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创医院的理想科创图案

2021-12-28张晓利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20期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科创

文/本刊记者 张晓利

一家新建医院,充分借力工业园区的科创大环境,打造了“院内大循环以及院内园区双循环”的科创模式,形成了“医院+企业+院士团队”科创闭环。

谈及医疗科创,苏州市独墅湖医院(以下简称“独墅湖医院”)不失为一个独特的样板。

一方面,于2020年12月30日开诊的独墅湖医院,是一所崭新医院。在这样一所新医院开展科创,犹如在一张白纸上勾勒理想的科创图案。它既可以汲取老牌医院的经验,少走弯路,又可以发挥后来者的优势。“我们最大化发挥新建医院的优势,以新机制、新氛围、新的软硬件等服务于科创需求。”该院党委书记、院长侯建全表示。

另一方面,科创又是刻在该院骨子里的基因。该院是苏州工业园区与苏州大学合作共建的园区内唯一的公立三级医院,一出生,便被赋予“满足市民就近享受高品质卫生健康服务需求,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效率临床转化、促进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任”的三大使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家新建医院打造了“院内大循环以及院内园区双循环”的科创模式,形成了“医院+企业+院士团队”科创闭环;还在差异化发展中,以科创为切入口,实现了弯道超车。

骨子里的科创基因

“在建院之初,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做顶层设计时,已经将医院的定位布置了进去。可以说,生物医药临床转化中心的构建,是医院刻在基因里的使命。”从当地宏观视角出发,侯建全这样解读医院的科创定位。

业内人士都不陌生,苏州工业园区,作为高科技园区,一直致力于科研创新。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无论是产业规模、产值,还是利润,已经能够担得起苏州工业园区“一号产业”的称号。而且近年来,苏州市及工业园区政府在重点推行“一区两重心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强链补链行动规划”等政策。

作为产业园区内唯一的三级公立医院,独墅湖医院,被寄予厚望,常被视为进一步优化整合生物医药产业链资源的新动力,是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提速”的关键一环。

据医院科教处处长江淼介绍,在“生物医药产业强链补链行动规划”中,医院作为生物医药产品的一个终端消费市场或主要应用场景,是补链中的一环。“在产品研发的起点,便有医院专家介入,那么后续的产品从研发到落地,到医疗系统推广应用,更易被同行接受。”而强链的需求则是希望有医学专家参与,促使医院企业合作做大做强。

从医院管理者的视角出发,侯建全认为,面对政府层对医院提出的要求,医院要做的是用好政府的政策,思考怎样具体与产业界合作,做实做出成效。

让他欣慰的是,独墅湖医院是苏州工业园区与苏州大学精诚合作、珠联璧合、精心打造的一幅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双面绣”,共融共享着“双一流”的资源:一面绣着以工业园区为支撑的国内一流优势区域资源,一面绣着以苏州大学为支撑的一流医学、教育和人才资源。两者携手共建,意味着医院有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背书,有园区的雄厚财力和园区内生物医药产业的辅佐,有苏大丰富医疗资源的支撑。

“政策、财力、资源都有了,这是医院的先天优势,也是医院的底气来源。”侯建全称。

而从医院自身发展的需求来讲,独墅湖医院是一所刚刚启用的医院,不得不思考,在老牌医院众多、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如何在长三角,在苏州本地站稳脚跟,有一席之地,怎么把医院打造成区域内领先的标杆性医院。“新医院,一定要做好创新,需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以科创为切入口,实现了弯道超车,不啻为战略上的上上策。”侯建全告诉记者。

不难想象,若以看病、做手术来比较,一所新建医院短期间内难以与老牌医院抗衡,而在新药、新器械、新疗法中做研究、实现转化,有可能3~5年就处于某一细分领域的前列,实现弯道超车,与老牌医院比肩。

“外支撑”的利好

对一家新建医院而言,落地好“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效率临床转化”的职责并不容易。而独墅湖医院的障碍相对小很多。因为有苏州工业园区企业高聚集和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撑,有着得天独厚的科创大环境。

“一家新生医院不容易产生多中心、大规模的研究,与企业结合,是落实医院创新的捷径。”侯建全认为。可喜的是,苏州工业园区“家底”深厚: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在商务部公布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连续五年位列第一;园区有2000多家生物医药产业。

医院正享受着工业园区带来的科创赋能,侯建全总结,其一,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聚集度为医院带来了更多合作伙伴。

医院往往有几家合作好的企业,但合作范围、体量往往有限,因为每家企业都有自身的发展战略、侧重点和细分领域,很多时候医生提出的想法不一定是与其有联系的企业感兴趣的方向。这时合作面比较窄的话,碰撞出火花的难度便会增大。

而独墅湖医院没有这个烦恼。因为工业园区集聚的企业,为科创的落地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这家企业没有兴趣,另一家企业可能就感兴趣;这家企业手头已经有类似的产品了,不愿意再投钱,而另一家企业可能正好缺乏这条产品线,想有所创新”。

1 2020年12月30日,填补了苏州工业园区公立三级医院空白的苏州市独墅湖医院正式投入使用。

2 在2025年二期投入使用后,医院将有300 张床的研究型病房,相当于一所小型的县级医院。

3 独墅湖医院与信达生物、百济神州、艾隆科技、绘真医学检验、贝康医疗、浩欧博6 家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签署临床合作协议,将为创新生物药产品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提供全方位 服务。

而且有时候,一家企业也未必能解决整个问题,需要多家企业合作完成,如这家企业可以解决设计制造上的问题,那家企业可以解决软件方面的问题,另一家企业可以解决应用方面的问题,等等。“我们很容易与多家企业展开网络式的合作。”

其二,医院坐落在园区,院企合作有着距离的便捷,十分有利于建立常态化的对接机制。

据侯建全介绍,临床专家,与企业研发人员,包括研发团队,可以很方便地开展日常对接,融合临床思维和企业思维。如,以具体学科对接的专题会以及举办交流沙龙,能很好地表达双方需求,展开思维碰撞。很多时候,临床医生工作中“灵光一闪”的想法,便成了日后产品的“种子”。这也奠定了医院以临床需求和转化为导向的课题研究的大方向。

其三,良好的转化氛围和客观的配套经费。

一个创新理念变成产品须经历许多关卡,是一个发现需求、验证需求、实现需求、打造产品的过程。其中,临床医生可以提出解决临床需求和痛点的想法,而具体怎样实现,怎样变成一个产品,往往不太擅长,而工业园区内有很好的转化氛围,只要想法能解决问题,有市场前景,就会有企业来帮助你进行孵化。

与此同时,在经费配套上,临床一线的主任、教授们还可以获得乐观的支持。与其他医院一样,独墅湖医院十分重视国家基金的申报、国自然的申报等。另外,院内医生与园区医药企业合作申报课题,还可以获得多则一两百万,少则几十万元的经费,这对院内医生来说,有较强的吸引力。

“内支撑”的力度

“事实上,就科创而言,新建医院有着天然的优势。”侯建全强调。在布局上,独墅湖医院有着不遗余力的“内支撑”:打造新机制,配备新硬件、软件,营造新氛围。具体如下:

“产品专利经费95%给研究者,医院主要维护对产品的所有权。”为鼓励成果转化,医院设立有利于一线医疗人员参与创新和转化的知识产权政策。产品转化后,除扣除基本成本外,剩余收入均归发明者本人及其团队所有。记者了解发现,95%的转化分配比例,远高于业界知名医院的70%,足见医院对科创的重视。

与此同时,医院科技部门积极帮助有创新想法的临床一线专家,寻找合适的对接企业,以尽快将想法转换成产品;医院还提供专利申报的辅导和支持。

“医院与政府共同设立‘医工合作研究专项’。”这一举措大大促进了临床一线专家与企业携手开展转化研究合作。独墅湖医院周边的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集聚了上千家各类大健康产业链相关企业,这些企业的研发团队中不乏院士和国内外学术“大牛”。医院充分利用这些企业的智力资源,通过产学研合作、人员双聘互聘、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研究生等形式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目前,专项项目覆盖面广,每年立项达20多项,解决了医疗人员在转化起始阶段的经费困难,极大地促进了医疗人员参与转化研究。其间,“企业研发人员熟悉医疗产品市场,熟悉产品开发流程但缺乏临床资源,医学专家能直击临床问题但缺少转化所需的平台和经费。两者互补,可以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

“设立研究型病房,吸引各学科新药临床试验领域的专家院士来院开展新药临床试验。”据侯建全介绍,医院一期和二期建设中,均设置了将近10%左右的床位作为研究性病房,用于临床新药研究。目前,一期有800张床位,二期项目规划已经开建,将新增床位2200张。按照10%的比例来算,医院在2025年二期投入使用后,将有300张床的研究型病房,相当于一所小型的县级医院。

而在内部管理上,医院对各学科各病区内设立的研究型病床设置相应的鼓励、激励性政策倾斜,比如为新药实验项目提供额外的项目资金支持;研究型床位不纳入病区周转率、平均住院天数、床位绩效等考核;为研究型病床设置专门的科研护士岗位等。

医院科创成果“一角”

1 呼吸科专家结合临床经验与企业合作研发的新型软性经支气管镜直接释放的支架植入系统(TTS),已获得中国专利批准,并申请国际专利。

2 介入科血管外科发明的新型血管内取栓器、呼吸内科发明的新型支气管导管、康复科与企业一起研发的人工外骨骼基础上人工智能而成的康复企业等多种器械,已经获得专利。

3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可经支气管镜直视下释放的硅酮支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医院+企业+院士团队”科创闭环

科研转化是国家知名专家关注的重要领域,其中涉及医、研、企。专家需要借助企业,把创新点设计成产品;随后,产品需要落地到医院。在独墅湖医院,专家、企业、医院,形成了一个从临床到研究再到转化落地的一个完整链条。

“工业园区有科研转化的资源和氛围,而独墅湖医院作为新建医院,有优良且充足的硬件资源,因为它不像一家成熟的医院那样,往往因为有大量的患者,无暇顾及也无太多空间提供科研转化平台。”侯建全很自信地称,无疑,独墅湖医院有着“医院+企业+院士团队”科创闭环的绝佳条件。

在启用仪式上,独墅湖医院便为引进的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王辰院士团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院士团队、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辅助生殖技术与生殖遗传黄荷凤院士团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黄健教授团队、江苏省人民医院肾内科邢昌赢教授团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肿瘤李文斌教授团队等颁发了聘书。

“引进院士希望能起到标杆性的示范效应,下一步将不限定在院士层面,也将以类似的模式引进业界有名气的专家,希望他们把转化研究的项目放在我们医院平台上。”在这一打法下,医院不断引来“金凤凰”,从而带来更多的专业信息和资源。

据侯建全观察总结,其实,引入国内知名的PI,能给医院创造很高的价值,不仅有助于带动医院转化医学研究的水平,扩大医院的行业影响力和提升学术影响力,还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如果能把临床新药做好,一点都不输于给患者开刀、收住院之类的常规医疗。”

综上,从对独墅湖医院科创模式的立体画面描述,不难看出医院颇有借鉴意义的有以下三点:其一,差异化发展。作为新建医院,短期内,在常规诊疗领域与传统大医院比,无法很好地展现自己优势,而是要差异化发展,另辟蹊径地找到新的切入点。其二,在体制上,医院尽可能多地争取到政府政策上的支持,推动医工合作。其三,医院领导层重视,始终带着科创这条主线思考问题,布局倾斜政策。

在院内大循环以及院内园内双循环环境下,独墅湖医院内,热情高涨,科研转化如火如荼。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医院便已结出不少硕果(如图)。

科创在医院内进行得很顺利,医院、企业、专家实现了多赢的局面。侯建全称,这种景象是他心心念念的生态,也是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大学喜闻乐见的。假以时日,相信定会结出更丰硕的科创果实。

猜你喜欢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科创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全球生物医药发明专利 TOP100榜单公布 鲁南制药全球排名59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二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海外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