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阳红色文物数字活态保护传承的创新研究

2021-12-27刘丽娟杨丹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创新

刘丽娟 杨丹

摘要:红色文物是承载着我党的红色基因,承载着多年来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在数字时代的今天,各种新技术为红色文物提供可实施途径。本文基于数字艺术3R技术(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对绵阳红色文物进行数字化活态保护与传承,让红色基因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光芒。

关键词:绵阳红色文物  数字活态保护传承  创新  文化自信

一、 研究现状

(一)红色文物原生态流失情况亟待解决

绵阳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本次课题组主要围绕红四军方面总医院旧址—青林口古建筑群(含红军桥、红军标语)-王右木纪念馆—中国两弹城等地进行调研,发现部分红色文物经过长时间遭受太阳照射、风雨侵蚀等自然环境因素,出现脱落、脆化等现象,如进行人工修复便不利于研究与展示,同时也会损坏红色文物的原生态性。此外,綿阳地区在经历5·12地震后,众多博物馆受损严重,文物库房垮塌导致约多件红军文物全部埋在废墟之下,红军碑林馆部分墙体、梁柱断裂,碑林馆变成危房,如若我们在未来的保护手段不当,我们将遗失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珍贵红色文化记忆。

(二)红色文物展览形式与传播手段单一

随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绵阳也成为红色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学习队伍去教育基地进行学习。游览者通过原始材料、图像、影像介绍、人物解说进行了解红色文化,展览形式相对单一,缺乏生动性与互动性的展陈。另外如革命先烈生活战斗的建筑遗址、纪念碑林等红色建筑,由于展示与传播方式困难且容易遭到自然破坏,人们只能线下进行参观,传播手段上也受到限制。

以上两点是绵阳红色文物的主要现状与问题,这些因素在一定方面上阻碍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基于此,本次以3R技术(VR、AR、MR)建立适合绵阳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数字传承与保护的创新路径,为更多的人提供全方位的文化信息服务,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共享,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文化自信。

二、 二、绵阳红色文化传播数字虚拟化研究的可行性与创新性

(一)红色文物数字虚拟化研究的可行性

1.互联网数字时代助力红色文化传承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被纳入国家政策与时代号召,3R技术也被迅速推动起来。至今,3R技术已经与旅游、文化创意项目上有着一定的推广应用,在互联网数字时代的背景下,通过3R技术对绵阳红色文化创意将有着更好传播与影响力,同时移动设备作为3R技术的载体,这为红色文化传播节省成本,同时也符合当下大众的文化需求。

2.红色文物数字活态保护推动地方红色旅游产业

基于3R技术对红色文物构建交互式动态保护与展示方式,为绵阳地方红色文创与旅游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绵阳许多区域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的同时也成为旅游景点,具有较好的文化传播群体便于数字活态传承红色文化,为当地数字文创产业注入红色基因提供较好的契机与方案。

(二)红色文物数字虚拟化研究的创新性

1.红色文化+新技术的跨媒介融合

从跨学科、跨媒介的交叉融合的视角出发,将绵阳文化与3R技术进行融合,绵阳红色文物数字资源进行综合化动态化整合,对相关信息资源架构也基于不同层次诉求,实现绵阳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模式的创新。通过媒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绵阳红色文化传承带来便捷性,为当地文创产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创作媒介与空间。

2.让红色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单位与文化创意工作者相结合探讨,通过3R技术文创产业相结合应用,一是通过3R技术对文物资源的活态化,呈现生动有趣的视觉导览效果,让红色文物“活起来”,形成大众对历史故事与人物的深度认知,对绵阳红色文化进行传承;二是互动体验,保持文物历史的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如3D文物模型问答游戏环节来增强参观者与文物之间的互动体验,提高参观者体验导览的趣味性,让厚重的革命故事、红色文化基因走进大众视野。

三、3R技术下绵阳红色文化数字活态保护传承的探索实践

根据绵阳当地的建筑遗址、雕塑、红色文献等文物的类型不同,来通过3R技术中VR、AR、MR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活态展示、数字全景呈现、数字文创等不同路径进行保护,弥补传统文物修复与保护模式上的不足,建立具有可持续性和系统性的保护创新模式,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社会共享,实现红色文化创造经济价值。

(一)绵阳红色重点文物数字活态展示

文物随着时间的消逝都会有着一定的损坏,我们通过三维虚拟技术对绵阳重点红色文物进行数字模型的复原、修复、重建,在遵循历史故事、红色文物的真实来进行数字活态展示。一是通过对目前存在的红色重点文物遗址如红军碑林、红军桥等建筑遗址进行三维数字化复原场景,让大众可以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通过手机移动端在线游览;二是对目前存在的红色文物但损坏较为严重的遗址进行数字化三维修复,特别是经受过的5·12地震地质灾害的文物与遗址数字三维模型修复,最大力度的遵循红色文物的真实性与历史性,传播真实的文化内涵;三是对消逝的文物与建筑遗址进行背景资源整合,对建筑空间、文物结构进行数字化虚拟还原重建,重建已经消逝的历史空间环境,让受众可以超越时空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去寻找历史文化信息,为绵阳红色文物的文化传承提供新的展示方式与传播手段。此外,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多维度的交互方式来实现交互功能设计,实现第一人称视角沉浸式体验,以及第三人称自主漫游体验。同时还可以通过窗口弹出等方式对文物建筑进行语音解说、语音导览,单体模型互动展示等交互方式。设置开启关于3D文物模型问答体验,通过游戏闯关的方式完成对当时历史故事、红色文物的文化信息的认知,提高游览者的视觉关注点与兴趣。

(二)绵阳红色建筑遗址数字全景呈现

针对目前绵阳许多保存完好的红色文物建筑如王右木纪念馆、其他博物馆等建筑,将从整体建筑空间出发,对整个绵阳红色路线构建数字资源库,以数字全景的方式呈现绵阳红色文化。首先,通过对绵阳红色建筑空间与博物馆等区域采用Insta360全景相机进行数字全景拍摄。在受光与色温上保持一致,最大程度的保持文物建筑的高清与真实,同一处建筑空间将采取同一角度的多张拍摄,以及不同角度的多张拍摄,为整个绵阳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呈现最为优质的原始图像。除了拍摄整体建筑空间之外,建筑空间的房梁、地面、纹理、用材等细节部分也是采集素材的重要过程。其次,通过拍摄的数字全景进行分类、归档整理后录到VR软件进行拼接处理,修正摄影取材中的拍摄漏洞。最后,得到一组完整的VR虚拟演示文件,在VR虚拟影像中,记录所有当时拍摄的所有建筑与空间的信息与图像。这一VR虚拟演示文件是数字化工具与文物建筑之间形成的重要平台,游览者可以用过线上移动平台足不出户的进行感受革命先烈的珍贵记忆,身临其境地了解红色建筑的全貌与文物展品。

(三)绵阳红色文物数字文创

通过3R技术实现现实环境与虚拟空间之间的互动,让参与者感受可视化技术带来的交互巅峰,使人们的想象空间得以具体化,这个数字技术丰富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也为文创产业提供一种创新方式。文化创意工作者基于3R数字技术等科技手段对绵阳红色进行数字文化创意设计,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如对绵阳当地红色文化进行数字地图的创意设计,在数字地图中融入革命先烈生活战斗的遗址、建筑群、碑林以及红色报刊等文物形成文物地标,通过AR技术(增强现实)呈现生动有趣的视觉导览效果,让游览者可以在参观文物之前查阅电子地图信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取参观的文物地址,提高参观者体验导览的趣味性。此外可以结合MR技术(混合现实)建立真实环境中与全息影像的结合,游览者利用简单手势动作达到与文物实现交互,让文物与参观者有着交流与互动,让红色文创走进大众视野,是数字技术在红色文化展览展示领域的创新与有益探索。

结语

红色文物是红色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对绵阳红色文物进行数字活态保护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通过新技术和绵阳红色文化相结合,优化与完善绵阳红色文物的保护传承模式的创新,为绵阳红色文物注入新活力,同时也带动当地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塑造区域红色旅游价值体系。全新的数字技术的精确度和交互性上达到受众需求,让游览者全方位的深入了解历史文化信息、革命先烈故事,树立文化自信,同时也为其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郑刚,徐瑾,王逢娟.在“数字包装”形态下临夏砖雕文物保护数字化应用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5(15):70-72.

[1]吴盟霞,李丹.AR技术下西南联大博物馆的数字化传承[J].名作欣賞,2021(21):65-66.

作者信息:

刘丽娟,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研究员。主研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杨丹,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硕士在读。主研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项目来源:2021年度绵阳市级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MY2021YB066。2021年度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阶段成果,项目编号TFCJG202111。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创新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