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探究
2021-12-27裴永华
裴永华
(衡水湖旅游服务中心,河北 衡水 053000)
引言
目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依赖度较高,可以说水环境质量决定着养殖业的成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的过程还会对水环境与生态系统产生污染。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不但不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更大的染污。本文针对水产养殖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述出工程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方法。
1.水产健康养殖的起源
生态养殖是水产养殖行业的最终发展方向。在我国关于健康养殖的理念与实践,最早出现在20世纪末关于对鱼虾危害的防治工作。在此次工作实践中,工作人员发现鱼一旦感染病毒必然死亡,而现有的药物或者抗生素对病毒没有作用。因此,工作人员不得不转换治理思路,既然病毒难以有效消灭处理,那就阻止病毒的产生,没有病毒就不需要杀灭病毒。为此,工作人员致力于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鱼的体质,通过这样的防治手段,抑制病毒的产生。此次实践证明,健康的养殖理念与相应的手段实施,不仅能防止各类病害的发生,更能够产出高质量的水产品。2003年,我国农业部首次定义了水产健康养殖的概念,提出合理高效的水产健康养殖理念。
2.生态养殖技术类型
2.1 生态工程技术
需根据水产养殖环境,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和规划,一般来说,水中自养生物和绿色植物可促进水产品生长,满足其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而异养生物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分解在水产品的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与垃圾。然后通过对良性自循环生态系统的建设,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人工养殖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减少水环境污染,提高水产品养殖质量。
2.2 综合方法
综合方法是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集于一体的高效调控与优化方式,例如池塘工程化水处理系统,就是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净化、杀菌消毒、增氧等综合调控步骤来实现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潮流,代表了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代表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方向。新发展阶段的水产养殖水环境调控应该牢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3 水产品生态养殖技术
这种技术也是目前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被养殖户广泛应用的一种生态化养殖技术。应用要求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对水产品进行一系列管理工作。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受损水体实施三级净化,加快恢复水生长环境,优化水质。利用对天然水质的净化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从而提高养殖质量。将人工浮床与水环境的净化系统进行有效结合,引入微生物,促进池塘内生物和谐共生。
3.水产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3.1 生产操作不够规范
虽然对水域养殖进行了规划,但是还没有应用于水产养殖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历史发展滞后,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确定符合绿色发展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超量的养殖面积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使环境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还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且在大面积大区域的水产养殖中,并没有严格化的科学管理,导致病害现象越加严重。在节约养殖成本的理念下,以往衡水有少部分水产养殖基地使用小面积的水域滩涂养殖大量超额的罗非鱼、鲤鱼、草鱼等,盲目追求高产量、高收益,这也使得部分养殖水域高密度化。在没有先进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能力的支持下,在小面积的养殖基地中进行大量的投饵以及饲料投喂,污染了所在水域的环境,导致水质恶化,养殖产品不健康甚至生病死亡,不仅降低了养殖产量,还较大地影响了水产品质量安全
3.2 水产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水产养殖过程,主要依靠抛洒鱼饵或者向水中施肥的过程养殖鱼群,由于残留的肥料与鱼饵,以及鱼群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等,对鱼群生存的水环境会产生较大的污染。近几年来,渔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且改变了以往的养殖方式,逐渐朝向集约化养殖模式发展,并且在此过程增加了养殖密度与鱼饵的投放量,进一步增加了残留的鱼饵与排泄物,比如玉筋鱼的养殖过程中需要投入鱼饵量在20%~35%范围内,而残留的鱼饵量达到了9%~40%。残留鱼饵与排泄物在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分解成氨氮,在分解的过程中会对溶氧量产生较大的消耗,导致水中溶氧量减少且增加了氨氮含量,造成水质产生恶化。在水质恶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病毒与细菌等微生物,再作用于水产养殖过程中而降低质量与产量。
3.3 污水排放加大污染力度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还存在排放污水的过程,会因污水的排放而加大水环境的污染程度。排放的污水成分会存在大量的N与P等物质,这些物质属于营养类范畴且进入水域后会导致水体呈现出富养化的状态,不仅会污染水源,还会大量浪费水资源,比如虹鳟鱼养殖过程中只会吸收7%的氮与30%的磷营养物质,剩余的部分会进入水中。
4.水产养殖中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
4.1 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
并不是所有的环境都适合进行绿色生态养殖,在进行绿色生态养殖的时候,要综合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合适的地理环境进行养殖活动。通常来说,淡水养殖一般都是在开采的池塘中进行,将绿色生态养殖技术运用到淡水养殖中,要对进行养殖的池塘进行充分考察,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促进周围环境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在选择地理位置的时候,还要考虑到进行养殖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的交通运输是否便利,这样才能够促进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运用,以便养殖中的水产品能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在进行绿色生态养殖的时候,还要加强对自然环境的模拟与建设,对于不同种类、不同生存环境的水产品,进行不同的分区养殖,为水产品的健康生存与发展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同时,在进行绿色生态养殖时,要根据实际的需求来种植水草等植物,合理有效地控制植物的数量以及品种,水草的种植面积不应该超过种植总面积的40%。不仅如此,还要对养殖用水以及废水进行合理处理,避免对养殖水质的污染,控制养殖水中的微生物数量,不断进行合理优化闭合水的环境治理,促进淡水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2 做好养殖品种选择、种质培育
养殖品种是水产动物健康养殖的物质基础,是基本的生产资料。在开展水产养殖生产时,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选择较强抗病、抗逆能力的养殖品种,坚持做好养殖品种的选育和改良工作,夯实水产健康养殖物质基础,对养殖生产过程极为重要,既能减少病害发生几率,降低养殖风险,同时可避免大量用药对水域带来的污染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同时,在养殖过程中,采取合适的养殖品种科学混养,不仅能提高水域空间利用率,提高水域生产力,还能有效减少饵料的浪费以及其造成的水质污染,达到养殖生态环境和资源有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4.3 合理使用养殖饲料
在淡水养殖中,养殖物种的营养来源主要是饲料。养殖人员为了能够加快养殖物种的成长,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进行饲料喂养是很重要的一种手段。通过对长期淡水养殖的案例进行分析,合理的饲料养殖,不仅能够促进养殖物种的加速成长,还能够有效地减轻因养殖物种营养不良对经济造成的损失。然而,在绿色生态养殖中,对使用的饲料要求更为严格,要尽可能地选择天然饲料,在促进产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维护。
4.4 认真做好种苗检疫检验和消毒工作
种苗必须来源于非疫区,来源不明不放养,非健康或有损伤的不放养,品种不好不放养,不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不放养。TS消毒法(围网暂养消毒法):根据水面大小或放鱼量的多少而定,围网20~30 m²计算水体体积,按每立方米用食盐15千克+碘制剂30毫升+敌百虫30克+应激灵30克计算搅拌均匀,放鱼入围网之中浸泡药浴1小时左右,提网让其游出。
4.5 疫情防治
在进行绿色生态养殖的时候,还要注重对疫情的防控防治。要合理有效地加强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并且根据所养殖的水产品种类以及养殖的环境,合理有效地开展疫情防治工作。能够在淡水中进行养殖的物种,实际上是比较单一的,因此,在淡水中发生疫情的概率非常大。如果在淡水中加上其他养殖物种,就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在促进养殖生态环境稳定的同时,也能够对疫情达到有效防控。
5.水产养殖中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优化措施
5.1 加强大水面净水鱼养殖模式
当前水域污染严重,水域生态治理、修复,是摆在面前的重要任务。全面贯彻蓝天碧水理念的背景下,大水面水产品网箱养殖已全面取缔,以鱼养水、以水养鱼,鱼儿离不开水,没有鱼儿的水也是一潭死水,在大水面生态治理、修复时,定期放养一定数量滤食性鱼类,如鲢、鳙,其生长及其群体的生产量全部或主要依靠水体中的天然饵料资源,当长成食用鱼规格时进行捕捞,获得鱼产品的同时可很好的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混养一定数量的草鱼,可摄食掉一些水中杂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5.2 采用健康的养殖方式,为渔业节水节能提供技术支持
在水产养殖业当中,如果想要不断进行节水节能,则需要在养殖过程中尽量少换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少换水过程当中,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减少水质的污染。因此,在不断进行投放的过程当中,对于投放品要进行严格的管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水质不会受到严重的污染。首先,在施肥过程当中要采用浮游生物,这样能够增加水质当中的溶解氧以及相应的营养物质,能够更好地培育水质,有利于促进鱼类的生长。其次,要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投喂,饲料的选用要能够对水质减少影响。在投喂的过程当中,要能够不断根据天气以及相应的水质或鱼类不同的区别进行投食。相应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对水质进行检测,定期清理水质中的垃圾。
5.3 加强保健和杀虫
全程采用中草药保健料,强胃健肠、保肝护胆及清热解毒等,因情况选用,建议至少晚上一顿喂足保健料。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祛虫杀虫,以食场挂袋为主,或食场药浴再配合驱虫保健料进行定期预防,不建议全池泼洒用药,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与污染。事实证明,按照以上几点养殖事项进行管理操作,近几年确实收到了健康养殖、平安养殖、生态养殖的优良成效。以上几点是针对大水面养殖和近几年普水养殖总结的经验与感悟,恐有不妥也难周全,还请业内行家批评指正。
5.4 引导示范建设
在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中,存在一定的小规模或者个体户经营,这样的分散经营方式不仅不能提高养殖市场竞争力,也不适合推广发展。在水产养殖中推行了创新政策,对水产养殖基地、示范场进行了引导示范性建设,并推行了健康养殖理念,使水产养殖实现规模化、组织化和产业化,这也利于现代渔业的建设发展。实行对水产养殖人员的专业化训练,提高基层工人的操作能力和文化素质,建立相应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且加大了对水产养殖行业的扶持力度。建立水产养殖合作社,将小规模、分散的养殖基地融合为一个大规模、有序的整体,打造出独特的水产养殖品牌,提高水产养殖市场竞争力。
5.5 可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技术
畜牧业在生态养殖过程中,为了能够促使其得以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强化对于可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技术的使用。“畜禽—沼—渔—农作物”循环利用技术是现代生态理念不断发展过程中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养殖技术,主要是在畜禽养殖期间将畜禽产生的粪便污染物有效利用起来进行沼气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直接用于燃气、照明、发电等工作中,而其产生的沼液、沼渣则可以直接作为渔业饲料、农作物肥料;而渔业产品以及农作物在有所收获之后,即可为市场提供相关产品,亦或是将其加工成为畜禽饲料,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较为良好的循环生产过程。而在这一循环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处理粪便污染问题,还能有效实现资源再利用,进一步提升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减少生态环境污染,从而真正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5.6 增加水体中有益菌的数量
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养殖水体的质量,促进水体的绿色发展,养殖人员在进行淡水养殖的时候可以在水中添加一些有益菌,从而为养殖的水产品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当然,对于条件比较好的养殖场,在对有益菌进行选择的时候,可先对养殖水体进行质量检测,了解养殖水体中所含的有益菌的种类,优先选择自然水域中所存在的有益菌,这样就能够在促进水产品健康生长的同时,也能够加强对水产品所生活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有效地避免外来菌对水体的破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会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将更多的先进工程技术应用于养殖过程中,会在解决水域污染问题的同时保证水产养殖的质量。因此,研究人员应加大力度研究工程技术并引入养殖过程中,促进水产养殖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