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发挥军工精神育人功能
2021-12-27刘景娜陈梦菲胡伟
刘景娜 陈梦菲 胡伟
南京理工大学注重发挥学校自创建以来便蕴含的军工精神,着力培养具有军工血脉、南理工烙印的拔尖创新人才,逐步形成了服务国家战略、忠诚国防事业的办学传统。
军工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发展人民军工事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历程中,积淀下来的光荣历史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生动体现。军工精神是军工文化的核心构成,2012年被国防科工局在《军工报国图》书画长卷中完整阐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党领导的人民军工创建90周年。90年来,人民军工经历了战争岁月的烽火洗礼、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苦创业、动荡时期的砥砺磨练、改革开放以来的跨越发展,由战地兵工一路走来,发展成为今天覆盖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事电子和配套等行业领域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以黄崖洞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以及分布于行业领域的行业精神为具体呈现的军工精神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也被赋予了导向、激励、熏陶、凝聚四大育人功能,为军工精神在新时代的发掘凝练与转化创新进一步明确了价值方位。
党建引领下军工精神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重要文件内也明确提出,高校党组织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各高校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积极探索特色校本文化育人实践新路径,并取得良好成效。其中,南京理工大学在探索过程中注重发挥学校自创建以来便蕴含的以“忠诚奉献”为核心的军工精神,着力培养具有军工血脉、南理工烙印的拔尖创新人才,逐步形成了服务国家战略、忠诚国防事业的办学传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兼具军工魂和创新志的社会中坚、工程精英,也进一步丰富了党建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路径。
党建引领下高校发挥军工精神育人功能的探索与实践
党建引领下高校发挥军工精神育人功能,既要服务于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也要匹配学校办学特色。南京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军工血脉的大学,1953年9月1日,哈军工成立时,首任院長陈赓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忠于民族,孝于国家”的豪言壮语。建校68 年来,秉承“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的初心使命,一代代南理工人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和忠诚奉献谱写了“强军兴国”的辉煌篇章,新中国兵器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倾注了南理工人的智慧和汗水,军工精神成为南理工人共同的精神血脉。其中,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以党的十九大代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院士“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的精神为指引,凝塑“国之所需,吾志所向”学院文化,结合“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三大问题及其综合保障,探索操作性强、具体路径明晰的“军工精神育人法”,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以思想与文化宣传工作为引领,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发挥军工精神导向功能。学院在组织开展思想与文化宣传工作中,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聚焦“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文化涵润报国志、军工凝聚爱国情。一是发扬军工精神,以文育人构筑精神高地。学院以军工文化为底色,结合校史院史深入挖掘王泽山院士精神时代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凝塑“国之所需、吾志所向”的化院文化,开展“在中国大地扎根奉献、向建党百年实干献礼”专题教育活动,建设王泽山院士精神暨军工科技文化成果展厅,编排王泽山院士精神专题舞台剧,引导师生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四个自信”,使学生在献身国防的价值航标中自觉成长为新时代军工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和传播者。二是赓续军工血脉,以史铭志勇担时代使命。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在全体师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师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在全院学生中开展开展“大匠铸器、强国铸魂——用‘三个一百’传承军工精神”专题教育活动,探访百位军工人、走访百个军工地址、诵读百篇红色家书,深度挖掘一代代南理工军工人坚守“强大国防、繁荣祖国”誓言的执着和献身精神,提升学生理论素养特别是政治素养,引导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三是夯实军工阵地,居安思危应对百年变局。把住关键环节,找准发力点,抓牢党支部、抓好思政课、抓实价值观、抓准软文化,以厚植军工情怀为着力点,增强高校意识形态的政治引领力、思想引领力、价值引领力和发展引领力。把牢思想宣传主阵地,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举措开展思想宣传工作。以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握新媒体发展趋势,依托主流平台树典型、立榜样,宣传张家骏(三年毕业、保研至上海有机所,立志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等军工精神涵育下的先进学生事迹,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宣传思想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方位,奏响“三全育人”最强音。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加强党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军工精神激励功能。“培养什么人”是高校在育人建设过程中必须明晰的基础性问题,也是军工精神育人功能发挥的中心环节。“军工精神育人法”锚定“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责任使命,为学生坚定军工报国志向提供丰足的“源头活水”。一是传承军工情怀,因势利导破解思想难题。坚持专业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性问题的工作思路,以专业思想建设为目标、以厚植军工精神为主线、以学生心理健康为要素,将三高三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观测点和最终落脚点,梯度建设“导学之风”“治学之风”“研学之风”三位一体学风建设体系,持续深化开设学院心理主题专栏“聚光杂货铺”,释放“大思政”综合效应,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育人的良好局面和强大合力。二是立足军工行业,循环联动优化招生就业。坚持以就业促招生,围绕国防军工单位建设需求,在相应地区投放招生计划,形成军工单位出口“畅”,军工专业进口“旺”的新局面;坚持以需求促发展,围绕国防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量身定做”专业班级建设,确保学生培养过程高标准、培养质量高水平;坚持以平台促实践,搭建与国防单位院企合作平台,通过暑期实习、专业实践和国防行等活动实现学生与企业、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持续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三是突显军工特色,内延外拓注重实践锻炼。建设军工精神类学生社团——军工精神研习团,探索社团育人新方式;学生进入实境课堂担任志愿者、讲解员,参与“王泽山院士的故事”“独臂总师祝榆生传奇”等情景剧表演,接受军工精神浸润;开展“行走的军工课堂”等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以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为抓手,强化党对课程思政建设的专业指导,发挥军工精神熏陶功能。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军工精神育人法”在回答好“如何培养人”过程中,始终以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为抓手,拓宽育人渠道。一是提炼军工素材,线上线下整合思政资源。发挥网络育人功能,深度挖掘提炼兵器类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线下做好“军工精神课程思政素材库”信息采集,线上做好“军工精神课程思政素材网”建设,素材网分为思政素材、实境教学、示范课程、王泽山院士精神、线下培训等专题板块,展示军工代表性人物事迹、军工红色地点情况等红色材料,为课程思政改革提供有效供给。二是创构军工情境,专实融通构建第二课堂。构建课堂教学重知识传递、实境教育重价值传承的新方式,依托“军工精神与党性教育”党员教育实境课堂,定期在组织实境教学,将“大境·大智· 大成——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院士的故事”“独臂总师祝榆生的传奇故事”“哈军工之父——陈赓大将的共产主义信仰”“人民军工发展之路”等课程转变为兵器类学生综合素质课和专业课,组织育人见实效。三是讲好军工故事,品牌精课助推课程思政。结合课程特点科学选用素材,建设以军工精神为特质的综合素质课程(公共选修课),形成以“火药中国”“兵器中国”“军工精神时代内涵与外延”等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课程群,拓展兵器类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促使思政课程、综合素养课、特色专业课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为国防特色院校开展“课程思政”育人提供积极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以基础性体系性建设为发力点,突出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统筹领导,发挥军工精神凝聚功能。军工精神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也是军工精神最为生动感人的构成要素。为了突出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统筹领导,发挥军工精神凝聚功能,“军工精神育人法”重点打造三大平台作为基础保障。一是发挥军工引领,统筹协调搭建组织平台。由学院党委牵头组织实施,加强组织保障,坚持顶层设计,持续高位推动。统筹师资力量配备,成立军工精神育人工作组,由党委委员担任组长,下设不同分工小组,形成“齐抓共管、定位明确、高效协同、分级负责”的工作格局,通过制订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开展的具体措施,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确保军工精神育人成效落地落实。二是凝聚军工氛围,主动作为搭建师资平台。将军工精神教育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教学能力培训,帮助教师增强育德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提升教师将“军工精神”融入课程建设的主观自觉;引导教师使用素材、挖掘素材、补充素材,发挥对军工精神的凝练传承、塑造补充等作用;同时,教师在军工精神情境的浸润中,可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整合军工资源,汇聚初心搭建育人平台。着力打造丰富“军工精神傳承坊”,构建由“一室一社团”(军工名师工作室、军工精神研习团)组成的师资队伍,名师工作室汇聚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肖忠良教授在内的几十位知名军工专家,将军工精神的发扬作为使命担当;军工精神研习团由学院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成,参与“王泽山院士的故事”“独臂总师祝榆生传奇”等情景剧表演,引导学子在传播军工精神的过程中,坚定信念、重塑人格,以实际行动投身强军兴国的伟大事业,并为军工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途径之一。相较于综合性大学而言,行业特色高校之“特”在于其具有更为明确的办学服务对象和更为鲜明的学科专业方向,这也决定了其文化育人工作具有自身行业特色。当前,随着“军工精神育人法”的深入推进,导向、激励、熏陶、凝聚四大育人功能成效也在进一步发挥,以挑战杯红色专项全国特等奖等一批以军工精神时代内涵为价值旨归的典型人、事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