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1-12-28丁心婷
丁心婷
(荣成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山东荣成 264300)
我国是农业大国,解决好农业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随着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农业技术也不断发展。通过推广农业技术,可以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增产,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在经营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加快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意义重大。
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 职能管理不善
行政机构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职能定位模糊,难以形成高效协同配合,经常出现多头管理的混乱现象,管理效率低,管理成本高[1]。1)部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兼负行政职能,甚至出现以营利为激励的职能定位,偏离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职能属性,导致其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机制缺乏可行性。虽然近年来各地对政府机构进行深度改革,通过整合精简机构职能,使得管理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是部分地区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经过改革后仍存在职责化分不清楚、交叉管理、越界等现象。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在监督、反馈等环节同样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致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信息传递技术和服务标准约束,出现服务质量低、上下级沟通不畅等问题。
1.2 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
1)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考核评价主体所占比重设置不合理,服务对象的实际评价指标占比较低,近一半或一半以上的考核分数由上级管理部门决定。2)考核指标、考核标准等缺乏客观性。考核指标设置缺乏可量化的依据,主观评测现象严重。考核标准制定过于简单,容易出现形式化、走流程的现象。3)考核评分更倾向于结果,无法形成对工作过程的渗透激励,难以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产生过程激励。4)激励机制不完善,薪酬制度缺乏有效的激励效果,基层工作人员的个人技能与实际表现受到固定薪酬制度的影响,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效应,无法最大限度调动基层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3 推广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学历偏低、理论知识相对缺乏,直接影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年龄偏大,缺乏高学历青年人才的有效补充,人员业务素质落后,难以满足新时期对服务质量的需求。新时期,农业发展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广人员需要对农户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不仅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具有热情、积极、向上、负责和奉献的思想认知与服务态度,同时推广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包括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经济管理等知识及沟通表达的技能等[2]。
1.4 推广经费不足
在发达国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相对较高,一般为农业生产总值的0.6%~1.0%,而我国的这一数值仅为0.2%左右,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成效的重要因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一般由财政拨款和自主创收两部分组成,其中财政拨款是推广经费的主要来源,自主创收包括利用当地风土人情与文化特色,投资建设别具一格的旅游项目等,但此部分收入所占比例较小,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短缺问题亟待解决。
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明确推广机构职能定位
1)明确各推广机构职责,基于职能分工不同,进一步细化农业技术推广法中的公益性职责,并保障落实。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职能分工为依据,制定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现状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案,并严格按照所在地农业部门的统筹部署,组织推广方案实施。3)与其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协调配合,分工合作,合力推进当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展开。县级及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负责组织、指导当地的推广工作,统筹部署推广计划,形成产业化、集成化、规范化的发展,并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引进前沿农业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严格落实上级部门部署,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并组织宣传农业相关法律法规、最新农业政策等,助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取得良好成效。
2.2 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完善绩效考核层面,应坚持重点性、全面性、可量化原则。1)筛选出可最大限度反映推广人员职责行使效果的关键指标,实现对推广人员工作表现的科学合理评价,关键指标的筛选应重质量而非数量。2)在核心指标确定的基础上,以全面映射推广效果为目标,提取出可对推广效果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考核指标,考核评价主体要兼顾政府、推广部门及服务对象[4]。3)可量化是保证绩效考核科学性的关键,通过量化考核指标,可有效避免主观评测现象的发生,实现对考核对象绩效的客观公正反映。具体实施中,指标提取可以从自身素质、推广成效两个层面展开。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专业性、工作能力与政策敏感程度,具体涵盖理论专业知识、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政策熟悉程度等方面。推广成效主要涉及推广效果与农户满意度,推广效果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通过推广农技知识使农户实现增产增收的效果,这一指标反映了农户参加推广活动后提升自身素质的情况。农户满意度主要涵盖了农户对推广人员、内容、形式与方法的满意度,实际展开中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展开。
完善激励机制层面,1)找到农户满意度与推广人员满意度的平衡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农民,提升农民满意度的同时,积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培养出一支兼具专业技能与管理技能的新时期职业农民。2)通过规章制度实现约束性与激励功能。规章制度作为支撑组织运营的硬支撑,是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正常展开的重要保障,科学的规章制度可达到一定的激励效果,同时,激励的效果离不开规章制度的强制性与约束性保障,如科学合理的酬薪制度、晋升制度等。3)确保激励机制的公平性。公平公正的激励制度是发挥激励功能的基础,通过公开透明的晋升规则、晋升过程与结果公示,推进激励机制的公信力。4)坚持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短期激励具有时效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或者在一定时间段内实现对推广人员的激励效应,通常激励效果显著,短期激励必须抓住时间点,确保激励的及时,以获得最大激励效果,而一旦错过这个时间点,短期激励往往效果甚微。长期激励伴随着员工的成长,能够让员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对组织机构的归属感,长期坚持,可以实现堆积叠加的效果。物质激励是表达对员工工作效果认可度的重要途径,也是不可或缺的激励方式,虽然精神激励能够取得一定的激励效果,但缺乏物质激励的精神激励将弱化激励效果,因此要兼顾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使激励效果最大化。
2.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引进高学历人才,可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形式,以补充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高学历人才需求,同时一定程度上改善基层推广人员年龄偏大的现状。人才引进不仅要包括对农业、植保等专业领域人才的引进,还应适当补充经济管理、心理学、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实现专业互补,保障从专业性、沟通技能、营销水平等多方位提升服务质量;2)优化培训制度。通过规范岗前培训,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从业素质,使其熟知并理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流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5]。通过职业道德培训,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内部长期宣导以农民为中心、无私奉献的服务精神,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脚踏实地、勤奋敬业精神,帮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价值观,建设一支具备高尚职业道德素质的推广队伍。通过开展学术报告、日常培训、讲座等形式的定期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科技素质,鼓励员工自主学习,引导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互联网、书籍等途径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及时补充更新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有利于优化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升其创造力与专业性。通过远程教育、函授等方式进行继续教育,鼓励推广人员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学历。
2.4 加大推广经费投入
1)进一步加大财政拨款力度,从政策、资金等层面大力扶持农业技术推广。2)严格监督经费去向,做到信息透明、反馈及时,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能够真正用于农业、惠之于民,并配套制定奖惩机制,实现对经费管理的约束。3)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力度,结合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实施税收政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