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栽培管理的质量追溯技术探究
2021-12-28秦益华
秦益华
(岑巩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黔东南州 557801)
1.引言
当前中医学出现快速发展趋势,而在中医学理论和实践中,中药材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发扬中医价值的基础。其中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中医看诊的大部分治疗措施,都是要求使用地道中药材才能保证效果。近年来,中医相关领域发展的趋势快速,依靠野生中药材难以满足使用需求,所以大部分中药材都是人工种植,目前我国的道地药材品种变异、品质下降问题严重,怎么才能保证药材的道地性与安全有效,这就给中药材栽培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也是整个中药材行业需要与研究解决的认真思考问题。
2.中药材栽培管理和质量追溯的意义
中药材质量,是影响中药企业及中医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20年新药典颁发,对中药材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对种植基地质量安全追溯的体系,标准化规范化的种植管理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这样能够从源头上实现对中药材质量的有效把控,保证中药材的道地性和品质安全,推动中医药行业可持续发展。
3.中药材种植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种子问题
主要是目前对于中药材药效的评估还没有明确的标准和体系,无法具体到每个成分,所以对种子种苗难以进行规范和监管,使得种子种苗的流通比较随意和盲目,缺乏管理,一般只是由相关经营企业负责。这些企业在采购药材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以及每个地区药农对于种子种苗的不同品种需求,发现商机,然后进行收购和调运,以满足当地药农的需求。但这些药材种子和种苗大部分都没有进行质检,也不关注科学储存,储存环境条件设置不到位,没有妥善的包装和说明,导致种子种苗的质量较差,品质和溯源难以到位。其中有部分药材属于野生资源,也没有专人管理,可以随便挖取,但对于不懂行的人,可能带来破坏。总体来说,种子种苗产业发展比较随意,规范性不强,监管力度不足。
3.2 引种问题
一是地道性向非地道转移,产自特定区域的名优正品药材,一般产区都有特殊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的,造就中药材的地道性和高质量。比如云南文山的三七以及东北的人参,很多人看这些药材在当地发展良好就盲目引进,没有考虑其生产特性以及当地的条件特点,结果引进之后在本地种植生产表现不良性状,品质下降。二是道听途说品种的选择存在跟风种植,当前农民种植药材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什么赚钱种什么,而不是以重质量保疗效为目的,非适宜种植区存在盲目引种、不断扩种,而没有考虑当地是否可以适宜种植及栽培的风险问题,从而造成药材药效与道地性丧失;对于适宜的地区,无人研究如何种植各种药材才能保证品质,保证药效。市场跟风行为导致无序失控种植,也造成价格大起大落,很多大宗品种中药材,都有过这样的悲喜剧。同时市场上药材总数和供需关系的平衡性不稳定,也给市场带来一定不良影响,很多药农的从众心理较重,看哪种药材价格高、销售趋势好就大批量种植,或者看哪种药材价格低、销不出去,就不再种植,没有对未来的市场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导致带来大量损失。
3.3 环境污染与人为滥用农药化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虽然一直在治理,但成效不高。环境的破坏使得药材的种植受到一定不良影响。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使得土壤品质降低,种植的中药材出现严重的重金属超标问题;同时个别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滥用农药和化肥,带来严重的残留和毒副作用,加重了中药材的“农残”进一步严重超标,保障中药材绿色、道地、无污染、可追溯势在必行。
3.4 药材“抢青”与提前采挖屡禁不止
药材历来讲究采收的时节,不同时节成熟的药材不同,一旦超过药材对应需要收获的时节,药材的药效会大幅流失。所以在采收时需要关注时节问题,但近些年野生药材等几乎年年发生“抢青”提前采挖,不按时节采收等问题持续存在。而究其原因是很多商人为了获取更高的利益,忽视药材的疗效,收益好的话疗效差无人考虑。还有一点就是人工种植技术水平较低,不够规范,违背了药材生长规律,所以采收时节可能不稳定,也带来损失。
3.5 中药材发展落后
当前很多地区进行药材种植比较分散,一般是一家一户的进行种植,规模化水平不足,集约化水平不高,同时这样也给规范管理增加了难题,难以有效提升种植水平。虽然我国越来越重视中药材的种植,但大规模的种植基地数量还是较少,规范化种植基地更加缺乏,难以普及一些常见和常用药材的标准化种植。还有一点,这种分散种植也会导致整体的药材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不统一,无法进行品质判断和界定。
4.中药材栽培管理和质量追溯技术
4.1 中药材栽培管理
一是开展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护。完成第四次中药材种质资源 普查,摸清资源家底,启动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设省级中药材种质资源库,新建、改扩建一批中药材种质资源圃; 开展道地药材资源系统调查,建设道地药材资源原 生境保护区和野生抚育区。
二是选育认定一批新品种。围绕“优质、 高抗、高产”的育种目标,开展中药材等良种联合攻关, 选育一批道地品种,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国家级、 省级良种繁育基地。
三是推广一批优质种子(苗)繁育及新品种技术。总结提炼留种技术,推广集约化育苗技术,研究脱毒快繁技术推广应用药剂浸(拌) 种、药剂浸根等种子(苗)消毒技术,降低种传病虫害的发生, 培育壮苗,提高良种苗木生产效率。
4.2 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
一是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聚焦重点单品及地方特色道地品种,制定规范化 种植技术规程,因地制宜,集中力量和资源,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基地。
二是示范推广绿色栽培模式和生态化技术。以“道地、绿色、 生态”为核心,推行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积极推广 林-药等绿色高效种植模式。开展绿色防控行动,推广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动绿色生产技术落地落实。
三是新建一批“定制药园”基地。强化中药材产业和健康医药产 业的协同发展,鼓励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建立“定制药园”, 引导资源要素向园区汇聚;鼓励中药生产企业采购“定制药园”药材,支持公立医院优先采购以“定制药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 中药饮片和药品。
4.3 强化产品质量管控
一是完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立中药材流通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地方政府推动中药材质量追溯平台和基础建设,记录中药材在各个环节的流通信息。推进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标准建设,对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产品目录进行动态管理,健全完善涵盖中药材及其产品信息编码、对象标识、信息识别和监督管理等溯源要素的技术标准。利用“互联网+中药材质量追溯”手段,建立标识标记制度,满足消费者查询和合理需求。地方政府还推进中药材种植、加工、商品生产等环节的质量追溯体系,每个环节当地政府都有发布的相应技术标准,并发挥行业协会、示范企业等的带动和引领作用,规范提高中药材从种植到销售各个环节的质量水平,并最终实现对中药材质量的综合治理。要求中药材行业健全追溯监管制度,建立全过程追溯体系,丰富溯源示范创建活动,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同时还鼓励对中药材溯源数据的研究利用,建立起中药材使用查询系统,实现种植、 加工、收购、储藏、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质量追溯,这样保证中药材的来源去向都有迹可循,能够明确相关责任归属,进行责任追究。
二是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严格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生产投入品使用管理,加大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 毒素等安全性检测力度。建立中药材第三方检测机构,探索构建 中药材质量监测体系、监管体系和标准体系。修订《共享中药房 质量管理规范》,提升中药房质量管理水平。强化中药材监督执 法,严肃查处违法生产、经营中药材产品的行为。
三是推动中药材业与乡村旅溥、健康养老融合。积极发展中医 药健康养生旅游、中医药美容美体旅游和中医药医疗等高端度假 旅游。推进种植基地乡村旅游、文化推广、生态建设、 健康养生、药膳餐饮等产业纵深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