“养·化德育”这一创新理念及其核心要点。
“养·化德育”是通过培养育学双方的德育素养来优化教育效果的德育模式。“养·化德育”包括“六养六化”,即培养育人者的理论素养,优化德育方向;培养育人者的实施能力,优化德育路径;培养学生的品质素养,优化德育灵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优化德育操作;培养育学双方的行为素养,优化德育资源;培养育学双方的管理能力,优化德育策略。其核心要点:修身养德、智慧养心、情义养品、合作养行,实现以德养心、以心育德、品行并重、知行合一,以此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本阶段初步厘清了“养·化德育”这一理念及其内部的逻辑关系和对其内涵的初步诠释,形成了“养·化德育”这一沈阳市德育特色模式,进一步优化了德育灵魂。
(二)优化“养·化德育”实践过程
这一时期,沈阳市系统化地开展“养·化德育”模式下的育人实践,通过“一课一节”“一校一品”“一事一议”等特色德育项目,培养学生的修身素养、智慧素养、艺术修养、情义素养、合作素养。
一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切入点,实施“一课一节”,打造三个精品项目:“一课”,即每周一节国学课;“一节”,指中国五大传统节日教育。通过“一课一节”,汲取国学课堂、传统节日中的德育资源涵养学生品格。打造三个精品项目即学生的经典诵读大赛、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进家庭讲师团巡讲、班主任领军团队建设,通过这三个项目,在课程实施与活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修身素养、智慧素养。
二是以沈阳市地域文化为切入点,实施“一校一品”。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校园,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养化德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掌握传统技艺中,提升艺术修养,增强民族自信感。
三是以公民道德实践教育为切入点,实施“一事一议”。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关注现代社会的公共问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情义素养、合作素养。
三、充实与提升:逐步完善“养·化德育”的基本模式
沈阳市在“养·化德育”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更加注重基础道德的培养。沈阳市教育局研制印发了《沈阳市中小学生品行培养手册》(以下简称《培养手册》)、《培养手册》(家长读本)、《培养手册》(教师读本)。同时,兼顾了育德者(教师、家长)育德素养的需求和学德者(学生)成长素养的需求,以《培养手册》为依据,指导学生、家长、教师的道德行为,将品行培养教育作为“养·化德育”模式实施的重要方式,将德育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德育工作更加贴近生活。
(一)培养育德双方的行为素养,优化德育资源
2018年,沈阳市依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的“着力构建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养·化德育”的基本模式。
从微观细节出发,构建了“养·化德育”一体化内容体系,对“养·化德育”的实施,从内容上进一步完善,从德育资源上进一步优化。主要体现在,依据“养·化德育”的四个核心要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研制了中小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内容体系,即每个学段12个模块365条,编制下发了《培养手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品行培养教育,并将品行培养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并行,作为“养·化德育”模式实施的重要方式。品行培养教育是沈阳市德育工作遵循学生道德发展和认知规律、优化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一次新的尝试和探索。
(二)培养育德双方的管理能力,优化德育策略
随着“养·化德育”模式的完善与实施,沈阳市在《培养手册》的基础上又研制了《培养手册》(家长读本)、《培养手册》(教师读本),以此为依据,不断培养育学双方的管理能力,实现教学相长、生生相长,优化德育策略;在实践中完成育学双方自我内化过程,达到养成、成人的效果。品行培养教育作为“养·化德育”模式实施的重要方式,就是在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作为主体的特殊位置,给予一个学生道德发展方面的完整详实的内容,利用一切教育手段,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架设起“道德认知—道德养成—道德实践”这一推进转化渠道
沈阳市在“养·化德育”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八年的研究与探索、实施与完善,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纲要》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出了“养·化德育”德育工作模式内涵探索的新设计、新构想、新实践。在这一阶段,把“养·化德育”这一研究成果提炼升华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实践样本,不断向横向和纵深推进,为提高德育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贡献实践研究成果。
四、总结与提炼:基本形成“养·化德育”的实践成果
(一)开创了“立足沈阳,面向全国,注重发展,知行合一”的特色德育之路
“养·化德育”特色模式,明确展现了沈阳市德育工作的全貌,这既是对国家文件精神的领会和再现,又是对沈阳市独特的区域实际的充分考量。这一模式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和丰富了传统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使德育工作从单一走向多元,从束缚与管教走向尊重与发展,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学校走向社会,使德育工作能够系统化、科学化的、较为全面的建设和落实。
“养·化德育”特色模式的重要价值在于实现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拨云见日”,改变了以往学校德育工作千头万绪、杂乱无章的局面。该模式在理论的架构方面,着眼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唤醒学生的内在道德自觉,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倡导学生“过有品质的生活”;在实践模式方面,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改变以往德育工作的教师本位,转换为学生本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在特定的生活场景和实践活动中形成道德认知,体验道德情感,强化道德行为,促进道德养成,实现道德实践,内化道德意志,遵循了道德成长规律,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建设了集文化浸润课程、学科渗透课程、活动体认课程、习惯养成课程于一体的“四课立德”德育课程体系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整体设计和提出了系统化的集文化浸润课程、学科渗透课程、活动体认课程、习惯养成课程等为一体的“四课立德”德育课程体系。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科素养教育、传统地域文化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品行培养教育深度融合,扎实推进,有效落实。“四课立德”德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实现了德育课程的有机整合,既兼顾了国家的政策要求,贯彻了国家意志,又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沈阳的地域特色,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把握住课堂这个育人的主渠道,形成了育人的合力。切实地增强了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和实效性,突破了对以往学校德育工作的狭隘认知。
沈阳市通过构建“四课立德”德育课程体系,给予“养·化德育”特色模式以充分的实践沃土,实现了德育的课程化,打造了德育课程横向学科渗透,纵向学段贯通,探索立体融合,形成了四类课程齐头并进、互为表里的德育课程新格局。
(三)形成了区域内德育工作“三级联动,五位并促,全员参与,行思并重”的工作机制
为了推进“养·化德育”特色模式,实现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开展,沈阳市建构了区域内德育工作常态良性推进的“三级联动,五位并促,全员参与,行思并重”的工作机制。市级层面负责顶层建构,区级层面督导落实,学校方面躬亲实践,市区校三级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德育的科研、教学、活动、培训、评价缺一不可,市区校三级行政和教研部门要形成共识,以科研为引领,以教学为主渠道,以活动为重要实践载体,以教师与学生培训为支撑,以评价为重要导向;实现德育的全员参与、全员有责、全员育人;不断地实践和反思,切实地提升学校的育人实效。
(四)推进了区域德育工作“一体两翼”的推进策略
全面推进落实德育工作,实现德育工作模式的创新型探索,离不开整体设计和配套的推进策略。
“一体两翼”的推进策略,即以“养·化德育”理论为主体,以《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纲要》和《品行培养教育实施纲要》为两翼,将中小学德育工作“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整体架构”,寓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于两翼之中。通过在试点学校推进“养·化德育”特色模式,注重过程性调研检测与跟踪指导,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内容和方向,将“养化德育”的理念与基层学校德育工作相融通,在学校实际德育工作中产生显著的良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