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幻题材电影《草稿》的 叙事策略与传播研究
2021-12-27魏星
魏星
由谢尔盖·马克利斯基导演,斯维里娅·雅努索斯凯伊特和尤利娅·别列希尔德等人主演的科幻电影《草稿》,主要讲述天才程序员基里尔·丹尼洛维奇为公司开发游戏软件,即将收获名誉与金钱时,发现自己正在被从所有相识的人的记忆中抹去,甚至连命运也发生了改变,为此,他竭尽全力让生活回归正轨……作为俄罗斯科幻电影的全新之作,该片借助细腻的叙事手法,融入多元文化素材,采用“虚实相生”的叙事策略,实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本文通过对俄罗斯科幻电影《草稿》的叙事策略与传播价值进行分析,希冀为国产科幻电影创作提供借鉴。
电影《草稿》作为2019年“俄罗斯电影节”的精选影片,不仅是中俄影视行业深化合作的直接体现,也是推动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素材。《草稿》彰显的文化元素、奇幻的剧情设置以及新颖的剧情结构,赢得了影评人和观众的口碑。影片讲述具有超能力的主人公基里尔·丹尼洛维奇穿越多元宇宙,追求达到主世界的故事,蕴含着对现实世界的诸多审视。[1]该片独特的叙事策略为观众形象展示了真实的俄罗斯,令观众在走近俄罗斯风貌的同时,加深对俄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为推动中俄文化全方位交流探寻了新的方向。
一、多元话题的隐喻叙事策略
近年来,科幻题材电影备受人们关注,作为大众对未来空间的想象映射,在科幻电影制作过程中,创作者通过探寻新的表达视野,聚焦多元话题,尝试新的融合化表达方式,赋予影片更深层次的思想诉求与文化符号能指。《草稿》依托科幻小说进行影视化改编,影片故事情节逐次推进,环环相扣,通过将不同世界的生活形态、人物风情与社会风气进行逐一揭示,隐喻了对俄罗斯过去、现在与未来等不同状态下的文化映射。
(一)现实隐喻:时代交错,主旨全景化凸显
传统科幻电影叙事策略以“超英雄叙事”模式,即以“非此即彼”的叙事表达方式进行论述,重点化解确定时空范围内出现的自然或不明隱患,传递人类守护家园的叙事主题。因此,传统科幻题材电影的叙事逻辑仍以现实因果为基础,以确定时空为叙事取向。与以往科幻电影不同,俄罗斯科幻电影《草稿》源于小说改编,其中大量采用“不确定性”思维来架构故事虚拟场景,将叙事情节、人物关系统一融入情景,便于观众形成针对性理解。比如,影片借助“守门人”角色的独特身份,引领观众穿越了具有不同文化意蕴的时代景观,使观影者对影片内容形成独立理解与判读。[2]该片通过凸显本土化叙事的自主意识,从人物塑造、价值表达与视觉形象等多个角度出发,突出细节隐喻,并借助虚实转化的叙事场景实现了影片叙事主旨与内在情感的鲜活呈现。
(二)人物叙事:群像交织,人物故事化呈现
《草稿》作为当代俄罗斯科幻电影的代表作,创作者以宏大的多元世界背景与科幻题材影视创作逻辑为基调,将长镜头与蒙太奇手法相融,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与虚幻叙事场景相融,并嵌入独特的民族文化想象与自我思考,实现了虚拟科幻与真实历史的生动交织。[3]在影片人物设置上,该片打破了传统科幻电影的“超英雄”设置,通过一系列平凡小人物塑造了一幅常态化的人物群像,其中既有亲密恋人等真实角色,也有“守护人”等虚拟角色。创作者采用真实人物与科幻角色并存的叙述场景,较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科幻电影的人物角色充满真实性、鲜活度与人格魅力。影片聚焦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关注角色情感心理变迁,通过对故事主线进行系统化梳理,生动诠释了现实生活与未来想象的碰撞与交融,传递出大众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反思,实现了多元文化、艺术水准与思想高度的一体融合。
(三)情感诠释:多元交锋,情理多样化展现
俄罗斯科幻电影《草稿》通过彰显叙事性,以部分现实生活场景基础为叙事依据,为观众营造了独特的观影体验。创作者建构出易于被大众理解、接受的影像世界,以真实的感情线与事业线为实线,以多元世界的穿越为科幻线,描述不可思议的故事场景。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可以从不同世界隐喻的文化形态中获得感悟,将个人反思“移情”至现实生活,使每一个场景都能获得良好的沉浸体验。该片在关注科幻题材作品想象力、科幻色彩的基础上,将爱情、友情及历史故事、文化形态融入其中,在获得观众认同的同时,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思想内涵,也使其更具文化深度。
二、多元题旨的镜头抒写
科幻片《草稿》设置了强大的时空转化情节,架构起穿越不同时代的“时空隧道”,并以科幻视角引导观众回望不同文明场景,解读多元文化谱系。为保证影片科幻视角的基因梳理、观念解读与文化传扬,创作者选择了大众熟知的表达语态,并对传播方式进行创新性表达,融入亲情、友情、爱情等多元话题,赋予了科幻题材影片多样化的表达风格与内涵。该片通过赋予未来无限的不可预测性,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观众对未来世界的反思与想象。
(一)时代话语的叙事表述:“过去—未来”的情节联结
科幻电影带有对科学未来的美好期待以及对人类文明历史的反思。正是基于大众对未来生活的认知想象,《草稿》在叙事逻辑及观念表达等方面特点显著。[4]影片中,年轻有为的电脑游戏设计师基里尔无意间发现自己正在被从所有相识的人的记忆中抹去,因其被选中执行一项秘密任务——基里尔被任命为平行世界的“门官”官员,而其自身的命运也会随着推开门而发生变化。基里尔不甘被遗忘,决心揭开神秘世界的面纱,找出掌控平行世界的幕后之手;其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为观众建构出独特的叙事架构。“阿尔坎世界”里的基里尔·亚历山大洛维奇告诉基里尔·丹尼洛维奇,“你们的流行病和灾难等,只要我们想避免,都可以避免发生”——通过自由穿越不确定性空间的叙事线索,创作者将俄罗斯的历史事件、现实体验与未来反思融入其中,为观众呈现出丰富、立体的叙事交融场景。
(二)虚实相间的叙事场景:“现实—科幻”的碰撞
《草稿》以“实验”的叙事基调来表达对未来科技的反思,较大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对科技、对未来的理解与认知。在基里尔·丹尼洛维奇遇到“阿尔坎世界”里的基里尔·亚历山大洛维奇后,他们交谈道:“阿尔坎创造了其他世界,阿尔坎控制着它们,利用科技在各个世界进行实验和总结”“我们的世界只是你们的草稿吗?”……导演用未来世界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与对立,构建了一个依托意念控制及造物的宏大叙事场景,取得不同凡响的传播效果。片中既反映出创作者对未来虚拟世界的大胆想象,也传递出其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心态,同时呈现人类对现实生存困境的矛盾心态。影片采用多维度场景的呈现方式,围绕现实生活、虚实世界进行交叉蒙太奇与提炼重组,最终形成了“科幻影像,虚幻表达”的全新影视语态。
(三)个性独特的叙事视角:“失忆—回忆”的路径探寻
相较欧美科幻大片,《草稿》多沿着故事剧情脉络来表达主旨,并借助虚实结合的表达手法,拓宽了科幻类型片的表达空间,较大程度消解了科幻与现实的距离,更易引发观众情感共鸣。该片遵循“失去记忆—寻找记忆—重回记忆”的叙事逻辑,巧妙借助“高塔”内可以通过个人意念到达不同世界的设定,带领观众与主人公一同找寻记忆,获得共情反思与体验。创作者充分采用生活化实景,将现实场景与科幻想象贯通,将科幻呈现与真实故事融合,拓宽了影片的故事表达空间,形成了个性独特的叙事视角。
(四)完善的系统性叙事:“起点—终点”的圆形结构
影片《草稿》剧情鲜活,创意新颖,创作者设置了多样化的故事场景,借助不同世界的冲撞与融合来生动隐喻现实社会,营造出“虚实相间”的叙事氛围,导演较好把握了科幻类型电影创作中“实”与“虚”的关系,在虚幻再现的创作主旨下,通过巧妙设置故事剧情、鲜活塑造人物和制造故事冲突,使影片主旨得以艺术升华。该片设置连接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高塔”,并最终随着“高塔”的坍塌,基里尔重回亲友记忆,实现了回归当下的叙事表达,影片至此形成了完整的叙事闭环。《草稿》的成功之处不仅体现在其特殊的科幻题材表达方式,亦体现在导演对影片叙事技巧与叙事策略的精准把控,使影片整体既符合观众的审美认知,又彰显了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
三、回归俄罗斯民族文化、延伸文化表达空间
作为2019年“俄罗斯电影节”的代表性影片,《草稿》坚持“民族特色,全球视野”的创作理念,全方位挖掘俄罗斯文化的独特优势,生动诠释了俄罗斯的民族性格、文化基因与历史反思,创作出具有特殊内涵的科幻影片,展示了俄罗斯在科幻类型电影制作领域的强大实力。影片凭借独特的制作理念,综合文化性与交流特性,打开了中俄文化交流影视化创作的全新视角。
(一)回归民族文化:唤醒民族记忆,彰显文化自觉
俄罗斯电影具有深厚的文化色彩,正是基于特殊的民族传承及文化底蕴,造就了俄罗斯风格鲜明的艺术形态。在电影《草稿》中,创作者引入红色的“俄罗斯套娃”造型,并将其作为装扮道具及战斗机甲,象征俄罗斯人热情、豪迈的民族性格,也彰显出“俄罗斯套娃”的文化影响力。该片通过创新电影叙事手法,创造性地融合多元现实话题,叙述具有特殊隐喻意义的故事场景,设置开放式结尾,为观众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想象空间。影片着重描述了极具民族文化特质的“俄罗斯套娃”,从装扮求婚的玩具造型到超现实的强大武器,均以红色“套娃”作为造型符号,传递出文化自觉与强劲的文化自信。
(二)呼应现实情感:引入多元文化,延伸文化空间
影片设置了不同世界文明交流的转化空间“高塔”,将主人公基里尔·丹尼洛维奇设置为穿梭平行世界的“门官”,推开不同的门,就能进入异世界时空。该片借助基里尔·丹尼洛维奇在不同时代体现出的差异性與不稳定性,构建了新的矛盾冲突,为观众呈现了独特的叙事结构,并消解了观众的传统叙事观念,形成新的叙事认知。当基里尔·丹尼洛维奇第一次接受任务时,“守门人”伊万诺娃以一句英语“I will be back”结尾,暗合1984年经典科幻电影《终结者》的经典台词,也为影片结尾处伊万诺娃的复活埋下伏笔。以此为基础,影片在构建异域文化符号时,以熙熙攘攘的中国人,各类场合的汉语表达和汉语歌曲、太极拳习练和寺庙建筑等场景描述,生动彰显了影片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为该片的科幻表达增添了文化厚重与感染力,打开了更加宽广的文化空间。
(三)坚守文化底色:运用文化借鉴,拓宽叙事时空
随着俄罗斯社会的发展,俄罗斯民众的价值观念与审美导向逐渐呈现出全新变化。《草稿》通过建立更为广阔的叙事时空,实现了对现实问题的哲理反思。当前,俄罗斯科幻电影创作者通过关注与反思现实话题,将民族历史文化与家国想象等多种元素融入其中,构建了完全异于欧美科幻大片创作架构的表达方式。电影《草稿》改编自科幻小说,其中承载了创作者对文化交融的思考,对多元文明的反思,通过阐释主人公基里尔对不同世界的探索,实现了文本叙述与科幻意识创作的有效衔接。
(四)打开文化胸襟:坚持包容共享,升华文化层级
由俄罗斯畅销小说改编而来的科幻电影《草稿》,基于导演对中国电影的热爱与关注,其用镜头对原著中的中国元素进行了丰富的“影视化”诠释与表达,呈现了中俄文化传播交流的独特价值。片中,直接用中文演唱“祝你生日快乐”“茉莉花”等歌词,彰显了文化胸襟,传递了文化共享的创作理念。[5]影片将俄罗斯红场的雾雪皑皑与虚拟的海洋沙滩巧妙融合,为观众呈现出虚拟、平行的异世界场景。当主人公基里尔·丹尼洛维奇穿越至更加智能的世界“阿尔坎”时,他通过望远镜看到远处的藏族风格建筑——此处再一次呈现了导演对多元文化融合的认同与期许。影片《草稿》在探索科幻题材类型电影创作的固化范式,增强电影的观赏特征与生活属性等领域做出了有效尝试。影片不仅坚持高质量的制作标准,更以新的创作逻辑突出影片立意与创作形态,赋予影片鲜活的青春气息与时代特质,使其散发出全新的艺术魅力。
结语
俄罗斯科幻电影从最初模仿好莱坞科幻类型片的创作基调到逐步探索出彰显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影视化表达方式,形成了俄罗斯电影艺术创作的全新叙事逻辑。本文从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多元的传播价值等角度对影片《草稿》的创作特点进行解读,挖掘出其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当前,在我国电影艺术创作表达过程中,可以借鉴俄罗斯新科幻电影创作的叙事经验,构建具有独特文化风格的电影语言,探索具有我国文化底蕴的科幻类型电影创作路径。
参考文献:
[1]张凤琳.科幻电影中符号化空间与主体性的消解[ J ].当代电影,2018(12):135-138.
[2]黄鸣奋.科幻电影创意与生态伦理[ J ].社会科学战线,2019(03):198-208.
[3]刘永亮.后人类语境下科幻电影美学的三个批判维度[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01):28-35.
[4]严锋,蒋原伦,孙玮,等.新媒介语境下的科幻景观与科幻文化[ J ].探索与争鸣,2019(08):37-66,197.
[5]李冰雁.后人类视域下科幻电影的身体与空间——《银翼杀手》系列电影的审美考察[ J ].电影评介,2020(1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