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玉米中后期病虫“一防双减”探索与实践

2021-12-27尹姗姗王同伟杨久涛孙作文杨万海关秀敏林彦茹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斑病病虫专业化

尹姗姗,王同伟,杨久涛,孙作文,杨万海,关秀敏,林彦茹,国 栋,黄 渭

(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山东济南 250100)

0 引言

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山东是玉米生产大省,常年种植330万hm2以上。近年来,随着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田间密度增大,加上气候条件变化,玉米病虫害呈加重趋势,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玉米产量和品质提升的重要因素。山东省自2013年开始,在省财政专项支持下,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了玉米中后期病虫“一防双减”防控技术,显著提高了玉米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1 “一防双减”实施背景

1.1 玉米中后期病虫发生重、威胁大

玉米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病虫的集中发生期,具有暴发强、危害重、防治难的特点。如玉米螟连年重发生,一般田块二代虫株率20%以上,三代茎杆钻蛀率60%以上,严重影响养分输送、遇风折断倒伏。粘虫是间歇性、大区域迁飞性害虫,一旦控制不力,损失会达到50%以上甚至绝收。近年来棉铃虫、桃蛀螟、斜纹夜蛾、蚜虫等暴发性、杂食性害虫,在玉米后期危害逐年加重并将持续发生[1],尤其危害玉米雌穗直接降低产量。玉米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南方锈病、顶腐病等病害,发生流行程度整体呈加重趋势加重,常导致叶片早衰或枯死,有效生长期缩短,籽粒灌浆不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1.2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难、防控少

做好中后期病虫的防控对玉米增产、农业增效意义重大,但作业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防治工作开展,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难成为玉米生产的瓶颈问题。

1.2.1 防治技术性强。玉米生育期一般110天左右,但是只有前1/3的时间能够进地开展防治活动,其他2/3的时间开展防治极其困难。要利用有限的防治适期,兼顾整个生育期多种病虫,必须选择对路药剂、掌握用药时机、确定施药方法,明确用药剂量等,技术性极强,农民很难掌握。

1.2.2 施药作业困难。尤其是玉米抽雄后,株高行密,一般玉米田亩株数都在5 000株左右,喷药机械很难进地。再加上一般田块没有地头和生产路,大型作业机械根本没法作业。此期又正值高温季节,易造成人员中毒,绝大部分农民因此放弃防治。

1.2.3 防治成本较高。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缺乏,农民队伍人员能力较差,人工成本不断高涨,种粮效益偏低等原因,农民没有防治积极性。

2 “一防双减”技术内容

玉米中后期病虫“一防双减”控制技术,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提高防效、减少用药、降低成本、保障生产为目标,针对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玉米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等玉米病害,和玉米螟、粘虫、棉铃虫、蚜虫、桃蛀螟等害虫),在玉米大喇叭口至雌穗萎焉期,科学选用高效长效药剂,使用大型机械或飞防普遍用药防治一次,减轻病害流行程度,减少后期穗虫基数,实现防灾减灾、保产增产。

3 “一防双减”技术路线

3.1 加强田间监测,掌握病虫发生动态

针对玉米中后期发生的病虫害如玉米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玉米螟、粘虫、棉铃虫、蚜虫、桃蛀螟等[2],强化系统调查,广泛大田普查,加强会商分析,准确掌握发生发展动态,指导科学确定防治方案。

3.2 结合病虫实际,合理确定药剂种类

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杀菌剂和杀虫剂,确定合理剂量,考虑增施生长调节剂,形成科学配方和采购方案。“一防双减”在正常年份是玉米整个生育期的最后一次普遍用药,为保证控制效果,使用防效高、持效期长的药剂。

防治病害可选用药剂有:吡唑醚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唑醚·氟环唑、苯甲·丙环唑等。防治害虫可选用药剂有: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氟铃脲、氯虫·噻虫嗪。也可选用芸苔素内酯等生产调节剂。

3.3 实行统防统治,开展专业化防治作业

“一防双减”时效性强,为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全部采用统防统治的作业方式。筛选规模较大、运作规范、装备水平高、作业能力强的专业化防治组织承担“一防双减”任务,采用适宜的大型地面机械或植保无人机[3],由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统一防治。根据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能力和布局,分解落实作业面积、区域。承担任务的专业化防治组织提早做好统防统治作业方案,签订作业合同,规范作业流程,确保作业效果。

3.4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作业效果

在玉米大喇叭口之前,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植保服务组织,指导农民和各种形式的专业化植保服务组织开展防治作业,及时帮助解决作业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调查防治效果。喷施作业时注意天气,最好选择下午、晴天作业,雨天喷施或喷后下雨均影响效果。兑好的药液要当天用完,并注意作业防护,防止中毒中暑事故发生,保障“一防双减”顺利实施。

4 “一防双减”取得成效

玉米“一防双减”项目自2013年实施以来,省财政总计支持1.36亿元,共创建示范县136个,完成示范面积100万hm2左右,有效解决了我省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治难的“瓶颈”和玉米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4.1 玉米控害增产成效显著

玉米穗虫防效达90%左右,叶部病害防效80%左右,玉米长势增强,光能利用率提高,雌穗秃顶率降低,普遍增产10%以上,高的达20%,有效控制了玉米中后期多种病虫发生,促进玉米增产和农业增收[4]。特别是2015年南方锈病流行发生,实施“一防双减”区域的玉米基本没有染病,增产效果尤为显著。如嘉祥县核心示范田产量634.8 kg/667m2;0.67万hm2示范区平均产量601.0 kg,比全县平均单产551.2 kg增加49.8 kg,按玉米2.5元/kg计算,增加收入124.5元/667m2,0.67万hm2总增效益1 251.2万元。

4.2 创新推行统防统治服务模式

统一采购药剂,保证了药剂的质量。用飞机统防统治喷洒药剂,雾滴细、雾化好、喷洒均匀,飞机喷药时间一般掌握在10:00前和16:00后进行,喷防时间适宜,风力不大于3级,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抓住防治关键时期,科学用药,可有效规避盲目用药、使用假劣农药带来的风险,减少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同时因地制宜地运用有人机、无人机等不同机型开展空中施药,加快对飞机施药技术推广,促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进程,显著提高了统防统治覆盖率,对其他粮食作物保产增产均具有极大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4.3 促进了农户增产增收

通过飞机对病虫害统防统治,不但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决了农民自防容易中毒的问题,也使农民开阔了眼界,让农民体验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有力促进了农户增产增收和脱贫攻坚,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项目实施,扶持壮大了3个承担项目的统防统治合作组织,带动了全县其他统防统治合作组织的发展,培养了一批统防统治专业技术服务人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4.4 成为玉米生产的关键技术

通过开展玉米“一防双减”项目,实施“一防双减”技术,采用大型直升机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够有效解决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难题,达到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减少玉米中后期穗虫发生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实现玉米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的实施效果。经过连续多年大范围推广,玉米中后期病虫“一防双减”已经成为山东省玉米生产的关键技术,日益成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广大种植户的自觉行动,显著提高了山东玉米生产水平。

5 问题讨论

在技术推广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一是病虫监测预警不及时、不到位,影响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成效,必须强化监测预警和会商分析,把握发生趋势;二是部分村庄有养蚕、养蜂情况,稍有不慎易造成农户损失,必须充分调查和广泛宣传;三是可能存在长期降雨等天气条件不适宜问题,影响作业开展。因此,在开展玉米“一防双减”时,应统筹协调解决好上述存在的问题,确保技术落实到位,以取得更好的防控效果。

猜你喜欢

斑病病虫专业化
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试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