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地被植物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2021-12-28李野
李 野
(广西南都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2)
1.园林地被植物的含义
地被植物是指那些株丛密集、低矮,具有较强延展能力、能迅速覆盖地面,经简单管理即可用于代替草坪覆盖在地表、防止水土流失,能吸附尘土、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消除污染、易于管理、种植后不需经常更换、适用于大面积覆盖等优点,并具有一定观赏和经济价值的植物。它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
2.园林地被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地被植物应具备以下某种特性:
2.1 多年生植物,常绿或绿色期较长,以延长观赏和利用的时间。
2.2 具有美丽的花朵或果实,而且花期越长,观赏价值越高。
2.3 具有独特的株型、叶型、叶色和叶色的季节性变化,给人以绚丽多彩的感觉。
2.4 具有匍匐性或良好的可塑性,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特殊的环境造型。
2.5 植株相对较为低矮。
2.6 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逆性,耐粗放管理,能够适应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
2.7 具有发达的根系,有利于保持水土以及提高根系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或者具有多种变态地下器官,如球茎、地下根茎等,以利于贮藏养分,保存营养繁殖体,从而具有更强的自然更新能力。
2.8 具有较强或特殊净化空气的功能,如有些植物吸收二氧化硫和净化空气能力较强,有些则具有良好的隔音和降低噪音效果。
2.9 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如可用作药用、食用或为香料原料,可提取芳香油等,以利于在必要或可能的情况下,将地被植物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2.10 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植物学及其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二是与珍稀植物和特殊种质资源的人工保护相结合。
3.园林地被植物的分类
3.1 按生态环境区分
3.1.1 阳性地被植物类。在全日照下生长的如凤仙花、鸢尾、半枝莲、紫茉莉、百日草等。一般来说它们只有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花繁叶茂,在半荫处则生长不良,在庇荫处种植会自然死亡。
3.1.2 阴性地被植物类。在建筑物的阴影处或郁闭度高的树丛下生长的,如玉簪、连钱草、虎耳草、蛇莓、蝴蝶花白芨、金毛蕨等。这类植物在日照不足的阴处也能正常生长,在全光照下,反而会叶色发黄,甚至叶的先端出现焦枯等不良现象。
3.1.3 半阴性地被植物。一般在稀疏的林下或林缘处,以及其它阳光不足处生长的,如诸葛菜、石蒜、细叶麦冬、八角金盘、常春藤等。此类植物在半阴处生长良好,在全光照下及阴影处均生长不良。
3.2 按观赏特点区分
3.2.1 常绿地被植物类。四季常青的地被植物,称为“常绿地被植物”。如铺地柏、葱兰、麦门冬、常春藤等。这类植物无明显的休眠期,一般在春季交替换叶。常绿地被植物主要栽培地区在黄河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冬季寒冷,一般阔叶类地被植物室外露地栽培,越冬困难。
3.2.2 观叶地被植物类。有特殊的叶色与叶姿,可供人欣赏,如八角金盘、彩叶草、菲白竹、连钱草等。
3.2.3 观花地被植物类。花期长,花色艳丽的低矮植物,在其开花期,以花取胜,如金鸡菊、红花醡浆草、毛地黄、矮花美人蕉、花毛莨、石蒜等。有些观花地被植物,可在成片的观叶植物中插种。如麦冬类或石菖蒲观叶地被中,插种一些萱草、石蒜、水仙等观花地被植物,则更能发挥地被植物的绿化效果。
3.3 按地被植物种类区分
3.3.1 草本地被植物类。在实际应用中最广泛,其中有以多年生宿根、球根类草本最受人们欢迎。如鸢尾、葱兰、麦冬、水仙、石蒜等。有些一二年生草本地被,如凤仙花、一串红、百日草、矮牵牛因具有自播能力,连年萌生,持续不衰,因此同样起到宿根草本地被的作用。
3.3.2 藤本地被植物类。此类植物一般多作垂直绿化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其中有不少木质藤本或草质藤本,也常被用作地被性质栽植,且效果甚佳。如铁线莲、常春藤、扶芳藤、五叶地锦、爬山虎等。这些植物中多树具有耐荫的特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很有发展前途。
3.3.3 蕨类地被植物类。如贯众、铁线蕨、凤尾蕨等,大多喜阴湿环境,是园林绿地临下的优良耐荫地被植物,虽然目前应用尚不多见,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会被更多地加以利用。
3.3.4 矮竹地被植物类。在千姿百态的竹类资源中,茎秆比较低矮,养护管理粗放的矮竹,种类较多,其中少数品种类型已开始应用于绿地假山园、岩石园中作地被植物利用,如菲白竹、箬竹、倭竹、鹅毛竹、菲黄竹、凤尾竹、翠竹等。
3.3.5 矮灌木地被植物类。尤其是一些枝叶特别茂密、丛生性强,有些甚至成匍匐状、铺地速度快的植物,不失为优良的地被植物。如熊果栒子、爬行卫矛、铺地柏等。另一些是极耐修剪得六月雪、枸骨等,只要能控制其高度,也可作为地被应用。
4.园林地被植物的作用
4.1 利用空间和环境资源,改善人工群落的立地环境。园林绿地中设计组成的人工植物群落与自然群落相比,它的分层性更为明显,结构层次少,构建地被景观层后提高了绿化率,增加了单位面积的叶面积指数,更加充分利用上层乔木、灌木未能吸收的太阳光能。地被植物根系浅而庞大,能疏松表层土壤,调节地温,增加腐殖质,对上层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4.2 增加绿地群落层次,提高景观效果。构建地被景观层最直接的效果是覆盖地面,达到“黄土不露天”的基本目标。同时地被植物的种类很多,景观特色各异,不同的叶色、花色和果色,不同季节会展现不同的景观效果。叶色深绿的常春藤和龟甲冬青,黄绿色的珍珠菜和金露,开紫花的二月兰和麦冬,开粉红色的红花酢浆草,开白花的葱兰等,地被植物大面积成片栽植,气势恢弘,与上层的乔、灌木的不同季节相配合,不仅群落层次丰富,而且景观效果也增色不少。
4.3 敌栖息场所,构建绿色生态景观。园林植物群落较之农业和林业的植物群落更具多样性,创造了多样的生态环境,为天敌提供栖息地,抑制有害生物的过度发展,保持基本生态平衡。园林植物群落在不用(或少用)化学杀虫剂的情况下,害虫和天敌能稳定在不对园林植物造成严重危害的程度上,使植物与植物间、植物与其他生物间有序和谐地共存,构建绿色生态景观。
4.4 高人工植物群落的经济效益。地被植物除了观赏和景观效果外,大多数具有经济价值。地被植物与上层的乔木、灌木相比,具有数量大、产量大、易更替的特点。种植经济型的地被植物,对群落的稳定性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4.5 提高园林绿地的环保和生态功能。地被植物覆盖地面后,具有减少尘土发生、吸附尘土、降低噪声、增加人工群落内部空气湿度和改良土壤条件的良好作用。
5.园林地被植物的养护管理
5.1 防止水土流失。栽植地的土壤必须保持疏松、肥沃,排水一定要好。一般情况下,应每年检查一二次,暴雨后要仔细查看有无冲刷损坏。对水土流失情况严重的部分地区,应立即采取措施,堵塞漏洞,否则流失之处,会继续扩大,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
5.2 增加土壤肥力。地被植物生长期内,应根据各类植物的需要,及时补充肥力,尤其对一些观花地被植物更显得重要。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的堆肥、饼肥、河泥、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源。
5.3 抗旱浇水。地被植物一般情况下,均选取适应性强的抗旱品种,可不必浇水,但出现连续干旱无雨时,为防止地被植物严重受旱,应进行浇水。
5.4 病虫害防治。多数地被植物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但有时由于排水欠佳或施肥不当及其他原因,也会引起病虫害发生。大面积地被植物栽植,最容易发生的病害是立枯病,能使成片的地被枯萎,应采用喷药措施予以防治,阻止其蔓延扩大。其次是灰霉病、煤污病,亦应注意防治。虫害最易发生的是蚜虫、造桥虫等,虫情发生后应喷药。由于地被植物种植面积大,防治方法应以预防为主。
5.5 防治空秃。在地被植物大面积栽培中,最怕出现空秃,尤其是成片的空秃发生后,很不雅观。因此,一旦出现,应立即检查原因,翻松土层。如果土质欠佳应换土,并进行补栽,恢复景观。
5.6 修剪平整。一般低矮类型品种不需要进行经常修剪,以粗放管理为主。但由于近年来,各地大量引入观花地被植物,少数带残花或者花茎高的,须在开花后适当压低,或者结合种子采收,适当修剪。
5.7 更新复苏。在地被植物养护管理中,常常由于各种不利因素,使成片的地被出现过早衰老。应根据不同情况,对表土进行刺孔,使根部土壤疏松透气,同时加强施肥浇水,有利于更新复苏。对一些观花类的多年生地被,则必须每隔五六年左右进行一次分根翻种,否则,也会引起自然衰退。在分株翻种时,应将衰老的植株及病株去除,选取健壮者重新栽种。
5.8 地被群落的调整。地被比其他植物栽培期长,但并非一次栽植后一成不变。除了有些品种具有自身更新能力外,一般均需要从观赏效果、覆盖效果等方面考虑,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调整。注意花色协调,宜醒目,忌杂草。如在绿茵草地上适当布置种植一些观花地被,其色彩容易协调,例如低矮的紫花地丁、开白花的白三叶、开黄花的蒲公英。
6.园林地被植物在绿化中的应用
6.1 空旷地上地被植物的应用。指地被植物在空旷的绿地上成片紧密种植,单独成景,在空旷开阔、阳光充足的地区,可以随地形的高低起伏采用自然式的布置,通常采用单层种植的形式,这种应用方式常见于大型的绿地、公共建筑出入口、广场、街头绿地等处,有自然的花境、规则的花坛、模纹地被等形式。在自然式的环境中,则以一些植株高低错落、花色叶色多样的种类搭配,使群落呈现自然活泼的野趣。上述应用形式多以阳性地被植物为主,如太阳花、孔雀草、金盏菊、一串红、矮石竹、羽衣甘蓝、香雪球、白花三叶草、红花三叶草、银叶菊、匍地柏、爬山虎、长春花、过路黄、彩叶草、蝴蝶花等。
6.2 林下地被植物的应用。乔、灌木层基本郁闭的树丛或林下种植的地被植物。通常以高大乔木作为主体植物,小乔木和灌木植物在主体植物下填补空间及增添色彩,而地被植物则作为整个空间的底层,起到统一的作用,形成了较完整的复层人工植物群落空间。这种配置方式可营造丰富的多层次园林植物景观,更好地发挥绿化效果,是乔、灌、草多层植物的合理搭配的一种重要形式。林下增加地被植物, 不仅保持水土, 利于林木生长,同时也体现了自然群落分层结构和植物配置的自然美,同时由于其深绿的色彩,能够起到加强林内深度感的效果。由于林下荫浓,湿润,一般应选用阴性地被,如虎耳草、玉簪、八角金盘、桃叶珊瑚、杜鹃、紫金牛、八仙花、万年青、一叶兰、麦冬等。
6.3 林缘、疏林地被植物的应用。在林缘地带或稀疏树丛下栽培的地被植物。使乔木与草地之间交接自然, 起到过渡作用, 增加景观深度感。林缘地带、行道树树池、孤植树冠幅正投影下、疏林下往往处于半蔽荫状态,可根据不同的蔽荫程度选用各种不同的耐荫性地被植物,如十大功劳、南天竹、八仙花、爬山虎、六月雪、鸭跖草、紫鸭跖草、垂盆草、鸢尾、红花酢浆草、常春藤、蔓长春花、鹅毛竹、菲白竹等。
6.4 坡地地被植物的应用。坡地是进行垂直绿化的重要地段,对该地段的绿化、美化,有助于形成丰富的景观立体效果,另一方面,坡地地被主要可以防止坡地直接被雨水、洪水等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如公路边坡绿化是近年各地进行绿色通道建设中非常关注的问题。因此,应选择抗性强、管理粗放、根系发达、能迅速蔓延、常绿、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小型灌木或藤本植物。如常春藤、蔓长春花、山茶、十大功劳、小叶黄杨、瓜子黄杨、扶芳藤、匍地柏、杜鹃、八角金盘、金银花等都是很好的护坡材料。
6.5 岸边地被植物的应用。耐水湿的地被植物配置山、石、溪水,构成溪涧景观。在小溪、湖边配置一些耐水湿的地被植物,如石菖蒲、筋骨草、蝴蝶花、德国鸢尾、石蒜等,配上游鱼或叠水,溪中、湖边散置山石,再点缀一、两座亭榭,别有一番山野情趣。
6.6 假山、岩石地被植物的应用。从景观的角度来看,假山、岩石质感生硬,缺少生气,而地被植物覆盖在其表面或配置在它们边缘可软化硬角,增添自然气息;正所谓“石因树而华”,在山石旁点缀地被植物,可增加景色美感,使画面具有诗情画意。在假山、岩石上配置矮竹、蕨类、藤本等一些地被植物,构成假山岩石小景,既活化了岩石、假山,又显示出清新、典雅的意境。在水池边、石缝中、岩石上布置一丛或几丛蕨类植物,如贯丛、铁线蕨、凤尾蕨等,别具风格。
6.7 草坪与地被植物的完美搭配。在草坪上配置其它一些地被植物和山石等物,不仅能够增添和影响整个草坪的空间变化,而且能给草坪增添景色。草坪的边缘可用乔木或灌木或低矮的地被植物包围起来,形成闭锁草地或半开阔草地。这些植物可以是观叶的,也可以是观花的,如大叶黄杨、桃叶珊瑚、月季等;在草坪上点缀种植水仙、鸢尾、石蒜、葱兰、红花酢浆草等草本和球根地被,这些地被植物可布置成不同的形状,形成高山草甸景观。
6.8 路径地被植物的应用。在城市道路旁的基础绿带及各类绿地的园路旁栽植的地被植物。在规则式园林中,或在主园路的两旁,为了实现景观协调统一,往往将地被植物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或柔和的曲线。或者有时为了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园林主景,也会将植物修剪成其他各种形体。如在连续的道路旁用不同色素的小叶女贞、紫叶小檗等按一定间距进行基础地被栽植, 能形成优美的韵律效果。为了达到步移景异的观赏效果,结合园路的宽窄与周围环境的变化,选用一些花色鲜艳或者常绿的宿根类地被植物,如葱兰、鸢尾、沿阶草等,沿着园路的曲折走向成片群植,或仅在路缘栽种,用地被植物不同的花色、花期、叶形等搭配成高低错落、色彩丰富的花境,与周围景物衔接起来。
7.园林地被植物的现状
7.1 基础研究薄弱 数量品种有限。和草坪草相比,我国地被植物的引种、推广、应用发展还很缓慢,种类也不多。目前,地被植物小批量生产成本还很高,能大量提供种苗的企业不是很多,可供设计师选择的品种更是有限,我国地被植物市场还未真正开发。乡土地被植物的利用带有资源开发的性质,需要国家资金的支持,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有限。育种带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周期也比较长,两三年内未必能出成果。这些原因导致我国乡土地被植物基础研究薄弱,直接影响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具有丰富的地被植物种质资源,到目前为止,国内科研人员对于地被植物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尤其是在环保功能及经济用途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
7.2 受气候影响大 应用范围不广。据了解,北京市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进行北京地区乡土地被植物的引种筛选和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北京颐和园、北海等市属公园内的荚果蕨、野生鸢尾、黄芪、紫花地丁等乡土地被植物的种植面积已经有很大了。但目前,北京大面积使用乡土地被植物还仅局限于公园等小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南方相对气候条件较好。早在20年前,上海植物园的科研人员就对国内的一些野生地被植物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是共有50个科230种。为了使这些“野草”能走上街头,经过严格筛选,最后选中了白花三叶草、野豌豆、小叶野决明等6种具有抗逆性强、繁殖快、有一定观赏价值、可粗放养护的优良地被植物。几年来,除白花三叶草应用面积较大外,其他品种目前应用较少。
8.园林地被植物的发展趋势
8.1 野生地被植物资源调查。进行区域性的野生地被资源调查,这为适合不同生态环境的地被植物筛选与资源开发提供可能。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更深入的研究开发新品种,逐步从现有地被植物和地被植物资源中选育出更多更好、能够应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需要,具有良好环境效益和一定经济价值、科学价值、养护费用低的新地被植物。
8.2 野生地被植物的筛选与引种驯化。在野生地被资源调查与国外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和引种驯化工作,在这方面,我国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如上海植物园垂盆草、连线草、蛇莓、短叶决明、天兰苜蓿的科研,杭州植物园蝴蝶花、吉祥草、白穗花、阔叶山麦冬、倭海棠、菲白竹的科研,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无毛紫露草、花叶爬山虎、荚果蕨等的科研都很有成效。近年来,许多观赏价值很高的地被植物如荷兰菊、紫叶酢浆草、多花筋骨草、金叶过路黄、蟛蜞菊等以及石竹属、铁线莲属一些植物也被成功引进,从而大大丰富了我国地被植物的种类。为了使我国地被植物的种类更加丰富,我们仍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8.3 适应性与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的研究。无论是从国外引进的或者国内筛选的地被植物新材料,都面临适应性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研究的问题,目前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耐阴性的研究。因为地被植物大量应用于乔木之下,光线不足,遮阴问题十分突出。在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中,除了要进行不同的地被植物、不同措施栽培管理单项研究外,配套综合研究也十分重要。另外,为提高产业化水平,规模化生产研究也值得重视,我国城镇化发展很快,地被植物应用也很快。一种新的地被植物推出后,其需求增长速度常超出人们的想象。
8.4 不同地被植物景观效果与生态功能研究。不同的地被植物具有各自的观赏特点,配置在不同场景中的观赏效果不同。要使不同的地被植物与其所处的环境、与乔灌木的搭配协调、美观、自然,就要讲艺术性和科学性,需要进行研究。而不同的地被植物根、茎、叶、花形态各异,对水分、光照的利用不同,对环境因子的反馈也不同,如何进行搭配也要讲科学,同样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9.结论
近年来,园林界对地被植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地也开展了一些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的研究,认识到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扩大繁殖能力强、观赏期长、管理方便的特性。但有待于深入一步研究它们的生理、生态特性,以及配置方法、手段,为进行植物配置提供理论依据。随着技术的成熟,野花组合将是未来城市地表覆盖的主要方式。此外箬竹、胡枝子、小叶黄杨等木本类地被植物因管理简便、生态效益好、生长时间长、耐修剪等特点也是未来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的乡土地被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