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桉树青枯病的流行规律及防治对策探究

2021-12-28黄苏海

南方农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青枯病人工林病株

黄苏海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派阳山林场,广西宁明 532500)

桉树是一种在热带和亚热带比较常见的用材树种,生长速度快,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经济效益良好,在澳大利亚、巴西及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我国引进桉树超过100 年,被广泛应用于民用材林和防护林领域,广东和广西是桉树人工林的主要种植区域,在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桉树的种植面积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态势。而在桉树人工林种植中,青枯病比较常见,会严重影响桉树的生产,需要做好有效的防治工作。

1 桉树青枯病的为害

桉树青枯病是一种由青枯极毛杆菌引发的系统性维管束细菌病害,病原菌体呈短杆状,大小为(1.5~2.3)μm×(0.5~0.7)μm,革兰氏染色阴性,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在34~37 ℃,在18 ℃以下生长发育迟缓。在我国,桉树青枯病主要为害地区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1982 年发现于广西,桉树青枯病高发树种包括巨桉、尾巨桉、柳桉等,高发期为栽植后的1~2 年。桉树青枯病的为害极其巨大,以广西为例,2001 年合浦县一年生尾巨桉发病超过100 hm2,死亡率达30%~70%;2003 年,钦州市久围镇造林点发生桉树青枯病,为害面积80 hm2,最大感染率达30%;2006 年,来宾市高尚林场造林点暴发桉树青枯病,为害面积213.3 hm2,感染率为31%。桉树青枯病不仅严重影响了桉树的生长,威胁着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也给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损失[1]。

2 桉树青枯病的流行规律

桉树青枯病病原菌一般寄存于林分土壤或者病株残体中,具有致病率高、为害严重的特点。病原菌能够从土壤侵入到植株根系,然后在维管束组织中持续扩散,直至整株植株枯萎死亡,也可以从病株的根部进入土壤中,侵入周边健康植株,在得不到有效防控的情况下,甚至可能为害整片林分。桉树青枯病病菌可以长期寄存在土壤等媒介中,其生存环境会受到土壤温度、湿度及酸碱度等的影响,在低温环境下虽然不活跃,但是存活时间更长;在微酸、土壤含水率31%~37%的环境中,能够存活约400 d,如果受到干旱和水分的胁迫,病菌存活的时间可能仅为45 d。桉树青枯病的症状有两种,一种是急性型,叶片急速脱水枯萎,但不会脱落,表现出典型的“青枯”症状,枝干上可能出现褐色或者黑褐色的条斑;另一种是慢性型,病株发育不良,下部叶片变成紫红色,然后逐步加深并向上发展,最终干枯脱落,部分枝干与侧枝会出现黑褐色坏死斑。

对历年来桉树青枯病的暴发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可以明确其流行规律。1)桉树青枯病病菌最初孕育木麻黄青枯病的流行区[2],可能是因为造林地曾经种植过烟草、番茄、花生等作物,残留有感染了青枯病菌的病株,存在较强的致病性。2)桉树人工林的大面积种植,打破了自然界物种多样性的规律,过分单一的树种结构使得桉树青枯病的发病率有所提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桉树人工林每年的增长量超过60 000 hm2,这也是青枯病大规模暴发的重要原因。3)在我国南方地区,春季温度高,降水充沛,很适宜病菌的繁殖,如果遭遇大风乃至台风天气,其对于植株的摧残会促进病菌的感染,引发青枯病的大规模暴发。同时,桉树青枯病在一些新开垦的种植地也易出现大规模暴发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引进了带有病菌的桉树幼苗。

3 桉树青枯病的防治对策

3.1 引入优良品种

在对桉树树种进行引进的过程中,应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引入优良抗病品种[3]。具体来讲,在树种引入环节,一方面,应切实做好苗期病害检测,做好相应的炼苗工作,提升苗木检疫的质量,以避免出现桉树青枯病大范围传播的问题。对于一些在苗圃区已经感染病菌的树苗,必须直接销毁,避免病原的传播扩散。另一方面,应做好抗病品种的选育工作,考虑不同地区桉树品种对于桉树青枯病的抗病性,以广西地区为例,可以选择剥桉、粗皮桉、迈索尔桉,这些品种对于桉树青枯病有着良好的抵抗能力。

3.2 加强基因改良

研究表明,柞蚕杀菌肽配合基因工程,能够实现对桉树青枯病的微生物治理,柞蚕杀菌肽D 可以包围青枯菌菌体,在细胞膜上形成大量微孔,提升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病原体内部营养成分的流失,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杀死菌体。基于此,在进行桉树种植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转基因技术,将柞蚕杀菌肽D 的基因导入桉树植株中,培育出新型抗病植株[4]。

3.3 做好生物防治

1)可以利用假单胞杆菌实现对于桉树青枯病的有效防治。研究显示,恶臭假单细胞杆菌以及铜绿假单细胞杆菌产生的嗜铁素对于桉树青枯病有着良好的抵抗作用,荧光假单细胞杆菌可以有效抑制青枯病菌的繁殖,在桉树内产生相应的抗生素。通过侵根的方式将其植入桉树植株中,对比传统种植手段,苗木暴发青枯病的概率可以降低30%~45%。2)可以利用菌根对桉树青枯病进行防治。利用外生菌根菌对桉树青枯病实施生物治理,就8 种外生菌根菌对青枯病菌的拮抗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这8 种外生菌根菌都能很好地抑制桉树青枯病病菌的生长,利用其侵染桉树根系,可以将桉树青枯病发病率降低40%~73%。

3.4 改进营林措施

1)应避免使用疫情发生区的枝条作为繁殖材料,确保带病苗木不出苗圃。2)应优选苗圃地,同时做好轮作,在一些低洼苗圃地,应做好开沟排水。3)对苗圃的管理条件进行改善,控制好遮阳棚的温湿度,保证种植密度合理。4)可以借助外生菌根菌、固氮微生物等,在桉树幼苗根系接种,形成共生菌,减少青枯病的发生。5)可以利用人工混合基质来取代天然育苗基质,这样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幼苗带菌概率。6)应改善营林措施,在整地时做到深翻曝晒,确保能对病菌进行有效杀灭。可以适当施加有机肥肥和复合肥,提升桉树的抗病能力。在选择苗圃地时,应避开前作种植花生、番茄、辣椒等土地,同时做到合理密植,加强通风。7)造林前需要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在病害发生地及周边使用生石灰或者托布津咪唑1 000 倍液进行消毒。8)应对树种结构进行调整,营造混交林,改善病害发生环境和生活条件,配合科学的抚育措施,对桉树生存条件进行优化,提升森林系统本身对病害的抵抗能力[5]。

3.5 重视化学防治

从目前来看,并没有一种化学药剂可以实现对桉树青枯病的有效防治,部分地区采用茶麸水加波尔多液的方式,在青枯病发病初期有着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仅适用于小面积桉树人工林,若人工林面积较大,则不仅成本较高,也会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化学防治需要结合不同的环境条件,选择不同的药物施加方法,如土壤消毒、灌根处理、喷施处理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青枯病菌的繁殖,降低发病率。以灌根处理为例,可以选择的药剂有25%青枯灵可湿性粉剂、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的效果会受到药剂类型、病害程度、土壤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可能会导致病菌产生抗药性。

3.6 提升苗木抗性

借助芳香酸以及水杨酸对桉树青枯病病株进行诱导,配合水杨酸钠诱导剂,可以在桉树苗木的根系引发相应的酸活性变化,提升桉树植株对于青枯病病害的抵抗能力,降低发病率。诱导抗性可以利用外源诱导剂,在植株中催生出相应的抗病物质,以此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能力。经过数年研究,桉树青枯病诱导剂的类型变得越发丰富,用量和使用时间等参数也得到了明确,将其应用到桉树青枯病防治中,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6]。

4 结语

近几年,桉树青枯病防治的相关研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研究人员通过对桉树青枯病病原菌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了桉树青枯病的流行规律及侵染途径,并提出了许多具备良好效果的防治措施,为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提供了可供参考和借鉴的依据。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对于桉树青枯病抗病机制的研究依然不够深入,需要研究人员继续努力,丰富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手段,尽可能降低桉树青枯病的发病率,控制其暴发范围,减轻桉树青枯病对桉树种植产业的影响。

猜你喜欢

青枯病人工林病株
新型生防菌组合防治烟草青枯病田间药效评价
烟稻轮作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烟草青枯病防治研究进展
桉树人工林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桉树人工林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技术
汤原县林业局有林地面积的特点与分析
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与其他树种人工林之间土壤差异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