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刺绣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1-12-27王月仙王梦昕阮梦宇陈柯吉程向明
王月仙 王梦昕 阮梦宇 陈柯吉 程向明
“三农”问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关系民生福祉,党和国家高度关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确立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此背景下,发挥大别山刺绣拉动经济增长、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作用,对于促进当地乡村振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大别山刺绣发展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一)大别山刺绣促进乡村社会经济长效发展
大别山刺绣是大别山地区一种特有的传统手工技艺,发展刺绣特色产业,打造大别山刺绣品牌,对于提高乡村劳动力利用率,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村创业,改善当地农村经济产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新县大部分农村地处大别山山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大别山刺绣产业链可以吸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外部资源,带动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为当地乡村基础设施的长效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并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二)大别山刺绣红色文化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新县是红色圣地,长期的革命斗争为新县留下了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红色精神在世世代代的村民心中留存,又通过手中的刺绣表现出来。新县乡村空心化问题较为严重,怎样通过接受信息门槛更低的方式实现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播是一个更加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别山刺绣将各种红色故事以图案的形式进行传播,深入挖掘刺绣中蕴藏的红色文化内涵,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有利于村民更加深入地接受思想文化教育,让大别山刺绣体现出的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激发出更强的精神动力。
(三)大别山刺绣红色文化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思想基础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大别山刺绣文化诞生于革命老区,当地革命年代的基层治理经验,经历了历史实践的验证和人民群众的检验,对于乡村基层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将大别山红色精神融入到村民自治体系中,进一步促进村民自我管理,配合党组织提升其政治素养,将推动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二、红色背景下大别山刺绣助推乡村振兴现状
(一)助推乡村振兴,促进社会经济
大别山刺绣作为新县的非遗名片之一,是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目前,新县在各景区景点设置豫南刺绣展馆及工坊,开设刺绣培训班,传承刺绣技艺,助力30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平均每人每年增加收入2万余元,让绣娘依靠自己的双手就能居家就业、就地脱贫。
(二)推动乡风文明
大别山刺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绝,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印记。当地人在长久的刺绣工艺中逐渐培养出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的勤劳朴素、攻坚克难、敢于创新、劳动致富的精神。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人们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当地逐渐重视红色革命文化和刺绣文化,许多家训家风和村规民约也随之改善。
三、大别山刺绣助推乡村振兴存在的困境
(一)乡村产业带动能力不足
与此同时,大别山刺绣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各种各样的问题。相较我国其他刺绣品牌,大别山刺绣品牌识别度不高、销售渠道少、宣传力度小,因此无法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由于大部分产品需要手工制作,因此生产效率也较低。而刺绣样式老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个性化程度低,也无法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这些原因使产品滞销,无法带动经济快速增长。
(二)文化引导功能发挥受阻
一方面,当地的文化呈现模式还相对传统,主要是参观展览等,没有紧贴时代脉搏,随着时代发展推陈出新;另一方面,当地的刺绣文化宣传形式仍然是传统媒介,而且宣传风格也相对严肃刻板,不够引人入胜,缺乏时代气息。这就导致了当地的文化在海量信息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并不显著,对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也收效甚微。
四、大别山刺绣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
依托红色文化,传递品牌价值。在“文旅融合”以及红色文化的背景下,大别山刺绣可以“品牌为抓手、产品为依托、文创为特色、农旅为支持”相融合的模式为发展路径,来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发展。
(一)以品牌为抓手
1.构建品牌识别系统,塑造品牌形象。根据大别山红色文化圣地的特色优势,设计出标志、广告语以及一系列的宣传海报、包装设计、文创周边等来建立大别山刺绣的统一视觉形象符号,深化大别山作为红色圣地、将军故里的独特性,并加强品牌的形象塑造。
2.借力媒体平台,创新推广策略。微博、微信和抖音,被业内并称为“两微一抖”。在社交媒体时代,“两微一抖”是企业品牌传播的重要渠道。要紧跟数字化浪潮,借助新媒体平台,利用好“两微一抖”三大平台的内容建设,推出可直播带货的意见领袖,来拓宽大别山刺绣宣传和销售渠道。多平台联动实现广度与深度的协同,从而让“大别山刺绣”从抢夺消费者的注意力走向建设深度的认知力。
(二)以产品为依托
第一,随着国货国潮盛行,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日益提升,而大别山刺绣受独特地域、南北文化及红色文化影响,绣制内容及产品形态均与日常生活、红色文化紧密相关,所以红色文化的背景拥有了良好的社会文化基础。
第二,大别山刺绣自诞生起不仅限于绣,而且延及织、染等工艺,又创新了素描绣、剪纸绣、叶绣,很早实现了技法与产品的一体化。它的品类繁多,包含鞋垫、布鞋、虎头枕、被面等。消费者不仅拥有更多的选择,还能通过产品进一步了解当地的文化,更好地建立情感联系。
(三)以文创为特色
周边产品是对一个品牌、品牌文化的延伸、补充和完善,可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注意力。在文化节中,开设周边摊位,销售各种红色文化刺绣周边产品,通过周边产品让旅客对于刺绣以及红色文化有更进一步了解,从而推动传播。
(四)以农旅为支撑
通过开发当地的特色自然风光或人文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促进旅游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而大别山刺绣可以通过刺绣服饰、刺绣主题餐厅和民宿、红色革命文化旅游专属公交、刺绣文化节等活动从“衣、食、住、行、乐”五个方面展开,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农旅文化。
五、结 语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而大别山刺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文化价值,又有经济价值。如果能从品牌、产品、文创、农旅四个路径多维度发展大别山刺绣,实现文化振兴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就为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