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稳产型杂交稻新品种内6 优107 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27周兴兵朱永川郭晓艺徐富贤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2期
关键词:株系结实率父本

周兴兵 熊 洪 张 林 蒋 鹏 朱永川 刘 茂 郭晓艺 徐富贤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德阳618000)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通过选育高产新品种, 持续的提高水稻产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确保国民生活的安定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和大米市场也更加注重稻米的品质, 从而使得优质稻谷也具有更为广阔的市场潜力[1,2]。 选育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稳产性好的新品种(组合)一直是水稻育种改良的主要目标。 虽然近年我国每年审定的优质稻组合也较多,但真正能同时兼顾多个优良性状的品种尚少。 因此,若能培育出更多的优质稻新品种并加以应用,对于发展水稻生产、促进大米贸易都具有积极意义。为此,笔者团队通过调整育种方向,采用多年定向选育的方法,利用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选育的抗稻瘟病不育系内香6A 为母本,以自育强恢复系泸恢107 为父本配组育成了优质、稳产型杂交中稻新组合内6 优107, 该组合于2018 年正式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8010)。

1 亲本及组合的选育过程

1.1 泸恢107 的选育经过

泸恢107 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2003 年利用 (泸恢 17/ KALINGA III)F2中选优良单株作母本,再以蜀恢527 作父本复交,采用系谱、定向选育,南繁加速稳定的方法创制。 本所于2001 年夏以恢复系泸恢17 作母本, 旱稻种质KALINGA III作父本杂交。 2002 年春季在四川泸州种植F1代,成熟后全部混收。 2003 年正季在四川泸州种植F2代,选择分蘖力强、穗层较整齐、结实率和充实度好的一个单株作母本,再与强配合力恢复系蜀恢527 杂交,2003 年冬季在海南陵水水稻田种植F1代,然后全部混收。2004 年夏在四川泸州种植F2代1 500 株群体,从中选择株叶型态好、分蘖强、穗层整齐、穗大粒多、结实率和充实度均较好的单株。 2007 年冬F7代时选出整齐一致的10 个优良株系, 与冈46A 进行初测,田间编号为107 的株系表现较突出,2008 年秋再用株系107 与冈46A、II-32A、 川香29A 等优良不育系广泛测交,2009 年夏将测配的组合在泸州进行鉴定,表现分蘖力强,强优高产,结实率高,将该株系定名为泸恢107。

1.2 内香6A 的选育

内香6A 是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于2000 年利用自育优质、大粒保持系内香2B 作母本,与从中国水稻研究所引进的优异资源中浙B 作父本杂交,从中选择优良单株与自育胞质材料88A 多代连续回交加代转育而成。 该不育系于2012 年通过四川省田间技术鉴定和质量检验。

1.3 杂交组合的选育

2008 年秋季在海南陵水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II-32A、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川香29A、 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育成的内香5A 以及常德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金23A 等不育系与10 个株系配组,2009 年在四川泸州进行品比试验, 筛选出强优势组合川香 107、 内香优 107、II 优107 等组合, 其中株系编号 “107” 的田间表现最好, 将其定名为泸恢107。 2012-1014 年在四川宜宾、 泸州、 成都, 贵州遵义、 重庆永川等地进行多点适应性试验, 并于2015 年推荐内香6A/泸恢107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 2016 年续试,2017 年生产试验, 2018 年正式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主要农艺性状

内6 优107 属中籼迟熟杂交稻新品种, 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6.9 d,比对照F 优498 长3.9 d。 该品种株型紧散适中;株高115.5 cm,主茎总叶片17.0 叶左右,叶片中长、直立、叶色浓绿,叶宽中等,叶鞘、叶枕、叶耳、叶缘、柱头、颖尖均无色;穗呈长穗型,每亩有效穗数16.0 万穗左右,穗长25.8 cm 左右,每穗着粒164.8 粒左右;谷粒长粒型,无芒, 淡黄色, 谷粒长 8.5 mm, 长宽比 2.8, 千粒重31.9 g 左右, 结实率81.4%左右。 该组合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 苗期长势旺且整齐, 后期转色快,落粒性适中。

2.2 抗逆性及稻米品质

该品种后期转色好,抗倒性较强。 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田间诱发鉴定,2015-2016 年稻瘟病两年的综合抗性表现: 稻瘟病综合指数年度分别为3.4 级、1.8 级, 穗瘟损失率最高级为5 级;由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该品种品质测定结果为:整精米率61.2%,垩白粒率18%,垩白度1.8%、胶稠度80 mm、长宽比2.9,直链淀粉含量16.2%, 蛋白质含量8.8%, 达到国标(GB/T 17891-1999)优质稻谷 2 级标准。

2.3 产量表现

2015 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国家水稻品种试验,平均产量 628.00 kg/亩,比对照 F 优 498 增产1.75%;2016 年续试,平均产量 669.03 kg/亩,比对照F 优498 增产4.91%, 达极显著水平;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648.51 kg, 比对照 F 优 498 增产3.35%, 增产点比率77.5%; 2017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9.53 kg,比对照F 优498 增产6.14%,增产点比率100%。

3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3.1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种植区域

该品种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 m 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

3.2 适时播种,适量播种

最佳播期应以当地的气候条件来确定, 四川西南稻区以3 月15 日至4 月5 日播种为宜。 采用地膜覆盖保温育秧的方法, 每亩用种量1.0~1.5 kg 左右,做到合理稀播,以培育多蘖壮苗。

3.3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移栽叶龄4 叶左右, 秧龄控制在40 d 以内。 栽插规格为株行距16.5 cm×26.4 cm, 每株栽双苗, 基本苗每亩保证4 万~5 万苗, 有效穗每亩达到16 万~17 万个为宜。

3.4 精量施肥,科学管水

肥力中等的田块,宜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具体用量为:尿素 20~25 kg/亩、过磷酸钙 50 kg/亩 、硫酸钾 10 kg/亩、硫酸锌 1 kg/亩。 磷、钾、锌肥全作底肥,氮肥按照60%作底肥,20%作分蘖肥、20%作穗肥于孕穗期施用, 肥力偏高或偏低的田块则应适当调整氮肥用量;蓄留再生稻地区可于头季稻齐穗后15 d补施尿素15 kg/亩作粒芽肥使用,以促进再生芽的萌发;移栽本田要求做到前期浅水栽秧促分蘖,中期苗够适时晒田,后期湿润灌溉至收获。

3.5 适时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以本地区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测预报及田间病虫指数调查为依据,做到预防为主,防治为辅。 苗期重点防止稻蓟马的危害;本田期及时做好稻瘟病,纹枯病,稻叶螟,稻飞虱的统防、统治工作;成熟后适时收获,合理晾晒,以保证稻米的外观品质。

4 制种技术要点

4.1 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

泸恢107 主茎总叶片数17 叶。 花粉量足,花粉密度大,散粉性好,花粉活力强,花期10 d 左右,花时较集中,晴天11:30~12:30 为盛花期。 在四川泸州地区3 月中旬播种,播种至抽穗历期115~120 d,播始历期与明恢63 相当, 父本播种量为0.2~0.25 kg/亩,分两期播种,于3 月8 日左右播第一期,第1、2 期父本时差 7 d; 母本内香 6A 的用种量为 2~3 kg/亩,父母本播种时差为30 d 左右、叶差6 叶左右。

4.2 合理稀播,适时移栽,科学密植

父本宜稀播促分蘖,移栽秧龄控制在35 d,母本秧龄控制在30 d 以内。采用大二行,父母本行比2:14,母本株行距以 16.5 cm×16.5 cm 为宜, 每株栽 2~4 苗;父本每株栽 2 苗,间距 26~33 cm,1、2 期父本相间栽植;父母本间距不低于25 cm。

4.3 适量施用“九二〇”,提高母本结实率

“九二〇”用量以每亩12 g 左右为宜, 见穗10%时每亩用2 g 喷母本, 抽穗20%~25%左右割叶, 割叶当天每亩用5~6 g 全田喷施, 第二天再等量补施一次。

4.4 严格去杂保纯,适时防治病虫害,确保种子质量

及时、干净、彻底地割除保持系及异型株。 加强肥水管理与病虫防治,以提高种子发芽率。

猜你喜欢

株系结实率父本
转BpGLK1基因白桦叶色变异规律及生长特性分析
转录因子OsNAC2对逆境下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玉米不同株系存放时间对种子胚活力的研究
转基因金叶银中杨叶色及生长变异分析
辐照育种杂交水稻Ⅱ优838的耐热性鉴定
不同栽培措施对两种枣结实的影响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七个水稻粳型不育系的柱头活力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