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灵芝绿色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27杨红杏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2期
关键词:杂菌菌袋棚室

杨红杏 张 燕

(任丘市农业农村局 河北任丘062550)

灵芝与铁皮石斛、人参、首乌、冬虫夏草、天山雪莲、珍珠、茯苓、苁蓉并列为中华九大仙草,它具有无毒无害且能药食两用, 在食用期间不与任何饮食相冲突,是唯一能够调理心、肝、脾、肺、肾的名贵中草药。 灵芝天性娇贵,栽培技术难,任丘市悬圃灵芝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引进浙江龙泉赤灵芝母本, 对棚室搭建、中期管理、后期收获的问题,都认真进行梳理和考查认证,终于攻克了这个技术难题,成为特色产业技术扶贫的标杆。 现将赤灵芝绿色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的选择

由赤灵芝母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基,通常以玻璃瓶或塑料袋为容器,栽培种只用于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

2 搭建日光温室或者塑料大棚

由采光和保温维护结构组成,以塑料薄膜为透明覆盖材料,灵芝棚室坐北朝南稍偏东,东西向延伸,在寒冷的季节主要依靠获取和蓄积太阳辐射能进行灵芝生产的单栋温室。跨度8 m,脊高3 m,长度60 m,具备门、通风口等通风装置,能遮光、保温、保湿。

灵芝棚室南北走向,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形棚,其骨架常用竹、木或复合材料制成,在夏季适当采取遮荫降温措施可用于灵芝生产的单栋大棚。顶高2.8 m,跨度8 m,长度60 m,具备门、通风口等通风装置,能遮光、保温、保湿。

3 选择培养料

培养料包括: 基质原料、 化学添加剂种类及用量、用水质量及基质处理方法。

3.1 棉籽壳的要求

棉籽壳的要求:新鲜、干燥,色泽正常,没有霉烂、没有结块、没有异味、没有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3.2 杂木屑的要求

主要应用栓皮栎、麻栎、苹果等硬杂木树种。 要求木屑颗粒粗细5 mm 左右,新鲜、干燥,色泽正常,没有霉烂、没有结块、没有异味、没有混入有毒有害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添加麦麸、白糖、石膏。

4 栽培袋的要求

应用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 (生产原料中不含回收塑料)。 要求袋子厚薄均匀,没有微孔、没有气泡等瑕疵,抗拉强度高。

5 接种菌棒的制作

5.1 制定配方

棉籽壳44%,杂木屑44%,麦麸10%,石膏1%,石灰 1%,培养料∶水=1∶(1.2~1.3)。

5.2 选定配料

培养料要称量准确,棉籽壳、木屑、麦麸、石膏等在未加水之前均匀搅拌2~3 次, 然后加水调到含水量60%左右,反复搅拌均匀。

5.3 精准装袋

应用规格为17 cm×35 cm×0.005 cm 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用装袋机装袋。要求装料紧实、均匀,两端扎口,袋装料湿重1.1~1.2 kg。

5.4 适度灭菌

常压灭菌炉灶内料温达100℃保持14~l6 h;高压灭菌 0.11~0.14 MPa/126℃,保持 2~2.5 h。

5.5 及时冷却

灭菌后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冷却至30℃以下。将冷却后的栽培袋与经过表面消毒的菌种一起装入接种箱,参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用量,用气雾消毒剂对接种箱进行熏蒸消毒,0.5 h 后开始接种。操作者双手及接种工具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 然后点燃酒精灯,灼烧接种工具进行干热灭菌。 划去栽培种表面的老化部分, 解开袋口, 迅速接入一块栽培种并封口,注意封口不可过紧;解开另一端袋口,依同样方法进行接种,整个接种过程要动作熟练,接种结束后将菌袋移入培养室或大棚内培养。

6 发菌丝管理

6.1 培养的场所

要求干燥、洁净、通风良好,避光培养。

6.2 培养的条件

控制培养温度为25℃~28℃,适时、适量通风。

6.3 摆放及翻堆

根据棚内温度灵活调节菌袋摆放方式。 温度高,摆放层数低, 温度低, 摆放层数高。 培养期间每隔10 d 翻堆1 次,变换菌袋位置,以利发菌丝均匀。 翻堆过程中发现有污染及生长异常的菌袋及时拣出,打散后回锅重蒸再利用。

6.4 菌袋成熟标准

培养期约45 d,目测菌丝洁白、浓密、粗壮,两端接种处有少量转为黄褐色。

7 出芝管理

出芝方式:可采用垒菌墙或排畦覆土出芝等方式。

7.1 垒菌袋墙

在日光温室内出芝时, 沿北墙留一条1 m 宽的管理通道。 菌袋墙以南北方向为宜,菌袋墙之间间距70 cm。 垒菌袋墙前在地面上筑一个20 cm 宽、10 cm高的土埂, 菌袋墙垒在埂上。 菌袋墙之间正对通风口。每垛菌袋墙高6~10 层。在塑料大棚内出芝时,在大棚中间留一条南北向的1 m 宽的管理通道, 两侧呈“非”字形垒菌袋墙,菌袋墙东西向,方法同上。 排好后用锋利的小刀从袋口捆扎处割去多余薄膜。

7.2 排畦覆土

整理地畦并进行场地消毒, 将菌袋脱去塑料袋膜, 从中间将菌袋切成两段, 切口端向下竖放在畦内,菌袋间间隔3~5 cm,缝隙间填满覆土,灌水后表面再覆盖2~3 cm 的覆土,喷水调湿,使覆土含水量达到18%~20%。

8 管理措施

8.1 温度的管理

出芝过程中保持棚室温度24℃~26℃。 温度低于20℃,发芝少,生长慢;超过34℃原基难以分化成正常子实体。

8.2 湿度的管理

出芝过程中前期棚室湿度保持在80%~85%,后期保持在80%左右。 通过向地沟灌水和空间喷雾保持湿度,后期灵芝孢子开始弹射时避免喷水。

8.3 光照的管理

出芝过程中前期棚室光照强度在3 000 lx 左右,后期保持在4 000~6 000 lx 左右。 光源方向要固定,否则易形成畸形灵芝。

8.4 通风的管理

出芝过程中棚室应保持良好通风。 保持环境二氧化碳浓度在0.03%~0.06%,如果超过0.1%,灵芝原基不易分化,或菌盖不易分化,或菌柄不断分枝形成“鹿角”状。

9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9.1 防治的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重点抓好棚室卫生,提高操作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和技术水平。

9.2 预防的措施

9.2.1 棚室卫生 清理各种与生产无关的物品,用强碱液碱化地面。 每次接种后及时清理残留物,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9.2.2 培养基灭菌 通过常压或高压灭菌保持菌袋内无杂菌存在。

9.2.3 严格无菌操作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环境消毒,熟练操作,减少杂菌侵入机会。

9.2.4 物理防治措施 棚室通风处安装防虫网。

9.3 病害防治方法

9.3.1 发菌期病害防治方法 发菌期杂菌优势种为木霉、链孢霉、青霉等病原菌。 一旦发生杂菌污染,应及时查明原因,确定是由于配料、灭菌、接种还是培养环境的原因导致污染, 针对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整改。 对出现杂菌污染的菌袋,破袋后打散掺入下一批料中重新灭菌、接种。 发菌后期出现点片状污染,如果对出芝影响不大,将其集中堆放出芝。

9.3.2 出芝期主要发生生理性病害 如原基不分化、原基僵化、菌柄偏长、菌盖不分化等,应通过协调温、湿、光、气等环境条件来加以改善。

9.4 虫害防治方法

灵芝生产中的优势害虫是菇蚊、菇蝇和螨虫等。做好预防,以物理防治为主。 害虫一旦发生,人行道及地面可喷施高效低度的杀虫剂, 棚室间悬挂杀虫灯或悬挂粘虫黄板杀虫。 如果发生螨害,按照每立方米空间10 g 的用量,用糖醋液诱杀。

10 采收

10.1 采收时机

子实体充分舒展, 菌盖边缘全部变成红褐色时即可采收。

10.2 孢子粉收集

当孢子开始弹射时, 在菌墙之间的地面上铺设塑料薄膜。 灵芝采收前收起薄膜收获孢子。

10.3 采收方法

用剪刀沿菌柄基部剪下,及时晒干或烘干。

猜你喜欢

杂菌菌袋棚室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虫子又多了!棚室防虫有妙招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江西省赣州棚室蔬菜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茶树菇感染杂菌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生产食用菌 石灰用途广
交换生的计谋
固定菌袋插杆
如何防治棚室番茄灰霉病
棚室草莓高产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