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疫情管控期间的输电线路管控模式探讨
2021-12-27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百色局谭永殿王祥祥
■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百色局 谭永殿 王祥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管控期间,输电线路运维人员除面临电力生产特有的高危风险外,还要面对病毒传播,人员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多人集中接触作业引发的交叉感染风险。在防疫措施有限、防疫物资紧缺和出行管控、交通管制的形势下,如何充分调动沿线的群众资源和发挥在线监测装置作用,全面掌握远在百里之外的输电线路的运行状况,是输电线路管理部门的新挑战。本文结合疫情管控期间的输电线路运维管理经验,分析疫情防控期间线路运维中的难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为今后开展线路运行维护提供借鉴。
疫情防控期间线路维护的主要难点
线路巡视未能按周期开展
疫情管控期间,为进一步控制疫情扩散疫,防止交叉感染,输电管理部门严控大规模人员集中外出巡视作业,部分线路区段未能在巡视周期内开展巡视检查,使影响线路运行的缺陷、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线群体基础单一
目前群众护线队伍的主力军仍然是单位外聘的护线员[1],以百色超高压局为例,该局输电线路维护长度达3500 km,线路分布在云南和广西之间的3市(州)以及多个县(市),线路辖区地域面积大,线路所经之地人文风俗、地理环境、气候特称等客观因素大不相同,护线员来源基本为就近线路村庄的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术技能欠缺,该局现有在册护线员156名,人均维护线路长度20余km,要在短时间内通过护线员了解线路运行状况,也只能是顾此失彼,无法全面覆盖。而线路沿线广大群众对电力设施的保护意识不强、护线参与度不高、护线信息来源少、信息汇报渠道不畅通等情况造成广大群众资源未能充分调动起来为线路运维服务,全民护线的模式远远未建立起来。
群众护线能力严重不足
疫情防控期间专业运维人员减少作业情况下,可发动线路沿线群众利用区位优势进行护线,但沿线群众电力设备保护知识匮乏,线路设备缺陷和沿线危险源识别能力不足,无法准确的识别和及时汇报影响线路运行的安全隐患。低水平的护线能力往往使隐患错过了最佳的消除时期,不能达到护线效果。
交叉工程未共享信息
线路保护区内的厂矿、交通道路施工、城市扩建等建设单位未与输电管理部门有效共享交叉妨碍施工状况和风险管控等信息,疫情管控期间,安全风险防范措施更难以得到检查确认,给线路安全运行埋下隐患。
智能化维护水平不高
输电线路分布广袤,运行环境恶劣,线路运行维护中,地质灾害、森林山火偶发性,人口密集区和人迹罕至区运维的差异性,以及线路保护区内外来施工连续、多变的风险特性,给线路安全管控增加了难度。在疫情管控阶段,仅靠效率低、风险高的人工巡视,难以实现对隐患不间断、无死角的监控,智能化维护水平亟需提高。
特殊时期的线路维护对策
发挥护线员的区位优势
线路管理部门结合线路设备缺陷、树障隐患、山火、覆冰和外来施工隐患等风险,综合评估划分出线路重点维护区段,有针对性地制定控管措施。充分利用当地护线员区位优势,在社区、村庄封闭管理的范围内对线路重点维护区段开展设备巡视核实。根据隐患等级,开展分层分级的处置,高风险隐患安排专业线路维护人员处置;对于风险低、操作简单的隐患,可授权护线员消缺处理,消缺后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验收确认,最大限度地减少输电线路维护人员外出频次和时间。
组建全民护线队伍
建立输电线路走廊土地产权人和线路护线联系点,以增加护线员在线路沿线的布点密度[2]。联系点是选取沿线常有人值守的商店、超市、加油站、学校、工厂、企业的门卫室、防火瞭望台以及经常受雇协助线路检修的当地劳务人员等,通过联系点的人员发挥区位优势获取线路沿线动态信息。如输电线路走廊土地产权人是所属地块的最直接受益者,其地块上的“征、拆、占、种”工作,产权人均全程参与,对隐患信息了如指掌;而村庄中各联系点群众对自家门前屋后视距范围内铁塔的状况也是一目了然。在遇到线路突发故障时,也可通过固定联系快速、准确的收集线路沿线情况,为线路故障查找提供信息。
建立长效全民护线机制
建立沟通机制。群众护线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将决定群众护线的成效,通过建立Q Q群、微信群等将线路联系点群众组织起来,共享和汇报信息[3]。线路管理部门还要安排人员定期了解护线员、线路走廊产权人、固定观察点人员参与护线情况,真心实意地与他们沟通交往,使他们从心理上对电力设施保护工作认可。建立鼓励机制。通过实行积极的奖励政策,对线路异常信息汇报及时、准确的群众护线员给予表扬和发放一定物质奖励或纪念品。在线路维护需要安排有偿协助时,优先安排群众护线人员参与,增加他们收入,提高他们参与电力设施保护的积极性。
加强培训提高隐患识别能力
以简单、有效为原则,按线路管理人员包段、专业护线员分片负责的方式对新增群众护线员队伍进行线路保护区内塌方、滑坡、开挖、修路、建房、种树和森林火山等简单、常见、突发的线路隐患识别培训,提高群众护线队伍的护线能力和隐患识别敏感度,提高群众护线队伍整体护线能力。
交叉单位建立信息共享
按《安全生产法》要求,与在同一作业区域(线路保护区内)从事可能危及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单位签订常态化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在疫情管控期间指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与对方联系,互通开工信息、施工范围和防控措施审核及落实情况,特别是在一方出现险情或突发事件可能影响对方设备运行时,要在第一时间沟通汇报反馈应对措施,确保双方安全生产有序开展和风险有效管控。
提高线路维护智能化水平
根据线路的主要风险源和维护难点,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对电网运行状态和设备健康状态进行综合监测和实时掌握[4],具体手段为采取安装远程图像监测系统、杆塔倾斜、位移、微气象、测温、覆冰、振动等智能测控装置,实现线路管理部门对线路运行状况的实时了解。在线监控装置可根据线路风险变化和季节性维护特点,灵活的调整安装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监控装置的作用。
特殊时期的线路运维措施,并非特殊时期才启动,而更应该在平常时期就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力量,充分调动各种资源进行线路维护,积极与线路沿线各政府部门和群众组织保持紧密联系,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共享风险控管信息,才能使线路运维措施更符合实际,更具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