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规模学校思政课教学探究

2021-12-26尚俭

甘肃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思政课立德树人

尚俭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小学生处在三观形成期,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相对闭塞、师资相对薄弱,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软硬条件有待改善。因此,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从加强师资人才选拔、提升教师业务能力、融合家校多方教育力量等方面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思政教育的实效,力求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思政课;立德树人;价值观;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21—0015—03

“中国梦”宏伟蓝图的设计,让每个人都有奋斗目标。坚定的思想政治立场是成就伟大梦想的基石。尤其在当下的信息时代,信息来源渠道广,真伪难辨,如何在此大环境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尤为重要,这就对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如何在小学阶段更好地实施立德树人工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农村小规模学校为例谈几点认识。

一、优化师资队伍,开展多种思政教育活动

农村小学师资相对比较薄弱,再加上学生人数少,教师数量也相应较匮乏,因此,培养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首要任务。

学校要在选拨用人上下功夫。同时,还要在思政课形式上下功夫。首先,要确保相关课程开足开齐,杜绝课程被考试科目挤占的情况发生。深度挖掘教材,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其次,学校要充分利用团队活动、大型纪念活动等广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挖掘活动潜力;还可以在上学初或放假后的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学期开学初固定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三节三爱”活动,为思政课教学开好局,每学期末放假前安排社会小实践活动,渗透思政内容,为思政教育垫好基。只有严格落实思政课教育,选拔好思政课教师,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政教育活动,学生才能在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为实现自己的中国梦筑基[1]。

二、教师提升业务能力,探索多元教学方式

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因此,思政课教育教学离不开时事政治的学习。农村信息相对比较落后,家长关注时事政治的方式只停留在观看短视频等手机浏览的方式上,时事政治理念还比较迟缓,学习时事政治的渠道相对比较少,因此,家庭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这时,学校教育和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1.将思政内容融入校园生活。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将身边发生的事件、国际国内发生的思政相关内容充实到每天早操、大课间等校园活动的思政讲解中,甚至可以随时增设主题班队会等活动,与学生就实时发生的事件展开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帮助他们从小培养通过身边事件明辨是非的能力[2]。

2.将热点带入课堂。思政课教师要抓住每年全国两会的时间节点,关注两会热点议题,积极交流讨论两会成果,让学生从小关注国家发展,从小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要抓住每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的时间节点,让学生及时关注祖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谋划蓝图,教师可以及时引导教育,使每位学生及时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发展壮大的执政理念,从小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精神品质;思政课教师还要积极关注国际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将问题带到课堂,但一定要考慮到学生的年龄段和接受能力。小学低年级段教师要注重讲解教育,中高年级侧重于讨论交流,让学生从每天发生的国内国际问题中读懂国家兴才有个人荣的道理,让他们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理念;当然,祖国发展进程中的每个重大事件更是不能忽视,如围绕疫情防控、卫星发射等重要事件展开教育,让学生从个体事件中认识榜样人物,让榜样人物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力量。这样的教学方式比单纯从书本教育中得到的体会更深入。

三、身体力行,躬身实践

农村小学要真正做到“立德树人”,确保学生有立场坚定、积极向上的人格,就一定要保证教育工作紧跟时代步伐,教育工作者要身体力行,躬身实践。

1.确定个性化思政课实施方案。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学校紧邻渭源县金家山文化遗址,因此,我校确立了“金山”文化教育主题,其核心理念就是从各种活动中发现学生的“金”点,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学起来、赶超起来,以期养成“山”的品格。

学校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如在每学期开学时组织的“廉政文化进校园,三节三爱”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展现廉洁自律、节粮爱国的优秀“金”点,在长期开展的活动中形成爱国的“山”品格;在“反邪教、禁毒、学宪法”活动中,让学生展现出尊崇宪法,遵守法律法规的“金”点,在长期坚持内化中培养其遵纪守法的“山”品格;在少代会、班干部的竞选活动中,充分彰显学生积极向上,肯攀登、锐意进取的“金”点,培养他们公正、诚信、友善、敬业的“山”品格;在校外辅导员讲历史故事,学校辅导员讲身边优秀人物故事,以及常规的学雷锋等活动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所作所为,发现优秀榜样人物助人为乐的“金”点,培养自身友善、敬业的“山”品格。

2.时时处处落实思政教育。思政教育不能光停留在教科书、班队会、升旗仪式等常规教育活动上,思政课教师还要发掘校园生活中的每一个时间点,并将这项工作常抓不懈,如在课间操、早操下操后的集合中点评校园内近期发生的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课外活动或玩游戏后的评价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理念;在家访活动中向学生及家长阐释思想品德教育。思政课教师要时时处处想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事事处处讲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润物细无声中,触动他们的心弦,学生才会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在学校开展思政教育课的同时,思政课教师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切勿好高骛远,一味拔高小学生的思想认知层次,要从身边事例来挖掘教学素材,拓展思政课教学的多元方式;同时,思政课教师也要敢于放慢脚步,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从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成长中的烦恼入手展开思政教育。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较多,教师一定要针对每位学生的情况对症下药。教师真心付出了,学生会用微笑作为回报,虽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也是一个最容易见效的方式。

四、开展研学之旅,促进家校共育

学校内仅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远远不能让学生有直观且形象的收获,学生天天面对熟悉的面孔、单一的教育方式,难免会有厌倦之感,尤其是思政领域的内容缺少直观感触,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这时,校外研学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我县拥有众多的红色教育基地和历史古迹可供研学,如苏维埃纪念馆、莲峰淀坡烈士陵园、上湾镇党员教育基地、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史馆、霸陵桥等一系列“四史”学习教育基地可供师生研学,外出研学时,有时间的家长应该尽量参与其中。通过在“四史”教育基地的研学,可使学生、家长和教师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更加良好的校风、学风、家风。

思政课的教育教学,不能将眼光局限于学校课堂中,农村小规模小学要大胆创新思政课教育方式,挖掘家校合作资源,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校教育相辅相成,共同培育,引领整个社会崇尚美德的风尚。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如何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彼此理解、彼此尊重,提高思政课教育水平?首先思政课教师要邀请家长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来,如低年级段以“百善孝为先”为教育切入点,由思政课教师制订易于操作、易于家长学生互动的活动,在亲身体验中让低年学生认识到孝是美德,同时也是一份责任;中年级段可将“爱与责任”作为培养重点,在家校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高年级段则可将“感恩与奉献”作为家校互动主题,因为高年级学生大多已经十一二岁,要注重提高他们的独立意识,同时让他们懂得感恩身边的一切,学会奉献。家校合作的优势不光在于教育学生,而是家长、學生、教师在互动中相互促进,推动社会风气的积极转变,使思政课教育的成果最大化,让社会、家庭能够感受思政课教育带来的社会风气转变,为整个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样本,为整个社会的中国梦筑基。

总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思政课教育关乎中国梦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关乎未来社会体系的健康与否,关乎整个民族的未来[3]。时不我待,我们每位思政课教师都要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课教育,让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优秀的精神品质滋润中华民族未来的花朵。

[1]冯建军.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与实施路径[J].人民教育,2019(19).

[2]蔡红生,胡中月,李恩.新时代大学文化的提档升级:驱动、困境与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1(02).

[3]陈铭,叶继元.二次元文化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J].图书与情报,2020(12).

编辑:杨静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思政课立德树人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