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州方言建档保护策略探析

2021-12-28

兰台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黄山市建档徽州

张 晓 戴 旸

在人类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中,不同地域、族群孕育萌生出了不同的地方性语言,他们承载了所在地域民众独特的思维方式,蕴含着厚重瑰奇的文化积淀,失去这种语言,依托其存续的地域文明也将很快消逝。200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程[1];2015 年,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语保工程”),提出以“音、像、图、文”四位一体的手段、归档建库的方式保存濒危方言[2]。2017 年,在“全国方言建档研讨会”上,以建档的方式保护方言被作为各级档案部门亟待开展的重要工作之一[3]。徽州方言是我国重要的地方性语言之一,主要分布于原徽州府歙县、黟县、休宁县、绩溪县、祁门县及婺源县等区域,因语调生硬,语节明快,内部差异极大,被称为“最难懂和最神秘的方言之一”;而其中保留着的古老词汇与古老发音,也使其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4]。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全国范围内推普工作的进行,徽州方言面临着生存上的困境,对其抢救与保护刻不容缓。在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影响与带动下,2014—2016 年间,黄山市档案局组织开展了徽州方言建档工作,笔者拟对这一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以总结,在分析不足的基础上探寻深化推进与完善的合理路径。

一、徽州方言建档的现状

徽州方言建档工作于2014 年10 月由黄山市档案局牵头启动,至2016 年10 月基本结束,本着“试点先行、全面实施”的工作思路,以黄山市徽州区为试点地区,进而在黄山市三区四县及绩溪、婺源等地全面推行,历时近两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5]。笔者从建档主体、建档流程、建档成果三个层面总结如下。

1.建档主体。此次徽州方言的建档工作是以“档案部门+”的模式开展的。黄山市档案局是这次工作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并争取联合了其他一些主体,如黄山市委、各区县政府部门、各县级档案部门、黄山学院等高校、黄山市天籁文化传播公司和公众,形成了“档案部门+政府部门+高校+企业+公众”的主体格局。不同主体在方言建档的不同阶段均发挥出重要作用。例如,黄山市委宣传部同黄山市档案局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快开展徽州方言语音档案建档工作的通知》,各区、县政府部门协助档案部门开展方言普查,确定采集点,遴选发音人。来自高校的语言学家参与了采集点的筛选以及采录文本的撰写;各县级档案部门在黄山市档案局的指导下,分别承担了本地区发音人的联络与协调工作,黄山市天籁文化传播公司负责所有采集点的方言采录和技术处理;作为发音人的公众则是方言录制的主要对象。多元主体的合力最终确保了建档工作的圆满完成。

2.建档流程。此次徽州方言建档工作流程依次包括选择采集点、遴选发音人、编制发音文本、录制语音档案四个步骤。针对徽州方言“十里不同音”“六邑之语不能相通”的特点,黄山市档案局委托黄山市所辖三区四县档案部门,联合当地文化部门、语言学专家,寻找最具代表性的方言区域,进一步筛选后得到70 个采集点;以推荐或自荐、档案部门组织筛选的方式遴选方言发音人,将发音人年龄跨度限定在50 至70 周岁之间,本地土生土长,文化程度不高,身体健康,最好有村干部经历,最终确定112 名发音人,其职业分布是:以农民为主,有教师、方言研究者以及口头文化传承人。在发音文本上,黄山市档案局组织编写了《黄山市徽州方言语音数据库录制文本》,包含1000 个单字,1200 个词语和50 个规定句子,部分地区也适当吸纳一些民谣、谚语和民歌。语音档案的录制由黄山市天籁文化传播公司负责。采录环节里,发音人、采录人和档案部门工作人员三方同时在场,采录场所一般在会议室。采录时,发音人先熟悉录制文本,不确定处可在旁边标上音标或同音字,然后转译成方言读出。采录人同步录音,处理完毕后,最终刻录成光盘交由黄山市档案馆。黄山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在光盘上标注序号、方言种类、采集点、发音人、采录时间等信息后归档保存。

3.建档成果。传统徽州方言的保护多停留于纸质材料的收集与保存,徽州的历代地方志中辟有专门的章节罗列徽州方言的典型字、词、句,标注音节并注释含义,这些文献均被档案部门妥善保存。但是,方言不仅有语义,更有语音,语言只有经过准确地表达,才能彰显其特色与魅力。黄山市档案局开展的方言建档工作,突破了以往的陈规,真正让静态、濒危的徽州方言活了起来。截至2016 年底,黄山市档案局共采录了包括西路话、郭村话在内的53 种徽州方言,刻录光盘152 份,形成两万多小时的录音,创建了约1T 的语音档案。黄山市档案局将这些语音档案编制成徽州方言纪录片———《乡音徽州》,先后在2017 年和2018 年获第二届足荣村方言电影节语保贡献奖和第五届深圳青年电影节最佳摄影作品奖提名。

二、徽州方言建档的比较与反思

在此次徽州方言建档工作基本完成时,需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此次徽州方言建档的各个流程是否都很完善;第二,已建立起来的语音档案是否涵盖了所有徽州方言;第三,徽州方言的建档工作是否可以至此完结。答案都应该是否定的。此次徽州方言建档不是国内方言建档的最早实践,2015 年启动的“语保工程”就是一项系统、长期、规范且全面的国家级语言资源保护项目。地方层面,早在2011 年,浙江省档案局就启动了本省方言的建档工作,此后,陕西省档案局、天津市档案局、东莞市档案局先后开展了对本省、市方言的建档工作,在方言建档方兴未艾之时,这些地区的建档实践与建档经验得到了国家档案局的肯定,成为引领与带动其他地区的示范。

笔者将徽州方言建档工作同上述国家及其他地方方言建档工作进行比较,发现一些相似之处。第一,档案部门均发挥了策划、组织、实施、管控等多方面的作用,专家学者、发音人等的参与是方言建档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第二,建档流程基本是“普查—制定文本—制作音频”,录制方言语音档案是方言建档的核心内容。第三,发音人的选择上,年龄跨度、生活经历、文化程度、职业等要求大致相同。第四,在采录文本上,各省、市档案部门的文本结构各不相同,如浙江省的由400—500 个常用词汇、语句和语法组成[6],陕西省的是300—500 个词汇、语句和语法,东莞市县级调查文本包括3500 个字、1200 个词和120 个句,镇街级文本则包括1000 个字,1200 个词和120 个句子[7]。黄山市则参考“语保工程”设计出语言调查表,将采录文本设计为1000 个字、1200 个词和50 个句子。第五,建设周期上,“语保工程”计划建设周期为5 年,目前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但尚未结束。其他地方性方言建档工作,建设周期基本为2—3 年。

除相似之处外,笔者也发现,在部分流程或环节中,“语保工程”或其他地方的方言建档实践表现得更完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多元主体的参与程度。虽然徽州的方言建档是一次“档案部门+”的创新实践,在档案部门的组织与协调下,其他主体、多种社会资源被调动和参与到徽州方言建档中。但是,这种参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开发,建档的主体依然是档案部门,其他主体只参与了某一环节,或仅发挥了辅助或指导作用,并未真正实现主体多元化。需要提出的是,黄山市语委并未参加此次建档,使得这次建档仅是从档案管理的角度开展,未能从语言学视角作深入探究。相对而言,东莞市方言建档则是由地方政府组织开展的方言调研和建档工程,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导,东莞市档案局负责具体实施,集合了中山大学中国非遗研究中心和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优秀人力资源。天津市的方言建档联合了市政协文史委、市语委等部门,面向社会公开召集发音人,集合专家、媒体记者、档案人员等组成方言寻根团,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参与,扩大了方言建档的社会影响力,确保了方言建档的顺利推进;多主体的深度参与,提升了方言建档的质量,方言建档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事[8]。

2.建档的规范化程度。任何一项国家和地方性工程都要以科学性为原则。为确保方言建档的进程与质量,“语保工程”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作了规范:管理上,严格制定了培训、监督、实施、验收的建档程序及相关管理办法;技术上,先后制定“录音和记音规范”“机助调查和教研规范”等系列规范,规定了材料的专用摄录软件、校验软件和标注软件,确保建档的每个步骤、环节有规可循[9]。浙江省和陕西省档案部门在开展方言建档时也加入培训和后期审核环节,陕西省档案部门统一了采录的技术参数,如分辨率、视频格式、字幕参数,甚至是发音人的衣着颜色及录制背景色[10];东莞市档案部门则专门指定了采录设备必须为德国坦克外置声卡、舒尔外接话筒,采用Praat、Cool Edit 等录音编辑软件,以确保语音档案的质量[11]。黄山市档案部门在建档过程中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仅有《黄山市徽州方言语音数据库录制文本》,技术层面未有严格而细致的规范,且从采录环境上看,部分地区有专门的录音室,部分地区则在会议室临时设置工作台,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采录的效果。

3.建档内容的完整化程度。从建档内容上看,“语保工程”主张以“音、像、图、文”四位一体的方式,以方言语音档案为重点,建设方言采集人视频档案、照片档案和方言纸质档案,以录音、录像、摄影和文字化的手段构建方言的声音、视频、照片和文字档案。浙江省、陕西省、天津市和东莞市的建档主要建设音频和视频档案,其中陕西省和东莞市还建设了方言的纸质档案。徽州方言的建档以录音为主,因此收集到的档案以音频档案为主,视频档案为辅。从采录内容上看,“语保工程”最为完整,包括规定文本和自选文本两部分,规定文本包含单字、词汇、短句和短文四部分,自选文本一般是当地民谣、民歌、故事、说唱等,重点体现地方特色。浙江、陕西、东莞和徽州的方言建档自行编制了采录文本,徽州文本的内容与“语保工程”规定文本中“语言结构调查”部分一致,浙江省有所减少,陕西省制定了规定文本和自选文本,但都只限于常用字、词、句,并拓宽至地方特色文化。天津市的采录内容相对宽松,允许发音人自由发挥,且侧重于地方特色文化,如谚语、俗语、吆喝、劳动号子等的采录[12]。可见,地方级的方言建档较之于国家级的方言建档,在内容上都有所缩减,对地方特色文化采录的不足,可说是徽州方言建档内容上的缺憾。

三、徽州方言建档的推进

横向的比较与反思,让我们看到了当前徽州方言建档的未尽之处,同时也指明了持续推进和深化的方向。笔者认为,推进非遗方言建档的深入与优化,需要切实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深化主体参与。要保证徽州方言建档质量,充分挖掘其多元化价值,需深化政府、档案部门、高校及公众等各方主体参与,协同发力,做好徽州方言建档工作。黄山市档案局可征得黄山市人民政府、黄山市文化委员会、黄山市语委、黄山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的参与和支持,通过向政府借势、借力、借资源,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确保徽州方言建档工作有序开展。国家档案局及安徽省档案局则可以为徽州方言建档提供专业指导及相关经验,促使建档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当地高校(黄山学院)是一股不可缺少的建档力量,其设立的“徽州方言研究所”内具有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学者,通过利用已掌握的研究成果,可为徽州方言建档提供专业和技术的支撑。最后,方言建档也应注意汲取社会力量,鼓励广大公众参与进来,形成良好的参与氛围,确保徽州方言建档顺利完成。

2.完善建档标准。完善、细致的建档标准可指导建档工作的顺利进行。建档主体需在结合徽州方言自身特点及徽州经济条件、技术水平等客观因素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地确立符合徽州方言建档的标准规范。一方面,可积极采用“语保工程”现有的成熟标准,如制定采录文本时规定采录内容含有1000 个单字,1200 个词语和50 个规定句子;要求每个调查点的发音人不低于2名,年龄在60 周岁以上,外出经历较少,具备中小学文化水平;另外,在经济允许、技术条件达标的情况下,采录时可使用Mbox 声卡、舒尔麦克风及Sonic Filed、ELAN、Audacity 等音视频录制处理设备及软件;录音环境也要选择安静的室内环境,无磁场、噪音的干扰,以此来保证较高的录音质量[13]。另一方面,由于徽州方言较为复杂,各地区发音差异极大,在设立方言调查点时可规定一镇或一乡设立一个调查点,增大调查点密集度,促使建档工作更加科学。此外,考虑到发音人首次参与方言采录工作,在采录工作前,可组织发音人进行集中培训。

3.丰富建档内容。丰富、翔实的建档内容,可增加徽州方言保存的完整性。目前,徽州方言建档工作是以录制音频为主,因此,在采录工作中可以增加视频采录的比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记录“徽州婚嫁”“跳钟馗”等徽州民风民俗中的方言。同时,徽州地区有声文化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相应可以记录能够代表徽州地方文化的特色语言,如徽州民歌、徽剧、目连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徽州人民创作、吟诵的俗语、民谚、民谣,以此充实徽州语料库的建设。另外,对于徽州方言的建档工作,也不能止步于将方言刻录在光盘上,而是要同各部门合作,将采录到的各种资源加以整合,尽快建成徽州方言语音数据库,推动建档工作的进行。最后,黄山市档案局还可与市语委联合,继续挖掘隐藏的徽州方言种类,将其记录、保存至徽州方言语音数据库,实现其同步更新。

4.加大成果宣传。加大徽州方言建档成果的宣传,可扩大徽州方言建档工作的影响力,使徽州方言成为传播徽文化的有效载体。当前,加大徽州方言建档工作的宣传可从线上与线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线上可通过新闻、电视、档案局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加以宣传。如:将建档进展、建档成果在“黄山新闻网”“黄山日报”及黄山市档案局官方网站“档案文化”版块进行宣传;将徽州方言建档成果制作成纪录片在“黄山电视台”“安徽卫视”播出;或者将徽州方言建档成果加以分类、整合,建设成类似于“浙江乡音”“音韵宝鸡”的微信公众平台,扩宽徽州方言建档成果传播渠道。另一方面,线下黄山市档案局可建立徽州方言视听室,举办“徽州方言档案展览”活动,使公众能够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方言魅力;也可与黄山市公交公司合作,增添徽州方言报站服务,使之成为徽文化一张闪耀的“名片”。

总之,方言建档是当前记录和保存语言的主要方式,也是保护徽州方言的最佳途径。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徽州方言进行保存、宣传,不仅维系了徽州人民的精神纽带,也为徽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猜你喜欢

黄山市建档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
——数字化测绘建档技术助力历史建筑保护
“红心向党·创新报国”建档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徽州人
高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安徽省黄山市:油菜花开景如画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能建档生娃了
黄山市养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走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