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21-12-28王月昕
王月昕
(莒南县板泉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临沂 276622)
莒南县隶属山东省临沂市,地处鲁东南鲁苏交界处,总面积1 752 km2,辖16 个镇街。当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湿热,雨量充沛;秋季凉爽,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种植小麦。
1 小麦品种选择及处理
优良小麦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等优点,在引进先进小麦品种时,应充分结合本区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性质,依照种植户的习惯和田间基础设施配套情况,确定最佳的小麦品种。在品种引进之前先通过试验示范,探索出适宜的高产栽培技术。
应选择籽粒饱满、色泽鲜亮的优质小麦种子,尽量选择当年生产的种子,并保证发芽率在85%以上[1]。应去掉霉变、虫蛀种子和杂质,保证种子具有良好的发芽势。种子晾晒应选择晴天,最佳晾晒时间在2~3 d,晾晒的主要作用是破除种子的休眠状态,高质量的种子晾晒能提升发芽率。
使用药剂处理是保证小麦高产丰收的重要举措。结合莒南县的种植情况,常使用30%戊唑醇悬浮剂与35%吡虫啉悬浮剂拌种,目的在于防治散黑穗病和蚜虫。药剂配好后,将药剂和种子混合,使药剂均匀包裹种子表面。结合多年经验,包衣处理应选择适宜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应提前15 d 进行,不可在田头临时搅拌。药剂拌种后应均匀散开,放在避光通风处,等待播种。
2 选地整地
为保证小麦高产丰收,应避免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小麦,优先选择土层深厚、地势高、通风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平整地块[2]。麦田整地作业包含以下4 个要点:1)早,要求在前茬收获后及时开展整体作业;2)深、松,适当进行深翻作业,保证土层疏松透气;3)碎、净,保证土层细碎,做好灭茬工作,保证土壤表面根茬完全去除;4)平,即地面平整,垄沟平直。
土壤深耕作业不仅能提升土壤的透水透气性,避免土壤板结,还能将深埋在土壤深层的杂草种子去除,有助于小麦根系的延伸[3]。深耕作业下土壤中的小麦根系生长迅速,对于改进和提升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有积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整地作业使得土壤的结构得到改善,孔隙度增加,可容纳更多的养分和水分。
3 播种
小麦播种时应注意天气变化,在土壤墒情满足播种条件后尽快播种,播种深度不宜过深,避免在播种后蒙头浇水。选择最佳的播种密度,一般每667 m2基本苗应控制在15 万~25 万[4]。具体播种时间的选择应结合小麦品种和气候特点决定,如播种期间降雨较少或者土壤旱情较重,可选择9 月下旬至10 月中旬整体播种,如果播种期间降水较多或者土壤的保水性较好,可选择在10月上中旬进行播种,播种期最晚不可超过10 月中旬。
如果使用半精量或精量机械播种,建议选在10 月中旬进行播种,播种量应控制在8~10 kg/667 m2。如果使用半精量或宽幅精量机播种,播种的深度应控制在 2~3 cm,行距保持在25 cm。在播种后应适时进行镇压作业,保证土壤与种子密切接触,以利于后期出苗。播种工作前应调整相应的播种机械,避免漏播和重复播种问题,保证播种深度一致,宽幅一致。
4 施肥管理
在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指导下,应尽量施用有机肥,以无机肥作为辅助,同时施足底肥。一般有机肥作为基肥施用,以满足小麦生长的要求。底肥建议使用完全腐熟的农家肥,每667 m2用量应为40 kg,为进一步促进农家肥的腐熟可适量增加尿素。重施拔节孕穗肥,一般每667 m2施用尿素10 kg,中后期药肥结合混喷,用0.3%~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于17:00 后无风天气条件下每667 m2喷施100 g。为避免叶面喷肥对籽粒造成污染,喷施时间应严格控制在小麦收获前30 d 进行。
5 小麦田间管理
5.1 小麦苗期管理
小麦出苗后应及时观察出苗情况,对于缺苗严重的地块应及时进行补种,保证田间出苗率。如田间水分充足,湿度较大,可选择将种植较密地区的小麦移栽补种,并在补种作业后适当开展局部灌溉。小麦的苗期应注重控制田间生长,避免小麦徒长消耗养分进而影响越冬成活率。在苗期还应加强田间除草工作,对于土壤板结的地块,可开展1~2 次的划锄作业。越冬水的灌溉应结合田间墒情,建议在10 月中下旬进行。
小麦在春季进入返青期,应该加强田间墒情的观测频率,及时进行灌溉,灌溉时应科学控制灌溉水量。结合小麦的实际生长情况,可适当追加尿素,长势较弱的地块每667 m2尿素使用量应在68 kg。如果麦苗长势良好,则不需要额外追肥或进行灌溉。
小麦进入拔节期后,应在灌溉的同时追加尿素,建议每667 m2使用量为7.5~10 kg。小麦在拔节期容易出现晚霜冻害,因此应在这一时间注重培育壮苗,适当追肥并保证灌溉用水,提高小麦植株的抵抗能力。如出现低温冻害,也可适当追加生长调节剂和磷酸二氢钾。
5.2 做好分类管理
5.2.1 小麦弱苗管理
研究发现,造成小麦弱苗的主要原因是有机肥没有完全腐熟,碳氮比例失调引发脱肥。若小麦在越冬前出现发黄、苗势弱等情况,且没有及时追肥,麦苗在开春后会继续发黄。应抓紧在春季施用碳酸氢铵,施肥后及时灌溉。播种时间太晚也会导致小麦弱苗,针对这一情况应适当控制水肥,并通过中耕作业提高地温和土壤保墒能力,灌溉时应避免大水漫灌[5]。
5.2.2 小麦旺苗管理
越冬前如小麦长势过旺,会造成营养损失,一旦遭遇倒春寒,麦苗将会受冻害而大量死亡。这就要求做好早春的田间管理工作,在越冬前适当控制水肥,并在早春采用提墒保温措施。
对于春季旺苗情况,应严格控制水肥的补充,及时中耕和按时镇压,保证麦苗壮而不旺,避免出现倒伏。对长势旺盛疏密度高的地块,应在小麦起身后使用化学药剂控制生长,可兑水使用壮丰安乳油控制生长,适当降低株高,提升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5.3 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
小麦的扬花期和灌浆期对小麦的品质及产量影响较大,也是多个不利因素较为多发的时期。小麦中后期的管理应结合田间墒情,如连续降雨导致田地积水,应及时将积水排出,避免湿度过大引发病虫害。
6 小麦病虫害防治
小麦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主要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手段,以化学防治手段为辅,尽可能实现无害化病虫害防治。此外,在小麦品种选择时,应优先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并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和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提升小麦群体的综合素质和抗性;应注重土壤的轮作换茬,合理控制田间湿度,做好清沟理墒和田园清理工作;适当使用高温秸秆堆肥技术,降低病虫害的基数;适当控制种植密度,增加钾肥和有机肥的使用量,在雨季注意开沟排水。
7 结语
与传统的小麦栽培技术相比,绿色优质小麦栽培技术要求在小麦种植的全过程开展无公害绿色管理,保证生产的小麦绿色无公害。通过研究和推广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改善小麦的种植模式,更新种植户的种植理念,提升小麦品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