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系建设问题
2021-12-27葛芳
葛 芳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站,辽宁 沈阳110801)
1.林业有害生物的影响因素
1.1 繁殖特性
有害生物往往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较短时间内即可繁衍较大的种群。一些林业管理人员在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由于防治观念、防治技术不够科学,消灭有害生物的同时,也显著减少有害生物的天敌,导致有害生物频繁出现。
1.2 外来传播
新时期下,不同地区之间的林业交流显著增强,交换树木品种的同时,也会有一些新的有害生物传播进来。由于新传入有害生物的天敌较为缺乏,导致有害生物的危害面积显著扩大,威胁到林业的健康发展。
1.3 人工造林
为改善自然条件,人工造林活动得到深入广泛的实施。通过人工造林工作的开展,能够促使森林面积覆盖度得到提高。但一些地区采取较为单一的树种,不具备较强的抗病虫能力,导致有害生物的发生率较高。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2.1 传统防治技术
营林技术及苗木检查是传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营林技术主要利用树种选择与树种管理来增强树木自身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在营造林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树种,同时结合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科学栽植,合理设置栽植密度。
为了减少单一树种高发的林业有害生物问题,可以营造混交林,并在确定所选树种无病虫害后开展造林工作,并加强相应的管理措施,如中耕除草及修枝浇水、松土施肥等,强化中幼龄林木管理,及时清除病虫害,有效改善林木生长条件,更好地指导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2.2 物理防治技术
2.2.1 在防治林业有害生物过程中,主要的物理技术包括人工捕杀及黑光灯诱杀等方式。很多林业有害生物有群居性、假死性的特点,根据有害生物的特征,可以采用人工捕杀方式,在害虫越冬、化蛹、产卵及危害初期阶段,将病虫枝全部剪除,并对林木上的卵块进行收集,通过震动摇落及焚烧、熏蒸等方式,集中性地开展销毁工作,处理树木后,工作人员可以在空缺部位补栽免疫性树种,营建混交林,使林区结构更加完整。
2.2.2 一些有害生物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可利用有害生物的这一特性进行诱杀,将黑光灯及高压灭虫灯悬挂于林间,也可利用热处理及超声波等方式,来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提高防治效果。
2.2.3 工作人员可通过天敌方式来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为害虫天敌创造良好的繁殖环境,如可以在冬季将饵料撒于林间,也可在干旱区域进行引水,益虫或鸟类被吸引过来,扩大天敌数量,减少害虫繁殖。还可将林业技术优势发挥出来,通过营建混交林的形式,栽种一些蜜源植物,吸引害虫天敌取食,达到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目的。调整昆虫种群结构,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需求,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国外引进及驯化,或利用异地移栽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天敌引进数量,有效防治林业有害生物。
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应对措施
3.1 优化完善林业防治管理机构的管理方式和职能发挥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建设依据,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设应具有顾全大局、稳扎稳打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科学合理地布局和计划具体的实施流程,并通过实际行动获得省市级的支持,扩大林业有害生物专项编制人员的数量,不断完善林业管理机构和工作站等基础设施。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提升防治队伍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及防治体系等各项机制,加强对软件设施与硬件设施的建设进程,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的管理职能发挥到实践中。
3.2 稳定科技创新
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各省市级之间沟通应更积极,与各地林业有关部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加强沟通交流和协作,在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工作中,结合当地林业建设目标、大纲及重难点运用科技技术逐一突破,在维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合理使用相关的有效技术(共性技术及关键技术等),为我国生态林业环境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持。因此,需要紧抓林业实用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广泛推广建设有效的科技成果,不断完善和优化我国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在完善体系过程中,严抓科技示范村镇、科技示范农户及科技示范基地等,对加快林业科研发展创新及科研成果有效推广应用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3.3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相关林业部门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是保证林业资源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林业部门应当进一步强化林业有害生物宣传与培训力度,将林业生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报刊、电视、手机、网络等各种形式扩大宣传,同时还可以通过会议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性,将广大人民群众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做好林业建设规划设计及育苗造林工作,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并调动林农自觉依法检疫,减少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与蔓延,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及植物检疫条例等相关要求下,构建完善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
3.4 建设与完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网点
为了更好地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应当结合林区实际,构建完善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点。对林业有害生物检测预警、防控减灾及检疫防灾体系不断完善,构建现代化林业植物检疫信息系统,认真执行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制度,充分做好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及复检工作,避免林业有害生物传播蔓延。
3.5 营造混交林
相较于混交林,纯林不具备较强的病虫害抵抗能力,更加容易出现有害生物。混交林因具有较为丰富的树种,生态系统优良,能够吸引更多的有害生物天敌,遏制有害生物的发生与繁衍。因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需重视混交林的营造,促使林木抗性得到增强。工作人员要将地区环境条件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合理确定混交树种。如地区经常出现鼠害与兔害,栽植的树种需为害鼠厌食树种。同时,要深坑栽植树种,这样害鼠的栖息环境将会遭到破坏。
3.6 重视生物防治
相较于其他防治技术,生物防治不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同时防治效果也可以得到改善。因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实践中,需充分重视和应用生物防治技术。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保护与招引天敌。以害鼠、害兔为例,猫头鹰、狐狸等是其主要天敌类型。在防控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营造利于天敌生物生长的环境。其次,运用生物制剂。可将不育剂、生物灭鼠剂等应用于害鼠、害兔经常活动的区域,控制有害生物的密度与基数。
3.7 构建应急机制
有害生物具有十分严重的危害,如果处理工作没有及时开展,将会于较短时间内扩大灾害面积。因此,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过程中,需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构建起来,高效应对可能出现的有害生物事件。要提前储备应对突发事件的物资,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要将实战演练活动定期组织起来,提升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
3.8.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有关部门应加大投入资金力度
我国对林业产业的发展正处于建设初期,其探索的力度较大,对众多问题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和物力进行实施。因此,为了保障我国林业产业建设速度与质量,维持我国生态平衡,各省市级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对保障林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应更加重视林业产业建设,加大其投入资金的力度,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并将林业产业大中小企业的招商投资工作加入到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内容和项目中,将其提上日程,使大中小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能在该项专业中发挥其真正效能,对此类私营企业国家和政府应适当地加大对其财政拨款数量,对私营企业给予一定的国家补助,在相互制约相互提升中,促进当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的建设进程和质量。
结论
林业有害生物对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威胁巨大,在防治林业有害生物过程中,应当全面考虑林业有害生物繁殖,避免外部传入及单一造林等因素造成的影响,考虑林业有害生物类型,采取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手段综合性防治,提高防治成效,更好地保证林业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