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村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021-12-27杜泓怡秦明青崔真真雷梦瑶
杜泓怡,秦明青,崔真真,雷梦瑶
(1.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2.南阳师范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南阳 473061)
调查发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经济基础差、劳动力科学素质低、生态环境保护差等问题,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亟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上,最大限度地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生产生态协调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1]。
1 存在的问题
1.1 水源区经济基础较差
1.1.1 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
截至2020 年,南阳市一级耕地仅占7.6%,60.0%以上的耕地为三级、四级,土壤耕层浅,有机质含量低,耕作层养分不均,耕地地力差[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50.0%左右,远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
1.1.2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尚不完善
1)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2019 年水源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一产产值的比值为2.1 ∶1.0,全省为2.5 ∶1.0,全国为2.3 ∶1.0。2)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带动作用不够,目前水源区虽有7 个中国驰名商标、6 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4 个河南著名商标,但总体数量少,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低。
1.1.3 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截至2020 年,水源区仅有71.0%的行政村完成通组道路、排前路建设;34.6%的行政村没有实现公共照明设施基本覆盖;21.4%的行政村没有文化活动广场;很多村庄的生活污水没有得到有效管控,农村厕所改造任重道远,生活污水治理率只有19.0%。
1.1.4 农民持续增收不够稳定
据统计,2013—2019 年,水源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别达到12 924 元、13 970 元、14 363 元、15 197 元、16 410 元、17 476 元、18 276 元,呈逐年扩大趋势。农民收入稳定增加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动能不足。
1.2 水源区劳动力科学素质较低
南阳市现有农村人口644.20 万人,农村劳动力514.23 万人,人力资源潜能巨大[3]。但平均每百名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仅12.8 人,南阳市万名农民中农技人员不到5 人,科技支撑率低。截至2019年,南阳市农村医疗卫生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只有64.0%;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只有64.0%;农民文化生活匮乏,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仅9.5%;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较多,农民兼职化、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明显;水源区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22.74 万人,其中97.1%的人员从事种植业,平均每户3.83 块耕地,每块土地1 106.7 m2,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均较低。
1.3 水源区生态环境被破坏
1.3.1 农业污染导致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据统计,2020 年水源区化肥使用量为58.9 万吨,农药使用量(有效成分)为2 699.41 t,农膜使用量为17 639.72 t;农药投入较2019 年同期减少2.52%、利用率提高0.9%,化肥使用量较2019 年减少2%,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1%。虽然完成了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任务,但由于投入基数大,农药使用依然过多,养殖基地生产的有机肥重金属含量超标,致使地下水营养过量、土地质量大大降低[4]。
1.3.2 旅游业发展中人为破坏环境
随着水源区不断向旅游方向发展,大量游客不断涌进水源区,特别是在一些旅游高峰季节,游客乱丢垃圾废弃物等,破坏当地的环境[1]。
2 对策
2.1 夯实水源区产业发展基础
2.1.1 巩固粮、畜、菜三大基础产业
到2025 年,南阳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6.6 万公顷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65 亿千克以上;巩固提升畜牧业优势产业区,以牧原集团为引领,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生猪生产加工基地,到2025 年,南阳市生猪存栏量达到1 000 万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20 万吨、35 万吨、25 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400 亿元;积极发展绿色、有机蔬菜,沿南水北调干渠两侧发展设施瓜菜基地,打造百万亩蔬菜种植大市,到2025 年,力争南阳市蔬菜总产量达到1 000 万吨。
2.1.2 打造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
依托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木腐菌与草腐菌并重,到2025 年,南阳市发展食用菌5 亿袋以上,鲜品产量达55 万吨左右;以猕猴桃、软籽石榴、核桃等“三果”为重点发展优质特色林果,到2025年,水果面积稳定在3.86万公顷左右,干果面积稳定在3.53万公顷左右,打造百万亩优质果品种植大市;扶持发展以山茱萸、辛夷、宛艾草“三药”为主的道地中药材基地创建,到2025 年,南阳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33 万公顷。
2.1.3 发展生态旅游项目
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休闲农(牧、渔)园、农(牧、渔)家乐、森林人家、健康氧吧、生态观光游、纳凉避暑游及户外运动游等业态。鼓励引导桐柏山、伏牛山等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沟域旅游,充分发挥革命老区优势,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加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生态保护,推出一批研学旅行和体验旅行精品路线,发展生态旅游项目。
2.2 注重水源区环境保护
2.2.1 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
在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和鸭河口水库库区大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培肥地力;在其他地区以增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为重点培肥地力。力争南阳市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93.33 万公顷以上,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提高到38%以上,南阳市化肥施用量每667 m2减少2 kg(折纯)以上;加强农药监管,使农药利用率提高到38%以上,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目标。
2.2.2 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
以建设省秸秆全量化利用示范市为契机,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南阳市大型规模养殖场实现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85%以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78%以上。
2.2.3 保护重要水源地
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强化森林经营,调整和优化森林结构,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依托水源地主要河流老灌河、湍河、唐河及淮河源头等,建设多条生态廊道,维护乡村生态安全,提升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严格控制库区及其上游的工业污染,对于工矿企业严格执行排放标准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方针,开展环境评估,坚持环境一票否决的原则,将污染量降至最低。
2.3 提升水源区科技支撑水平
2.3.1 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活动
按照“人人持证、技能农业”的要求,大规模、多层次开展农村技能培训活动,每年培育5 000 名具有开阔眼光、开拓精神、管理能力、乐于奉献的优秀乡村技术人才,形成初具规模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每年有计划、有步骤、有制度地安排1/3 以上农技人员进行不低于50个学时的脱产培训和深造,加速农技推广队伍的知识结构更新和能力提升。
2.3.2 提升水源区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抓好粮(小麦、玉米、水稻)、菌(香菇)、果(猕猴桃、核桃)、药(山茱萸、辛夷)、菜(蔬菜)等主要农作物标准综合体的落实,年制修订农业技术规程20项以上,全面提升水源区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依托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京宛农业合作等重大项目,通过组织“农、科、教”大协作等新型农技推广模式协同攻关,集成推广农牧结合型生态种养模式,改善农业科普阵地条件,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支撑水源区畜、粮、菜、果、茶协同发展[5]。
3 结语
实现水源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需要从支柱产业培育、生产方式转变、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等方面着手,加大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通过试点先行和辐射带动多措并举,有序推动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融合促进,进而使水源区的经济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