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大直径深井关键施工技术

2021-12-27钟砥宁谭荣珊谢展望

广东水利水电 2021年12期
关键词:石方施作成槽

钟砥宁,谭荣珊,谢展望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 511340)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简介[1]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从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的西江水系向东引水至珠江三角洲东部,输水线路总长为113.2 km,多年平均引水量为17.87亿m3,主要向广州市南沙区、深圳市和东莞市的缺水地区供水。该工程A2标段输水隧洞(2Φ外6.0@12 m)埋深为60.8 m,采用盾构法施工。3号井为2台盾构机始发井,Φ外35.9 m,基坑挖深为73.98 m,采用地下连续墙+内衬墙支护方案。地下连续墙厚为1.2 m,深为77.3 m,嵌入井底。衬砌后井深为71.38 m,上部Φ内31.1 m(墙厚为1.2 m)、下部Φ内30.5 m(墙厚为1.5 m),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始发井平面示意

主要工程量:开挖土方为2.7万m3,石方为 3.7万m3,地下连续墙为0.815万m2,结构混凝土为1.02万m3。

1.2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场区内地下水类型以孔隙性潜水为主,埋深为1.0~3.0 m,地表水与地下水互为补排,受潮汐影响较大。井身上部冲积层厚约30 m,中、下部为泥质粉砂岩,其中强风化岩(Ⅳ类)厚约19 m,弱风化岩(Ⅲ类)至井底厚约25 m,从上至下各地层参数见表1所示。

2 施工部署

针对施工期围护结构变形、地表沉降和施工安全控制等要求高的特点,属深基坑开挖工程,需采取刚性支护等工程措施[2]。结合井身结构布置,需采取由上而下,每挖完1层,及时施作内衬结构,使地下连续墙和内衬墙形成联合受力体,保障结构施工安全。

开挖拟分为15层,其中,标准层高为4.5 m,采用逆-顺结合作法,施工内衬墙[3]。每层开挖与每层结构施工相对应,当前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80%后,方可开挖下1层,如此循环,逆作法施工至第13层。挖完第14层仅施作圈梁,挖完第15层,顺作法施作底板→剩余部分内衬墙及洞门墙。施作工序如图2所示。

表1 地层参数

图2 施作工序示意

3 关键施工技术

3.1 地下连续墙施工

3.1.1成槽工法选择

始发井深且大,地下水位高,地层相对复杂,地下连续墙呈环形布置,具有成槽深,垂直精度、防渗要求高等特点。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分析了抓斗式、冲击式、铣槽机等设备的特点及适用性(见表2)。

经比较,优化组合使用成槽机械,采用抓铣组合工法。即上部软弱层采用液压抓斗、下部硬岩层采用双轮铣槽机成槽[4],能满足施工成槽深度、垂直精度和进度要求,可适应本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如图3所示)。

表2 成槽设备比选方案

3.1.2槽段间接头工艺

槽段间接头,常用管(箱)、工字钢等,施工工序复杂,接头处易出现渗漏水。利用铣槽机,在2个已灌注混凝土的Ⅰ序槽段间施作Ⅱ序槽,一铣成槽,形成套铣接头,并可切割出Ⅰ序槽端部呈齿状的粗糙面,使得接头部具有较好的防渗性能,较高的垂直精度[5](如图4所示)。

3.1.3地下连续墙施作

地下连续墙周长为108.958 m,槽段划为24幅,分两序施工。先施工Ⅰ序槽,后施工Ⅱ序槽(见图1)。Ⅰ序槽长为6.3 m,采用抓铣组合工法。其中,1、2铣长均为2.196 m,3铣长为1.902 m(见图3)。Ⅱ序槽长为2.489 m,采用套铣接头工艺(见图4)。

施工时,先进行倒L形导墙施工。选用膨润土泥浆,相对密度为1.10,以满足砂卵石层护壁要求。采用循环使用的泥浆密度、粘稠度较大,利于防止槽壁坍塌。

Ⅰ序槽开挖时,需超出Ⅰ、Ⅱ序槽段接缝中心线10~25 cm。Ⅱ序槽开挖,铣掉Ⅰ序槽段端部超出的混凝土,搭接头长223 mm。实践表明,铣槽机破岩能力达 1~2 m3/h,一般沉积岩可达 20~40 m3/h,较之抓斗法工效高2~3倍。

成槽过程中,运用成槽机上的测斜仪随挖随测,并用液压纠偏装置随时纠偏,垂直度控制在小于1/300。成槽后,利用铣槽机的泵吸反循环系统清除槽底沉渣与泥浆,排至地面泥浆池。沉渣厚度<10 cm。

单幅最大钢筋笼长为77.2 m,宽为6.2 m、厚为1.06 m,重为79 t。结合现场盾构设备吊装等条件,选取1台300 t和1台160 t履带吊抬吊作业,分2节吊入槽内。2节钢筋网片对接,采用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技术。

单幅混凝土最大为574 m3,采用2导管(Φ250 mm)同时灌注,1次成型。水下混凝土水灰比应不大于0.5,坍落度控制在18~20 cm[6]。

3.2 土石方施工

3.2.1施工布置

地面设1个150 m3的中转渣池,跨井布置1台门式起重机(MG60t)用于材料、工器具等吊装。井口设2台垂直出(运)渣设备,井内用 2~3台PC200挖掘机开挖、转土,随开挖深度、岩土硬度调整,满足开挖强度与出渣能力相匹配[7]。

上下井交通设施,主要由附着梯笼、落地梯笼和转换平台3部分组成[8]。附着梯笼与内衬墙上预埋件锚固,下端通过转换平台与落地梯笼衔接,随挖深交替延伸至工作面。

基坑降水,每一个开挖层面设1条环向深0.3 m的截水沟,两端各布置1个深2.0 m的集水坑,将集水抽排至井外沉淀池[9]。

3.2.2石方开挖方案选择

如前所述,井内石方开挖深约44 m,属有限作业空间。项目周边环境复杂,需考虑爆破作业安全控制等影响,实施前对比分析了钻孔爆破等方案的特点及适应性(见表3)。

综合考虑岩性、上部主体结构和施工安全环境等因素,选择方案3,用2~3台PC350挖掘机配破碎锤或劈裂机破岩,可有效降低施工安全作业风险。

表3 石方开挖方案对比

3.2.3土石方开挖

如前所述,基坑第1~7层为软土层。第1~4层,坑内用2台PC200挖掘机开挖、转土,坑顶利用2台长臂挖掘机(臂长为21 m,最大垂直挖深为17.0 m,斗容为0.8 m3)垂直出(运)渣。

第5~7层,原坑顶布置的长臂挖掘机不再适应垂直出渣,调整为2台电动抓斗(最大垂直挖深为65.0 m,斗容为3.0 m3)出渣。挖掘方式同上。

第8~15层为强、弱风化砂岩,用2台(套)PC350配液压破碎锤分层开挖(层厚2~2.5 m),1台PC200转土至坑顶抓斗机取土区域、出渣。其中,第15层(厚约为8 m)渣土,受抓斗机挖深制约,调整为坑顶门式起重机(MG60 t)配17 m3渣斗垂直出运到临时渣池。实践表明,标准层石方开挖,单机破岩能力达160 m3/台班,施工进度、安全作业环境可控。

3.3 内衬结构施工

3.3.1压顶梁施工

压顶梁呈倒L形布置,开挖至梁底,凿除地下连续墙外保护层混凝土,取出预埋筋钢套筒,与井身段钢筋(Φ25 mm)连接。墙身下端需开挖深约1.0 m的环形槽,为安装止水铜片、搭接下层竖向主筋提供操作空间。竖向主筋安装时,需预留与下层筋的搭接长度,内侧长≤30 cm、外侧长≤105 cm,同截面搭接数量≤50%,满足钢筋施工技术要求。止水铜片用托架、卡具定位,回填细砂、压实,上铺8 cm厚水泥砂浆(如图5所示)。梁顶宽为2.4 m,高为2.32 m,采用3.3.2节组拼钢模板(高为3.0 m),用2台混凝土泵车对称、分层浇筑。

图5 内衬墙钢筋、止水安装示意

3.3.2内衬墙逆作法施工

按施工部署中的施作工序,首层压顶梁完成后,组织第2至13层内衬墙施工。

钢筋制安。人工绑扎,内衬墙钢筋(Φ25@1 000 mm)与地下连续墙预埋筋钢套筒(每层设四道)连接,竖向主筋、止水片安装与3.3.1节相同(见图5)。

模板制安。结合标准层内衬墙、压顶梁和圈梁施工,选择2套组拼钢模板(3.0 m、1.7 m高2种规格),由标准块、斜口块、拆分块和竖梁等构成。标准块顶部设1个呈外挑三角状的混凝土浇筑口,腰部设2个可关闭的仓门。模块间用对拉杆和螺栓连接,可通过增减标准块或斜口块的个数,整体拼合成4.7 m高的圆筒(Φ内31.1 m、Φ内30.5 m,如图6所示)。

图6 组拼钢模板示意

安装时,用坑顶门式机分块吊入,利用每块模板竖梁上的定位孔,用螺栓与地下连续墙预埋筋水平拉接、紧固。

标准层高为4.5 m,厚为1.2~1.5 m,混凝土浇筑方法与3.3.1节相同。施工时,浇筑层厚≤0.4 m,自由下落高度≤2.0 m,浇筑速度≤0.4 m/h。层间接缝处需预埋注浆管,后续进行接缝灌浆。

3.3.3圈梁施工

开挖至第14层梁底标高,人工整平基面,铺设底模,取出地下连续墙预埋接驳钢筋、吊筋,与梁钢筋网连接。梁截面尺寸为2.5 m×1.3 m,采用3.3.2节组拼钢模板(高1.7 m),混凝土浇筑方法与3.3.2节相同。

3.3.4底板及洞门墙施工

圈梁和地下连续墙形成联合支护后,开挖至第15层建基面,施作底板。底板混凝土厚为4.0~6.5 m,中间深为3.5 m的集水井,受力筋均与地下连续墙预埋钢筋连接。夏季施工,为降低浇筑混凝土内部温度,预埋2层冷却管,通水冷却。达到设计强度后,圈梁用绳锯分节切割、吊出[12]。

剩余内衬墙(高为8.5 m)分2层施作,模筑方法与3.3.2节相同。洞门墙高为10 m,宽为20.59 m,人工搭设满堂脚手架、支护模板和绑扎钢筋,混凝土分2次浇筑。至此,内衬结构施工完毕。

4 结语

依托本项目大直径深井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采用抓铣组合工法,解决了成槽深、垂直精度要求高的技术难题,大幅度提高了掘进效率。运用套铣接头工艺,相邻槽段结合部混凝土密实,形成的止水接头具有较好的防渗性能。运用液压破碎锤破岩技术开挖石方,避免了钻爆作业对上部结构、施工安全环境的影响。内衬墙采用逆-顺结合作法,确保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了综合施工效率。

猜你喜欢

石方施作成槽
泥石流冲沟隧道洞口适宜工法及支护施作时机研究*
路基石方爆破降低炸药消耗量研究
隧道湿喷混凝土回弹率影响因素及施作工艺研究
日本清水建设开发地下连续墙实时施工管理系统
超深地下连续墙针对不同工艺的施工工效及经济效益分析研究
探析石方路基质量控制及施工工艺
挤压性围岩大跨隧道预应力锚索作用机制研究
静爆开挖桩基石方的技术应用探讨
高速公路石方路基爆破设计及参数控制
地下连续墙在富水粉砂层中降水加固成槽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