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山市养老服务现状及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对策

2021-12-27孙启段宵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孙启 段宵阳

摘要:近年来,唐山市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递增,社会化养老压力与日俱增,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起来,加快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建构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唐山市养老服务现状入手,挖掘唐山市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养老服务;养老护理;人才培养

一、养老服务现状和发展趋势

伴随老龄化形势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唐山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地区,位于环渤海湾地区中心地带,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根據2020年唐山市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7717983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 1760635人,占22.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32975人,占15.98%。全市共有家庭户2837237户,家庭户人口为724535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5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4人减少0.49人。“4-2-1”家庭增多,少子化现象严重,家庭正向核心化和小型化方向转变,导致空巢老人的数量急剧上升,大多数子女无暇照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和医疗护理服务需求问题突出。如何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发展特色老龄产业对缓解老龄化问题、持续改善民生以及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先后出台了《唐山市打造医疗康养高地的实施意见》《唐山市加强医养结合工作实施方案》《唐山市长期照护保险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在医疗康养机构设置审批、人才引进培养、医疗保险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创新,推出22条创新优惠政策,健康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2020年唐山市已实现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219所,占全市养老机构的96%。唐山市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668个,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签约184.37万人。2019年唐山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全市有26所医疗机构开设了安宁疗护病房。

二、老年护理人员现状

养老服务人力资源是老龄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将直接影响照护服务质量、护理安全,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唐山市养老服务的发展必将对养老护理服务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老年护理人员。

目前唐山市养老机构内的养老服务人才普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整体年龄偏大,性别结构失衡。大多为40—50岁之间的中年失业人员以及农村进城的劳动妇女。二是整体学历较低,人员素质较差[1]。养老一线服务人员大多为小学毕业,文盲也为数不少。多数机构都没有实现专业护理、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人员的覆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机构更无从谈起。三是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人才流失严重。从事养护工作在中国家长的传统观念中属于社会地位不高的行业,多数人认为养老服务行业工作环境差、薪资待遇低、行业前景不高,造成了高学历人才的流失。

三、问题

(一)养老护理人员工作时间长

据统计显示,养老护理人员每周工作超过70小时,工作时长与薪资水平没有成正比,使得部分养老护理工作人员无法充分投入到工作中,对待工作热情缺失,甚至会产生动摇的心态,使得养老服务领域人员流失严重,养老服务工作很难推进。

(二)人才培养力度弱,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国内多数护理专业的院校,制定的课程还是偏重于护理,对老年服务、康复、管理这块内容相对薄弱。开设的与养老服务有关课程的极其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国内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除少数职业院校设置了家政服务、社区康复、老年服务与管理、护理等相关养老服务专业外,真正高层次的养老服务人才科研基地、培养基地严重不足,这也极大制约着师资队伍的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三)人才配置的整体规划缺失

现阶段,尚未建立起规范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配置体制,尚未建立专门的养老服务人才配置管理机构,各地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管理混乱,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难以保障养老服务的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其次,统一配置标准的缺失使得各个地区养老服务人才的水平参差不齐,其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从而造成了人才流失到其他领域的现象屡见不鲜。

四、对策

(一)推进养老护理人才分层次培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养老服务需求呈现高层次、专业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老年护理教育应关注行业发展和市场用人需求,借鉴国外经验,在全面调查不同层次养老岗位所需素质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多层次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养老护理人才的分层次培养,改善养老护理人才的能级结构。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社会地位

一是通过新闻媒体电视等形式宣传养老服务行业从业者。二是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的薪酬待遇与从业门槛。公众对其偏见大多数是传统观念认为“谁都可以做”和“收入太低”,因此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转入资格,同时进行工资指导,充分考虑养老服务是微利行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可以通过岗位津贴、财政补贴等方式缓解养老机构用人压力并适当提高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经济待遇,加强政府在其中的引导作用,尝试采取养老服务专业人才薪酬政府补贴制度,适当降低养老服务机构聘用该类人才的成本。

(三)校企深度合作,专业需求对接产业需求

为保证培养人才学以致用,实现培养效果与社会实际需求能够无缝对接,院校需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2]。院校通过加强与业内企业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各项标准与定位,打通学生实习、就业通道,形成人才培养与输出的闭环管理,让学生在实践中熟悉专业,认可行业,毕业后可快速投入工作。对年轻教师加大培养力度,可以让其参与部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名誉员工,深入了解一线需求与业务,做到不仅仅只停留于学术理论层面,更是实战主义者[3]。

参考文献

[1]冯运红,李小平,胡德华,张忆雄.医养结合模式下中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策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1):2444-2447.

[2]朱世婧.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2):190-192.

[3]黄芳,宋玉磊,王慕然,柏亚妹.江苏省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现状调查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定位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7(26):68-69.

作者简介

孙启(1994-),女,汉族,河南长葛人,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在读,专业:公共管理 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社会保障 。

段宵阳(2001—)男,汉族,河南长葛人,华北理工大学本科生在读,专业:公共卫生 。

猜你喜欢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