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基于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专业实践能力评价研究

2021-12-26王曙道龙云泽郭华礼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指标工程

王曙道 龙云泽 郭华礼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随着社会转型和技术不断革新,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1]。我校车辆工程专业自设立以来,坚持学校人才培养思路,本着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汽车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贯彻成果导向理念,构建了以专业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专业实践+学科竞赛+项目训练+创业实践+毕业实习”五位一体的课内外、校内外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工程应用型汽车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是本科教学环节的核心,对专业实践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有助于促进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 专业实践教学现行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车辆工程专业是一门面向行业应用的专业,又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其基础知识涵盖机械、材料、电子、力学、控制等学科[2],加上专业本身的专业课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诸多学习内容,在当前“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案要求下,在有限的教学学时中,若要完成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难以确保专业方向上的工程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综合在校学生专业实践情况及企业对毕业生的反馈来看,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存在不足,尚不能完全达到培养目标和企业的需求。特别是在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模式中存在一些问题:

(1)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不够明确细化。实验实训内容的设置多数属于理论内容的拓展,没有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创新方面来考虑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对专业岗位所需求的具体能力不够清晰,对能力培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考虑不足。第二课堂开展的系统性、专业性不高,评价随意性较大,范围也较为分散,缺乏合理的标准。

(2)实践能力评价方式存在局限性和偶然性。由于实践能力是难以精确量化的综合性指标,目前评价方式主要为任课教师进行单方面的结果评价,关注实验报告、总结报告、图纸等最终成果的质量,有时受到主观因素影响,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导致学生不理解也不关心训练过程中能力锻炼提高的重要性,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甚至出现抄袭现象,也打击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闭环反馈机制不完善。目前教学质量的反馈管理普遍把重点放在课堂督导、学生评教以及教学文件和教师批阅的形式检查等方面,学生除了最终成绩以外,对自己实践环节中具体的错误和不足不完全清楚,看不到成果材料上教师的评语和批注,缺乏分析并改进的过程,没有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

因此,根据车辆工程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改进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完善能力评价机制,有效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是一项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化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建设,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改革能力评价体系,完善基于学生个体的能力培养闭环系统。

2 改革方案

(1)构建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指标。通过对企业和毕业生的调研及问卷调查,分析企业岗位对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及往届毕业生工作中的感受和看法,借鉴其他高校在实践能力培养及第二课堂建设方面的模式和经验,改进现行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项目制为抓手,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把毕业生的核心能力需求进行细分,凝练出可识别的能力指标(详见表1)[3],并将能力指标分解到相应的课程当中,分层次细化专业实践能力指标。

表1: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指标

(2)完善实践能力评价方式。能力是在学习知识、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贯穿整个实践环节。要想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专业实践能力,除了对结果的考评,还要结合过程评价,并引入多元评价。首先,各实践环节根据支撑的能力指标,制定相应的成绩评定细则。其次,在实践教学环节引入“项目制”教学考核和过程管理,结合细化后的实践能力指标,考查学生通过工程手段,对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组织管理能力和报告(汇报)能力[4]。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实施中期检查或阶段性检查,将检查情况纳入平时成绩管理。再次,实施实践教学多元评价制度。一是完善校内外双导师评价制,关注校外实习的过程,实习报告和总结不能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摒弃千篇一律的实习鉴定,而是根据本环节支撑的能力指标进行评判;二是引入团队评价、互评和自评,“项目制”的学生小组根据在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效、参与程度、工作量大小等对每位参与者进行内部评价,参与者互相评价,以及自我评价,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展示自我的热情。

(3)完善教学质量闭环反馈机制。现有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重点是“教”的评价反馈改进机制,而对“学”的效果未形成闭环反馈。首先,实验报告、实习总结、项目报告以及课程设计成果的最终评价包含本课程支撑的能力指标做出评判,并完整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具体有哪些错误和不足;其次,各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项目制和综合性课程设计,做好答辩、综合点评及阶段性点评工作,通过展示、问答、讨论等互动方式,结合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让学生强化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对各课程知识的交叉融合。通过这些措施,才能使每个学生,尤其是未通过考核的学生针对能力不足之处的改进“有的放矢”。

(4)完善第二课堂教学及评价体系。一方面,专业课程教学中第二课堂部分根据课程目标采用“项目化”或“任务化”后,明确并细化考核指标,有针对性地考核专业相关知识拓展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知识与实践的融通;另一方面,对于开放实验室和科研类、竞赛类或证照类第二课堂,在推行“课程化”“学分化”的基础上,采用前面所述的评价指标及方式,可以考查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更可了解学生的非专业能力情况。

3 结语

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标杆,面向复杂工程问题为核心,深入融合第二课堂的实践能力评价模式,是新形势下的人才评价体系的一次尝试和探索,也是改革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体系的重要一环,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还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新的人才能力评价模式和现有制度会产生一定的冲突和矛盾,也需要不断磨合、探索和改革。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指标工程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最新引用指标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子午工程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