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高产优质种植优化措施

2021-12-27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1期
关键词:密度植株病虫害

王 雯

(临沂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东 临沂276000)

前言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对玉米产量及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玉米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及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优化调整包含玉米种植密度在内的玉米种植技术及方法,实现玉米优质高产,使农民经济效益最大化。

1.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1.1 对产量的影响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种植密度会影响干物质的积累。当种植密度较低时,单位面积植株数量少,群体库容相对不足,干物质积累少,产量偏低;而种植密度过高时,玉米植株生长受限,农艺性状较差,空秆率和倒伏率显著增加,单株积累干物质不足,进而对产量产生影响。由此可见,玉米的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1.2 对品质的影响

玉米的品质与其蛋白质、淀粉、脂肪等的含量密切相关。玉米的种植密度会直接影响到玉米粒中蛋白质的含量;玉米脂肪含量也与种植密度有着极大的关系。由此可见,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的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合理控制玉米种植密度,能够有效改善玉米品质。

2.种植密度对玉米品质及产量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2.1 影响玉米籽粒蛋白质、淀粉及脂肪含量

在对不同种植密度玉米籽粒的研究、测量中发现,在达到最优种植密度之前,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淀粉及脂肪含量会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不断增高。当种植密度过高时,玉米种的淀粉含量偏低;高密度种植的玉米,其籽粒中的蛋白质、淀粉及脂肪的含量占比有明显的下降。

2.2 影响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叶片的光合作用是玉米物质生产的基础。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降低呼吸速率,保证玉米的产量。如果种植密度过高,会导致玉米植株之间相互遮阴,个体间对光照、水分和养分的竞争加剧,降低了群体内部的光合作用和光能利用率,生育后期植株叶片衰老速度加快,群体光合能力出现下降趋势,物质积累受到阻碍,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种植密度过低,则对光照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肥资源利用不足,造成资源浪费。

3.玉米高产、高品质的种植优化措施

3.1 科学选种和种子处理

在玉米种植之前,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选种。一般应选择高产稳产,品质良好,抗病抗倒,并适合市场需求、销路好的本地良种。有些地区由于气候原因,选择在夏季种植,应选择生育期比较短的品种。对于在春季播种的区域,在选种时,应选择生育期较长且有着较强耐低温能力的品种,从而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

选好品种后,应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等对玉米种子进行培养、播种。播种前要先晒种,一般晒3-4小时,然后用50-55℃温水浸种10-15分钟,冷却后再浸种6-8小时,用清水冲洗1-2次后即可播种。

3.2 播种时间、播种密度及深度的合理控制

在进行玉米播种时,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条件等,对玉米的种植时间、种植密度及深度进行合理的控制。通常来说,玉米最适合的播种时间是4月中旬,此时地表温度逐渐恢复,达到10度左右,进行播种不会导致玉米冻伤,影响发芽率,也能够保证玉米有足够的生长期,从而确保玉米的产量及品质。玉米的种植密度,考虑在一定范围内,叶面积系数越大,光能利用率越高,产量也就越高,因此进行合理密植才能高产。玉米株型可分为平展型和紧凑型两种,若种植的品种为平展型,宜稀植,一般每亩种植3000-3500株;紧凑型品种则宜密植一些,一般每亩种植4500-5500株。此外,玉米的播种深度也应在合理范围内,一般播种深度为50-60厘米。若播种深度较浅,会导致出苗不全或是苗大小不一;若播种过深,则会影响发芽率,不利于高产。

3.3 田间管理

为确保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在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田间管理,为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播种之前要先整地,整好地是出好苗的前提。要深耕耙平,一般要两犁两耙,耕深30厘米以上,达到“地平、土细、墒足、肥高”的整地质量要求。整地后要施好基肥,按每亩腐熟农家肥1000公斤、豆饼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的标准,条施于地中;为了排灌方便,结合整地还要开沟作畦,要做到畦平沟直,排灌畅通。在苗期,要确保玉米根系的发育,从而提升其养分的吸收能力及抓地能力,避免倒伏;要及时帮助玉米苗出土,并适时浇水追肥,由于苗期植株小、生长慢,吸收的养分较少,此时的施肥量占施肥总量的10%左右。拔节至开花期是玉米雌雄穗分化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玉米植株需要养分的临界期,对水肥的需求量较大,需要供给充足的营养物质,此时的施肥量应占总肥量的70%左右,以避免玉米茎叶枯竭的情况发生,延长植株的生长寿命,保障玉米的粒数及穗数,提升玉米籽粒的饱满程度。这个阶段也是提升玉米产量及品质的重要阶段,若此时气候较为干燥,应人工补水;若降雨量较大,要及时排水,避免土壤受淹,增加根系缺氧和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如遇不良天气,还应进行人工授粉2-3次,一般在晴天上午9-11时进行,可减少秃顶和缺粒。此外,要根据土壤和杂草情况进行中耕、培土,一般在拔节到抽雄前中耕1-2次,每次进行2-4寸的深中耕,切断部分毛根,刺激多发新根,增强植株抗旱抗倒伏能力;在“大喇叭口”期再浅中耕1次,以防止土壤板结,消灭杂草。在植株生长后期,吸收养分的速度逐渐减慢,吸收量也减少,施肥量宜减少,占总肥量的20%左右即可。

3.4 病虫害的科学防治

病虫害问题是造成玉米减产和品质低下的重要原因。玉米病害主要有锈病、大斑病、小斑病、粗缩病、丝黑穗病等,虫害主要有玉米螟、黏虫及玉米蚜等。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综合应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有效减少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在玉米播种之前,要对土壤进行翻耕,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利用阳光照射杀死土壤中潜藏的病菌、虫卵等。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要定期清除病株和病叶,避免病虫害在植株之间相互传染。在抽穗阶段,应及时进行农药喷洒,如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玉米大斑病,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防治玉米锈病,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玉米螟等,都能够有效避免大面积病虫害问题的发生,从而提升种植质量,实现玉米的绿色种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种植密度会直接影响玉米的品质及产量,要综合运用高产优质种植优化措施,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在播种时结合品种的生长情况合理控制播种时间、播种密度及深度,并在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从而保证玉米品质,实现高产稳产,推动我国农业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密度植株病虫害
植物抗冷性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大尺寸高相对密度钨管的制备
准确辨识辣椒植株徒长及徒长的防控措施
哈密葡萄黄化病的发生情况及补救措施
“密度”练习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