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分析

2021-12-28夏小荣

南方农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劳动力农民工

夏小荣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西安 710125)

尹振宇指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质量不好,农村劳动力存在过度劳动的情况,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地政府需要针对农村劳动力过度劳动问题,加强基础教育,完善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规范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等[1]。何颖等指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地需要加强农村劳动力回流机制建设,对农村劳动力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策略,构建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振兴乡村产业,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2]。肖怡然等指出,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村剩余大量劳动力,而剩余劳动力素质较低,转移就业存在一定的难度,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地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劳动力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促进区域内产业振兴,带动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3]。已有的文献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

截至2019 年年末,我国农村地区人口为55 162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9.4%[4]。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土地及农业生产日益规模化,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截至2019 年年末,全国农民工总数量为29 077 万人,比2018 年增长0.8%。其中,外出农民工为17 425 万人,增长幅度为0.9%;本地农民工为11 652 万人,增长幅度为0.7%。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地贯彻和落实各项稳定就业的政策和措施,2020 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环比持续回升。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2020 年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数量比一季度末增加5 501 万人,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比二季度末增加200 万人,三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比2019年同期增长2.1%。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诸多问题,如农村剩余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农村剩余劳动力遭受就业歧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不高等。

3.1 农村剩余劳动力老龄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年轻人为主。农村8 亿户籍人口中,外出务工的主要是年轻人,常住人口中45~65岁的人口大约为2.5 亿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0.2 岁,40 岁及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52.1%,1980 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51.5%。留守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年龄偏大,呈现老龄化现象[5]。

3.2 农村剩余劳动力遭受就业歧视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至城镇就业,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经常会受到歧视,所得的劳动报酬较低。此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劳动条件较差,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遭受就业歧视的维权机会有限[6]。

3.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不高

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体质量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岗位大多属于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如保洁、保安、建筑工地工人、油漆工人等,还有一些服务行业的基础性岗位,质量不高。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转移就业的制度约束、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限制以及农村劳动力市场化水平较低。

4.1 转移就业的制度约束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存在体制约束,政策性障碍有待根除,但是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通畅,农民工的权益受损,没有健全的法律 保障。

4.2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差

农村剩余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高,学习能力不强,难以快速适应新科学技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较低,难以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非农就业,又缺乏职业技能素质,就业能力差。

4.3 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化水平较低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有效的组织或者人才中介服务,导致农村劳动力受到就业歧视,降低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配置效率,难以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市场化水平,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到能够实现其价值的企业组织就业。因此,要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市场活力,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素市场化。

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社会、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努力,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高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吸纳能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质量转移就业。

5.1 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会带动更多的产业发展,培育更多的新兴产业,强大区域的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第一产业的比重,增加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更多就业机会,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需求[7]。

5.2 提高二三产业劳动力吸纳能力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大农村地区要在加快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同时,带动当地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同时,周边城市要提高第二、第三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各个城镇要推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更多的工作岗位,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

5.3 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第一产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现代职业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回归乡村进行现代农业就业需要具备较高的就业能力;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镇第二、第三产业也需要较高的就业素质。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培训与就业能力提升,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5.4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大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业专业化发展,注重乡村服务业发展,发展乡村农产品初级加工、深加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物科技等,实现乡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有机融合,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本地就业通道,促进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质量就业,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收入[8]。

6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制,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充分流动,避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歧视,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素质,大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渠道,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就业。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劳动力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