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民防初心不变 铸盾强防服务人民 人民防空的传承与发展

2021-12-26陈晶茹通讯员施金豆

生命与灾害 2021年10期
关键词:警报器民防人防

本刊记者 浦 玮 陈晶茹 通讯员 施金豆

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于1950年10月31日。71年来,上海人防的职能,从单一防空到“防空防灾一体化”,再到“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防空警报——战时防空

“呜——”今年的9月18日,上海的上空又回响起我们熟悉的防空警报声。伴随着警报声,全市各街镇、社区、学校纷纷组织人防疏散演练。这是上海市连续第14年举行防空警报试鸣。

每年在全民国防教育日举行防空警报试鸣,不仅为了筑牢全市人民国防观念、增强人民防空意识,同时也希望民众通过辨识三种警报的鸣响方式,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我防护。

防空警报的历史由来已久。20世纪60年代初,主要采用大型固定式有源警报器和手摇防空警报器发布空袭警报。随着社会发展,警报器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分为电动、电声、气动和手摇警报器等。目前常用的是电动警报器和电声警报器。上海的防空警报器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208台已发展到现在的1400多台;上海防空警报控制系统从最初的无线BB机控制、无线800兆集群控制,已发展到现在利用国家人防办专用频率组建覆盖全市的无线专网实现有无线双控;上海警报器维护也从刚开始的手动维护发展到目前的远程维护。

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防空警报网建设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020年4月4日,上海民防拉响警报,表达了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的深切哀悼。

在人民防空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上海人防警报经过多次警报试鸣检验,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变迁,为上海这座城市提供了安全保障。

民防工程——平时服务

“民防地图”上线了!

为解答民众关注的“空袭来了哪里躲”“民防知识哪里学”“突发灾害哪里去”等热点问题,今年全民国防教育日,“民防地图”小程序上线了。小程序汇聚民防工程、民防宣传教育场所、应急避难场所设施信息,市民可以通过地图导航服务,查找附近民防设施,快速掌握疏散掩蔽路线,就近到达相应民防设施。

一直以来,民防工程建设都是上海民防工作的重中之重。自1972年毛泽东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口号以来,全国各地以城市为中心展开了如火如荼的修防空壕、挖防空洞运动。但由于缺乏专业人员、专业技术和施工机械设备,建造的人防工程面积小、标准低、质量差。

20世纪90年代,市民防办先后开发建成人民广场地下车库和商场、外滩观光隧道、上海火车站南广场车库等一批重点民防工程。其中人民广场地下车库和地下商业街连成一体,总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平战两用民防工程。

如今,上海已建成民防工程超万处,遍布社区、学校、医院、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在虹桥商务区、浦东世博地区、虹口北外滩、黄浦董家渡、徐汇滨江和杨浦滨江等地,上海正在着力打造多个精品民防工程。与此同时,上海民防正在探索将民防工程融入地下空间统一规划和成片联网,使其成为互联互通的“地下长城”。

为缓解城市土地紧缺压力,充分合理地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如对符合使用条件的退出序列民防工程再利用,可以缓解城市公共空间紧缺的状况。曹杨街道金梅园小区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莫干山路的M50民防文化艺术创意馆、仙霞路的“闲下来”合作社……这些便民惠民、智慧智能新场所的建立,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做到了“战时保护人民,平时造福人民”。

志愿防护——应急支援

2021年5月,上海民防组建了全国首支人民防空空中救援专业队,覆盖整个长三角,形成跨区域立体救援体系。上海人防借“训练演练年”之机,将上海16个区分为4个联训单元按纲施训;针对防汛防台风需要,组织水上救援专项训练,瞄准水上救援难点,针对性地开展冲锋舟组装、“O”型水上救援、“S”型水面技术、翻船自救、智能遥控救生器使用、消防泵操作等强化训练。

回望1990年7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市人防办依托人防工程公司正式成立市级民防特种救援队,主要承担地震后灾情救援任务和建筑物倒塌事故应急救援任务,协助处理重大交通事故和化学事故。同年11月,市民防办正式成立上海市核化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站,作为市人防办履行核化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技术部门,负责核化事故现场快速侦检和评估,并提出对策和建议。2006年,上海市民防特种救援中心成立,两支队伍合编为上海市民防特种救援队伍。其间,市民防办先后承担2001年APEC会议上海市核生化事故应急指挥部、2003年上海市防治“非典”指挥部的保障工作。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上海民防已经建有抢险抢修、医疗救护、防化防疫、消防、治安、通信、运输、对空观察、信息防护、心理防护、空中救援等2万余人的人防专业队伍,市区两级建有17支民防救援队,担负核生化侦测和重大活动安保任务,形成了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防护救援骨干力量。

随着城市发展,民防救援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2020年10月,上海民防发扬首创精神,在全国率先成立民防防护救援志愿服务总队,依托16个区建立“一区一品牌”特色专业救援志愿服务队伍,满足平战转换、疏散引导、防化防疫、医疗救护、水上救援、心理防护等战时和平时的群众需求。这支志愿者队伍在河南洪涝灾害和上海超大台风“烟花”面前没有一丝退缩,勇往直前,圆满完成任务。

从单一的系统救援队发展到如今庞大的社会志愿者救援队,上海民防成功凝聚不同的救援力量握指成拳、同向发力、联合作战,实现了城市防护救援力量的整合、能力的提升,为民众筑起一道更为坚固有力的救援屏障。

猜你喜欢

警报器民防人防
建筑设计中的人防工程设计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老人跌倒AI警报器
人防结构设计疏漏的思考
探究电动车警报器报警的原理
民防在我身边(十)
民防在我身边(十二)
老年人跌倒警报器的研究
民防在我身边(三)
民防的产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