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腰椎峡部裂钉-钩-棒固定联合植骨术△
2021-12-27蔡芝军何晓清浦路桥沈俊宏施荣茂卜鹏飞何鹏举
蔡芝军,何晓清,浦路桥,沈俊宏,施荣茂,卜鹏飞,何鹏举,崔 轶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骨科,昆明 650032)
腰椎峡部裂是引起年轻患者下腰痛比较常见的原因之一[1]。腰椎峡部裂外科治疗的目的是解决腰背部疼痛,恢复既往的运动水平以及更短的恢复时间[2]。近年来,多种治疗方法已用于治疗腰椎峡部裂,主要采取腰椎融合固定术和峡部裂修复术[3]。1987年,Scott钢丝缠扎固定术,80%的病例中显示了良好的主观结果,但该技术需要更多的手术暴露,广泛剥离肌肉以完全暴露横突[4]。Buck[5~7]首次报道峡部螺钉技术,该技术存在较多的手术并发症,如伤口感染、假关节行成、神经根症状、螺钉断裂等。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螺钉不能抵抗旋转,而且置钉困难,术中需要反复透视。1999年由Gil⁃let首先介绍V形棒技术,使用椎弓根螺钉及穿过棘突下方的V形棒修复峡部裂,目前在临床上已取得较好的疗效[8]。椎弓根钉钩棒系统固定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不破坏棘间韧带、融合率高以及生物力学更稳定[9]。虽然,应用该方法进行峡部裂修补已有相关研究报道,但针对该技术进行长时间随访研究的报道却很少。对于双侧腰椎峡部裂的青年患者,脊柱外科医生始终在探索一种比较好的手术方式。2014年3月—2018年10月,作者应用腰后路钉-钩-棒固定术、峡部新鲜化、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20例该类患者,现将手术技术与初步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手术技术
1.1 术前准备
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排除手术禁忌症。制定手术方案,向患者及家属详述手术风险及相关并发症,告知术后可能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术后个人生活注意事项,术前健康宣教,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1.2 麻醉和体位
全身麻醉,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患者常规取俯卧位,并置软垫于胸部、髋部及膝部保护。C形臂X线机透视定位并标记。
1.3 手术操作
常规消毒铺巾,C形臂X线机精准定位,以减少术口长度。精准定位后标记切口范围,沿棘突表面标记线行腰后部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腰背筋膜,并沿骨膜下剥离多裂肌和最长肌,沿棘突显露峡部裂椎体峡部、下椎板、上关节突关节,在显露过程中注意保护该关节突关节囊,以减少腰椎退变风险,彻底止血,单齿拉钩牵拉肌肉组织并显露术区(图1c)。为明确峡部裂位置,可通过提拉棘突来确定,在提拉棘突过程中,除关节突关节活动外,出现异常活动部位既是峡部断裂部位。用髓核钳清理峡部表面附着的软组织及峡部裂间隙的纤维组织,清理完纤维组织后可见峡部断裂间隙,峡部断端骨质苍白硬化。通过磨钻磨去峡部裂表面硬化骨,直至峡部断端骨面渗血(图1d)。清理好峡部后,于峡部裂椎体椎弓根进钉点处,根据术前测量的峡部裂椎体的头倾角和内倾角的角度,使用科惠TSP长尾多轴椎弓根钉(型号:J2X07)、科惠TSP骨钩(型号:J2X07)及科惠内固定器(连接棒)(型号:J2X04)。按一定方向依次开口、开路及放入定位针,正侧位透视见定位针位置满意,于椎体两侧分别拧入1枚螺钉。然后用神经剥离子分离椎板间韧带,游离下椎板间隙,于下椎板间隙处各放入1枚椎板钩,模棒测量椎弓根螺钉至椎板钩的长度,截取相应长度的固定棒并折弯,放置固定棒连接固定椎弓根螺钉和椎板钩,放置螺帽。锁紧椎板钩螺帽,kocher钳上提棘突,加压钳加压螺钉和椎板钩,随后拧紧椎弓根螺钉螺帽(图1e)。可见峡部裂处两断端完全接触,无缝隙存在,内固定牢固可靠,冲洗并纱布填塞伤口止血。然后于髂后上棘后2 cm,沿髂嵴表面做一长约4 cm的弧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髂嵴,骨膜下剥离显露髂嵴内外板,骨刀凿取长约4 cm、宽约3 cm的髂嵴外板并用刮勺掏取大量松质骨。将取下来的骨质咬成碎骨粒后植入峡部裂处及其周围椎板表面,压实骨粒(图1f)。再次透视见螺钉及椎板钩位置可靠,峡部裂断端裂缝明显缩小或消失。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敷料包扎。
图1 患者,男,22岁,腰疼7个月入院,L5椎体双侧峡部裂 1a:术前侧位X线片示L5椎体双侧峡部断裂 1b:术前CT矢状位L5椎体峡部骨质不连续,断端分离,可见明显缝隙,神经未受压 1c:术中显露,已清除峡部处纤维组织,可见峡部裂间隙 1d:术中磨钻处理硬化骨质,新鲜化骨面,直至骨面渗血 1e:固定棒连接固定椎弓根螺钉和椎板钩 1f:将取下来的骨质咬成碎骨粒后植入峡部裂处及其周围椎板表面 1g:术后1个月腰椎X线片示L5椎体内固定术后,内置物良好1h:末次随访腰椎矢状位CT示峡部裂处植入骨质与断端上下骨质完全融合,且无明显峡部裂裂缝存在,内固定牢固
1.4 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密切观察引流量、引流液颜色及双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变化。鼓励患者翻身排痰,常规雾化吸入,加强双下肢功能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引流量<50 ml/24 h时予以拔管。术后卧床2 d,可佩戴支具下床活动,支具保护3个月,按医嘱定期复查。所有患者术后均及时填写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患者中,15例为L5峡部裂,5例为L4峡部裂。20例患者均有明显腰痛,腰痛VAS评分>7分,无下肢麻木及感觉减退症状,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阴性。术前X线片、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为腰椎双侧峡部裂;腰痛为主,VAS评分≥7分,椎间盘无明显退变,无下肢麻木及感觉减退症状,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治疗效果不佳。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2.2 初步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访18~24个月,平均(22.20±3.43)个月。20例患者术后腰痛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均无复发。随访资料见表1。随术后时间推移,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术前显著减少,而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0例患者随访资料(±s)与比较
表1 20例患者随访资料(±s)与比较
images/BZ_81_204_2228_401_2296.png指标V A S(分)images/BZ_81_401_2228_612_2296.png术前7.3 5±0.5 9images/BZ_81_612_2228_830_2296.png术后1个月2.7 0±0.4 7images/BZ_81_830_2228_1044_2296.png术后2年1.2 5±0.4 4 P值<0.0 0 1<0.0 0 1 O D I(%)3 9.7 5±4.0 1 1 8.9 0±2.6 7 3.9 5±0.9 9<0.0 0 1
影像检查显示,至末次随访时,20例患者中,19例均达到双侧峡部骨性愈合,愈合率为95.00%。 典型病例影像见图1。
3 讨论
腰椎峡部裂常见于参与体育运动的青少年,由于负荷长期集中于椎弓峡部或急性负荷损伤,从而引起峡部裂的发生[10]。峡部裂的特点:难自愈,腰痛为主,无下肢麻木、无力等神经症状。腰椎峡部裂外科治疗目的是解决腰背部疼痛,恢复既往的运动水平以及更短的恢复时间[2]。Linhares 等[11]通过V-rod技术治疗22例腰椎峡部裂患者,75%的患者对手术满意或非常满意,3例患者因持续性疼痛需要进行翻修融合手术。Chung等[12]报道使用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和固定棒治疗10例多节段腰椎峡部裂患者,失访4例,X线骨融合率为87%,CT检查骨融合率为75%,采用改良Macnab标准临床疗效4例为优,2例良。Ishida等[13]将共17例腰椎峡部裂患者分成两组,5例行椎弓根钉板钩固定,12例行弓根螺钉爪钩固定。12个月随访时板钩组骨融合率40%,爪钩组骨融合率71%。缺点是爪钩与椎弓根螺钉的连接困难,此外,该系统体积太大,不能用于连续峡部裂的治疗。Karatas等[14]采用椎板加压螺钉或椎弓根螺钉、棒、椎板钩结构治疗峡部裂患者,研究比较临床和影像学结果。通过X线片和CT扫描评估骨融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然而,椎板加压螺钉结构中,存在通道操作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椎板较薄的患者。本研究通过钉-钩-棒技术修复峡部裂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峡部裂融合率达95%。1例植骨未完全融合,可能与患者的年龄较大有关。Kakiuchi[15]曾报道过使用钉钩棒技术治疗腰椎峡部裂术后,出现类似的情况。
本技术的优点:(1)手术操作简单,精准定位,保留关节突关节囊,同时不破坏棘突,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最大限度保留后柱稳定性,减少邻近节段退变;(2)固定节段少,不影响上下运动单元的活动度,保留更多腰椎活动度;(3)操作不需要进椎管,减少神经损失风险;(4)不需要行椎间融合,不破坏椎间盘组织。技术的局限性:(1)手术适应证有限,对于腰椎滑脱I度及以上,或腰椎间盘退变Pfir⁃rmann MRI分级(T2WI)≥3级的患者疗效欠佳;(2)腰椎侧凸、后凸畸形,先天性椎板发育不良,不利于放置椎板钩;(3) 患者年龄>35岁,骨融合率较低;(4)手术创伤大,需剥离多裂肌最长肌间隙,破坏局部血供,导致不必要的组织损伤。
综上所述,作者利用椎弓根螺钉-钩-棒技术,通过将活动的峡部及椎体固定在一起,使椎体应力分布可以恢复自然状态,减轻关节突关节以及椎间盘的应力刺激,逐步改善患者腰部疼痛症状。同时通过清除峡部裂处的纤维组织,咬除硬化骨,取髂骨松质骨植入峡部裂缺损处,可促进峡部裂处愈合,修复峡部裂,远期可预防峡部裂滑脱的发生,延缓脊柱退变速度。此外,该研究还需更大样本的病例及更长久的随访研究,更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