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国立药专的学生爱国运动
2021-12-26周雷鸣季玉帛廖婉茜冷姝琪王奕懿杜雪丽
周雷鸣 季玉帛 廖婉茜 冷姝琪 王奕懿 杜雪丽
1936年创办于南京的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国立药专”),是我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药学高等学府,今中国药科大学前身。解放战争时期,国立药专办学规模小,学科单一,仅有专科、高职两科,在校生人数至多两三百人,但学生们积极参加反美抗暴等爱国运动。本文在采访六位尚健在的国立药专中共地下党员学生、进步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校史、党史等资料,对解放战争时期国立药专的学生爱国运动作一考述。
一、反美抗暴运动
抗战胜利后,国立药专于1946年7月迁回南京丁家桥原址。因重建和修缮校舍、实验室等设施,新生迟至12月中旬才入校学习。学生、中共地下党员周正平与韦志民等建立药专中共支部。此时,南京中共地下组织分属于不同系统,在南京汇文中学读书期间于1945年12月入党的潘嘉钊并没有加入药专党支部,而是先后接受南京市委学委欧阳仪、翁礼巽等人的领导。
药专迁回南京后参加的第一次学生运动,是1947年1月2日的南京学生反美抗暴运动。1946年12月24日,驻扎北平的美军士兵强暴北京大学女生沈崇,史称“沈崇事件”。这一暴行激起的学生反美抗暴运动很快从北平席卷南京、上海、重庆、成都、昆明等全国各大城市。
1947年1月2日,南京大专院校学生联合举行游行示威,前往美国驻华大使馆递交抗议书。药专校方禁止学生集体参加游行,许多学生以个人身份参加此次游行示威。周正平走在药专游行队伍的前面,他个头不高,手拿三角小彩旗跑前跑后,带领大家高呼口号。参加游行的同学有潘嘉钊、李廷元、蔡颀、汤纲、林翘翘、韩娟、汤光等。[1]此后,药专参加南京专科以上学生抗议美军驻华暴行联合会。
反美抗暴运动从声援被侮辱的女学生开始,发展成为要求美军撤出中国和反对国民党政府奴才外交的运动,标志着全国人民革命斗爭的新高涨。
二、五二〇运动
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日甚一日,大学教职员及学生的生活愈益困难。中央大学教授发表宣言,中大等校学生派代表向国民政府教育部请愿,要求提高教育经费,改善教师待遇和学生伙食标准,但教育部不予理睬。
1947年 5月15日,为改院(即改专科学校为药学院)和响应中大学生请愿,药专学生决定无限期罢课,直至教育部解决问题为止。[2]17、18日,药专学生代表钟杰、宋惕、李廷元,在中大参加南京市专科以上学校要求增加教育经费、学生公费联合会会议。会议发表联合会成立宣言,决定在5月20日国民参政会四届三次大会开幕当天赴参政会、行政院集体请愿,并派人联络上海、杭州等地学生。[3]
5月20日上午,京沪苏杭16所大专院校5000余名学生会合于南京鼓楼,学生队伍以写着“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孙中山画像和“京沪苏杭区十六专科以上学校学生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条幅为前导,高举“反内战”“反饥饿”等标语,列队沿中山路自北向南行进。请愿队伍到达珠江路口,遇到警察、宪兵和消防车的阻拦,请愿学生主席团上前交涉未果,遂率队伍向封锁线猛冲,警察、宪兵蜂拥而上,抢旗,撕标语,用带钉的木棍毒打学生,打开消防车水龙头向学生队伍猛烈冲射,学生被军警打成重伤19人、轻伤104人,被捕28人,造成震惊全国的“五二〇血案”。
冲过珠江路封锁线的学生队伍到达国府路(今长江路),又遇到由骑兵、防护团、青年军、武装宪兵、机关枪队组成的5道防线,学生主席团派代表与宪警指挥官交涉,僵持无果。下午2时,狂风骤起,大雨如注,学生们席地而坐,歌声、口号声此起彼落。学生代表与首都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卫持平谈判,并会见国民参政会秘书长邵力子。经邵力子斡旋,卫戍司令部接受学生代表提出的严惩凶手、医疗伤者、释放被捕同学、撤退武装宪警、让路给学生队伍通过等条件。下午6时15分,骑兵及宪警后撤让路,学生列队返回中大,沿途用油墨刷写“反对内战”“毋忘五二〇血案”“向炮口要饭吃”等标语。[4]
5月20日前,药专同学就是否参加请愿游行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决定投票确定,结果反对票占多数。因此,药专同学未能集体参加“五二〇”请愿游行,但仍有数十位同学自行出校参加。其中,陈萼生、黄道胜、罗顺安等学生一度被捕。[5]
此时,进步力量在药专还处于劣势。校长孟心如由国民党当局委派,只会按国民党旨意办事;训导长周质民是国民党党棍,破坏学生运动;教务长王殿翔是位有正义感的教授,同情学生。支持学生运动的教师有高职科国文老师段超人和专科英语老师王殿之。学校进步力量和反动力量都是少数,中间力量人数最多,大多数同学埋头读书,不问政治,但多数具有正义感。专科高年级学生中反动势力较大,高职科有十几位活跃的进步学生。学生自治会、伙食委员会的领导人和多数年级代表都不属进步分子。
“五二〇血案”发生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同学们震惊于国民党政府的暴行,无比愤慨,转而参加斗争。进步学生发起改选学生自治会,罢免阻挠参加游行的常务理事,选举蔡颀为常务理事。当天下午全校罢课,并于当天晚上发出《药专学生为“五二〇血案”抗议书》:“同胞们!我们忍不住满腔的悲愤,我们要抗议!要严重抗议这无法无天的暴行!我们全体同学除一致对你们声援并派代表慰问受伤同学外,我们要大声地呼喊:全国学生联合起来反对政府屠杀学生的暴行!请参议员们拿出良心来替我们受伤的学生们申冤!要求政府严惩凶手,追究责任,慰问伤者,赔偿损失!反对政府非法逮捕人民!立刻释放被捕学生!”[6]
5月21日《药专学生慰问受伤同学信》写道:“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负伤了,说出了人们要说的‘反对内战’而光荣地流血了,……我们眼睁睁看见的,我们决不退缩,绝不离开年轻人的阵营,我们要永远追随着你们前进,誓为你们的后盾。英勇的受难者!你们的血不是白流的!这仅仅是行动的开始!我们要团结起来,团结全国的青年同学来抗议这无耻的暴行!来继续争取我们未完成的任务!”[7]
至6月4日,为响应南京学生“五二〇运动”,全国有20个省数十万学生罢课,参加游行学生达10万人次,学生运动席卷全国。5月30日,毛泽东在《新华日报》发表社论《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指出:“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
药专罢课期间,在中共组织指示下,潘嘉钊、林翘翘等中共地下党员、进步同学在学校演讲、张贴大字报,揭露“五二〇血案”真相,同时发动和组织同学参加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组织的各种斗争,使药专同学深受教育。
三、进步力量的发展和学生社团的成立
“五二〇运动”成为解放战争时期药专学生运动的转折点,觉醒的学生转而参加斗争,使药专中共地下组织和进步力量迅速发展。潘嘉钊介绍同宿舍的林翘翘入党,此后相继入党的还有高职科的何志渊、尹宗靖、张滇娥,林翘翘又发展韩娟入党。学校还涌现出一批进步分子、进步群众,专科有汤光、余友芩、戴兰馥、欧阳子倩、谢晶曦、邵国贤、孙世良、戴光逊等,高职科有黄道胜、孙道璋、薛启章、方藕英、顾咏玉等。

根據当时形势,党组织发动进步同学,组织各种社团,开展经常性活动和斗争,团结广大同学,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扩大党的影响。“五二〇血案”后, 药专先后成立了歌乐剧艺社、壁板报联合会、工读服务社和自然科学社等社团。
歌乐剧艺社在“五二〇运动”后不久成立,林翘翘任社长,分舞蹈、歌咏、戏剧等小组,有汤光等30多名爱好各种文艺的同学参加。平时唱歌,排练话剧,请音专廖一鸣及剧专同学做指导。唱的歌大多以讽刺国民党政权弊政为主要内容,也有民歌,如《新年颂》《垦春泥》《古怪歌》《猴戏》《你这个坏东西》《插秧谣》《望郎归》等。曾与中大丁家桥校区同学联合举办演出会,药专合唱节目《垦春泥》颇得同学们的好评。舞蹈主要有集体舞、民间舞。1948年春夏,歌乐剧艺社组织过一次晚会,节目多配合学生运动,富有政治讽刺意味,寓教于乐。
壁板报联合会由余友芩任会长,领导各个壁报社开展工作。同宿舍的林翘翘、潘嘉钊、韩娟、余友芩四人创办虹壁报社,潘嘉钊任社长,余友芩任总编,林翘翘和韩娟任编辑。壁报内容主要有时评、各校学生运动动态等。壁报贴在学校食堂东侧墙上,有一次贴出不久即被反动学生撕掉,潘嘉钊、林翘翘等连夜把壁报又贴出来。学校训导处视壁报为眼中钉肉中刺,规定壁报出刊前要先登记,稿件送训导处审核后才能出刊。潘嘉钊、林翘翘发动大家签名抗议,抵制这一无理规定。
工读服务社于1947年下半年成立,社长是有正义感的陈鑫同学。这是一个帮困服务性社团,参加同学大部分是进步、贫困同学,有韦志民、潘嘉钊、林翘翘和汤光等三四十人。入社者,集资入股,贩卖文具、日用品等,所赚的钱用来帮助贫困同学。汤光还参加南京市助学活动,与其他学校学生一起上街募捐,资助贫困同学。训导处对工读服务社这样的帮困服务社团也不放过,勒令解散。地下党员韦志民等贴大字报揭露和抗议,被学校以“侮辱师长,目无法纪”为由,给予留校察看处分。[8]
自然科学社成立于1948年7月,以研究学术为宗旨,欧阳子倩任社长,参加的同学有潘嘉钊、余友芩等十余人,大多数是学习用功、成绩突出又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平时在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切磋探讨学术,增进友谊。但成立不久即因国民党逮捕学生,无形中停顿。
在校内开展活动的同时,药专地下党和进步学生加强与南京学联和中大、金大等校学生的联络。当时负责此项工作的主要是高职科的黄道胜同学。[9]
四、红五月运动
1948年5月,南京大专院校学生纪念五四青年节、“五二〇血案”一周年,中大、金大等校学生组织各种集会、演出、展览等活动,再次掀起学生运动的高潮。
药专中共地下党组织本校同学与中大丁家桥校区同学联合行动。5月2日,在玄武湖公园露天音乐台,南京大中学校合唱队约300人举行大合唱,听众将近2000人,合唱在《团结就是力量》的雄壮歌声中开始,高亢嘹亮的歌声响彻玄武湖上空。
5月4日晚,南京各学校万余名学生在中大操场举行营火晚会。晚会组织得十分严密:女同学在会场最里面,中间是男同学,最外面是学生纠察队员,都是身强力壮的运动员。晚会节目丰富多彩,有戏剧、歌舞、合唱、朗诵、活报剧等,内容都是反内战、反饥饿,讽刺国民党弊政的。演出中,国民党特务企图冲击会场,切断电源,破坏晚会,但没有得逞。药专林翘翘、汤光等同学参加了晚会。汤光在活报剧中扮演蒋介石,剃了个光头,穿着长衫,手拿拐杖,晃晃悠悠地上场,操浓厚的宁波官腔说几句话后就“娘娘娘……希……匹”,引起同学们的一片笑声。[10]
五、遭遇勒令退学和逮捕,被迫撤退

1948年国民党在军事上节节败退,国统区斗争形势愈发严峻。7月,药专校方以操行成绩不合格为名,勒令林翘翘、尹宗靖、薛启昌、孙时良、戴克逊等8名同学退学。[11]潘嘉钊等为抗议校方此举,组织声援被迫退学同学会,发动同学,伸张正义。8月19日,首都特种刑事法庭逮捕中大、金大等校学生50余名,其中药专有何志渊、尹宗靖、汤光等4人。8月20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公布首都特种刑事法庭传讯“匪谍”学生名单,药专陈鑫、韩娟和汤光等人名列其中。[12]
何志渊、尹宗靖、汤光等被捕学生先被送到首都卫戍司令部集中,再连夜送到南京东郊马群余粮庄的一个临时看守所(一座破庙里),登记在册后,两人一组戴一副手铐,被关进阴暗潮湿的囚室中。大多数人在这里经过初审,20天后被押送到南京市内羊皮巷的首都特种刑事法庭看守所。法庭对被捕学生提起公诉,总罪名是“危害民国罪”,如参加五二〇运动等。被捕学生据理力争,指出5月20日学生请愿游行时,国民参政会秘书长邵力子接见过学生代表,经其斡旋,首都卫戍司令部接受了学生提出的惩凶、疗伤及释放被捕同学等要求,这表明学生请愿游行并不违法,怎能说是危害国家呢?由于找不到定罪的理由,加上各校同学普遍开展营救和要求探监,特刑庭只好作出“证据不足”的判决,由各校出面“保释”,将大部分同学陆续领回学校。[13]9月26日,《中央日报》再次公布首都特刑庭传讯“匪谍”学生名单,有87人,药专陈鑫、潘嘉钊、武青麟、韩娟、孙道章、孙时良6人名列其中。[14]
由于环境日益险恶,中共组织指示已经暴露的地下党员撤退。林翘翘回到温州家中时,学校将她开除的通知已经寄到。1948年冬,在党组织安排下,她前往苏北解放区,进入淮安河下镇的中共华中党校学习。
潘嘉钊在8月20日的“匪谍”学生名单中。此时她正在学校,因未到与联系人接头的日子,不能擅自离校,只得在宿舍坚守。21日中午,她的领导人、中大学生翁礼巽机智地出现了,通知她立即撤离,同时转告在南通家中的另一名地下党员韩娟不要返校。这时,国民党特务已进入学校,校门及通道均有人暗中监视。潘嘉钊趁中午校门口监视不严,手中拿了个茶缸,佯装出门买东西溜出校门,顺利脱险。在南京和老家常州东躲西藏一个多月后,潘嘉钊于同年10月中旬,在中大学生党员、地下交通员徐瑞卿带领下,到达靖江县的中共华中第一地委江南办事处,同年12月下旬转赴淮安中共华中党校学习。此前,韩娟由黨组织安排撤到中原解放区。[15]
在华中党校学习的潘嘉钊、林翘翘等同学,与从南京撤退下来的中大、金大等校中共地下党员,被编入第十六大队。她们在党校学习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党的土改、城市政策等,总结各自地下斗争的经验教训。潘嘉钊担任第十六大队生活和学习党小组组长。1949年4月中旬,十六大队会合华中大学、新闻专科学校等校撤退下来的中共地下党员,改编为金陵支队第七大队,潘嘉钊被任命为女生中队队长和党小组组长,[16]女生中队还有林翘翘及药专高职科的张滇娥。不久,她们随解放军进入南京,参加接管等工作。[17]
汤光被保释后,遭学校开除,回到上海家中。在得知南京再次逮捕学生后,他爬火车到杭州,经表兄沈光瀚介绍,前往浙东山区,参加在那里活动的共产党游击队,任卫生员。1949年初入党,后任浙江第二军分区卫生处药材股司药。何志渊先到上海,后转赴香港,新中国成立前从海路北上,由天津转北京,进入华北革命大学学习。尹宗靖投奔在上海工作的哥哥。[18]
六、重建党组织及其活动
林翘翘、潘嘉钊、韩娟、何志渊、尹宗靖、汤光等地下党员、进步学生离校后,药专学生运动陷于停顿。1949年春,南京中共组织派朱井熙帮助药专重建地下党组织,发展顾咏玉、杨成康、余友芩入党,建立支部,再由他们发展王永芳、欧阳子倩、周俊入党,周俊又介绍王杰入党。[19] 重建后的党支部领导了反搬迁、护校及四一游行等活动。

1948年底、1949年初,根据国民党政府指令,药专成立应变委员会,准备迁校到台湾,学校派人赴台选址,台湾药学分会孙云焘、张国周等协助在台南等地商借校舍。杨成康、余友芩等中共地下党员发起反迁校学生签名,在校园张贴反搬迁大字报,并利用应变委员会进行合法斗争,使迁校最终议而未决。
在地下党领导下,学生组织护校队,由王振奇同学任队长,学生会秘书、新青社社员谢晶曦等男同学在校园内巡逻,防止坏分子放火、盗窃物资,女同学在粮库轮流值班,守护粮库安全,阻止反动分子破坏。在南京解放前夕,在地下党组织下,师生员工日夜值班护校,使学校完好无损地迎接解放。[20]
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代理总统,呼吁和平,企图通过和谈拖延时间,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4月1日上午9时,中大、政大、金大、音专、戏专、药专、建国法商学院等南京10所大专院校的6000余学生游行请愿,前往总统府,沿途呼喊“要求真和平,反对假和平”“争生存,反迫害”等口号,派教职员工及学生代表7人,向代总统李宗仁请愿,提出提高师生员工待遇、“拥护中共八项和平条件”等要求。因李宗仁到飞机场送国民党代表团赴北平谈判,不在总统府,学生在相持两个小时后,决定回校。剧专同学在回校途中遭到暴徒毒打。中大、政大等校学生前往声援,遭到暴徒围攻,造成重伤80人、轻伤15人,当场牺牲及重伤致死3人。
药专的“四一”游行由谢晶曦、周俊、翟云风发起组织。在党组织指示下,地下党员周俊与进步学生翟云风站在学校食堂饭桌上,慷慨陈词,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的图谋,同学们纷纷响应。药专游行队伍到珠江路时遭到军警水枪驱散,但无人伤亡。[21]

七、结语
解放战争时期,药专学生爱国运动以游行请愿和罢课为主要形式,走出校园,与中大、金大等南京大专院校的学生运动形成联动之势。在党的“隐蔽精干, 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地下工作方针指导下,在中共南京市委学委欧阳仪、翁礼巽及朱井熙等人领导下, 在以周正平、潘嘉钊为代表的药专中共地下党员组织下,国立药专爱国学生揭露国民党政权反动本质,团结教育群众,发展学校进步力量,扩大党的影响,在反对国民党政权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本文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近代药学教育史料搜集、整理和研究”(项目编号:202110316269),中国药科大学“十四五”发展战略暨全面深化改革研究2021年度课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药学史料搜集、整理和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与参考文献
[1][9][10][17]林翘翘:《流年碎忆》,文汇出版社,2017年,第174-175、182、185、192页。
[2][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办公室编:《五二〇运动资料》第1辑,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40、161-166页。
[4]罗炳权、王慧君主编:《解放战争时期的南京学生运动》,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9-134页。
[5][8][11]李干生主编:《中国药科大学校史(1936-1996)》,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年,第381、12、12页。
[6][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办公室编:《五二〇运动资料》第2辑,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4、5页。
[12]《京特刑庭传讯匪谍分子名单》,《中央日报》,1948年8月20日,第4版。
[13][18]周雷鸣对尹宗靖(2021年3月19日,南京)、潘嘉钊、何志渊、汤光、谢晶曦、林翘翘(3月27-29日,北京)口述访谈。
[14]《未到案匪谍分子如再规避即通缉·特刑庭发表八十七人名单》,《中央日报》,1948年9月26日,第4版。
[15][16]潘嘉钊:《难忘金陵战斗岁月》,《在历史的洪流中·革命者口述历史续》,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第177-178、180页。
[19][21]周俊:《周俊八十回忆》,2012年,第26页。
[20] 2021年3月31日谢晶曦致周雷鸣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