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团风县油茶产业链发展的对策

2021-12-26邵华军夏荣华黄明丽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8期
关键词:油茶加工发展

邵华军 夏荣华 黄明丽 李 婕

(1.湖北省团风县林业局,湖北 黄冈 438800;2.湖北省团风县林业技术推广站,湖北 黄冈 438800)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茶科茶属常绿木乔木,为我国独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一次性种植,多年收益的特点,其稳定达产后,收获期80年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团风县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资源禀赋优越,区位优势独特,当地群众种植油茶历史悠久,油茶产业链发展潜力、空间巨大。

1.我县油茶产业链发展现状

1.1 油茶资源分布情况。据实地调查和森林二调资料显示,截止目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为5.75万亩(其中老油茶林3.5万亩,新发展油茶基地2.25万亩)。老油茶林均为六七十年代集体发展种植,主要分布贾庙、杜皮、但店、淋山河等四个山区乡镇,如贾庙胡家山村,全村油茶种植面积达5200余亩,年产值165万元,有“团风县油茶第一村”的美称。新发展油茶基地均为2009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各类市场主体、企业、大户依托长防林、绿满团风、精准灭荒等林业重大项目兴建,较为典型的是但店泉华山村,私营业主2012年集中连片开发荒山,新建油茶基地300亩,目前已进入受益结果期,实现年产鲜果10万斤,产值12万元左右。

1.2 油茶经营管理情况。全县现油茶经营管理情况总的来看,普遍存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管理粗放,产量和经济效益偏低。老油茶林分布零散,树势衰退且相当一部分被松、杉、竹等乔木侵占覆盖,沦为下木,还有少部分因缺乏管理没有收益,被砍伐改种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减少,基本处于“人种天养”状态。新造油茶也多因业主后期投入和后续管护跟不上,导致出现“一年种,二年荒,三年无”现象。像漆氏农林科公司、手拉手油茶合作、九森公司等业主近几年兴建的油茶基地,大部分处于荒废状态。

1.3 油茶新品种推广应用情况。我县原有油茶主栽品种以“寒露子”“霜降子”居多,品种老化,良种率低下。近几年,在大面积造林上,均引种“长林”“湘林”系列油茶品种。2016年,经县林业局努力,县林科所被省林业厅批准为“全省油茶定点繁育基地”。

1.4 产业化及加工经营情况。全县油茶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基本上以农户自种自育为主,尚未完全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从事油茶加工企业不足5家,但大多数加工设备原始、技术落后、出油率低,所生产的茶油仅满足食用,自产自销。2016年,贾庙乡曾招商引进武穴一家大型油茶加工企业,但因茶籽供应不足而倒闭。

1.5 油茶产业扶持情况。近些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每年整合扶贫资金、移民资金、农业开发资金100多万元,用于发展油茶产业。2017年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精准扶贫到户的通知》(团政办〔2017〕50号)文件,鼓励引导农户荒山荒坡、田边地角、闲散土地自主发展油茶,直接加速了全县油茶产业的发展。

2.我县油茶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高。有的乡镇领导、主管部门、造林主体缺乏统一、科学的产业规划,盲目追求速度,忽视对先造林后期管护,对老油茶林提质改造;有的市场主体关心的多是种一亩油茶,有无资金补助或能得到多少补助,热衷于投资见效快,配套资金多的项目,没有看到油茶产业效益久、效益高;还有的乡镇一厢情愿地为农户设计油茶产业发展蓝图,甚至追求整齐划一,一步到位,缺乏与农户之间建立有效的利益联接机制,导致产业发展效果不理想。

2.2 经营管理粗放。现有油茶林中,老油茶林面积3.5万亩,占总面积的60.8%,而现有老油茶林大多品种混杂、良种率低下,种植户很少垦复、施肥、修剪,林内杂灌丛生,树势衰退,病虫危害严重,水肥条件不能满足高产栽培要求。目前,平均产油量不到5公斤,远低于75公斤/亩高产林标准;新造油茶林普遍存在重造轻管,再加之前几年干旱等原因,有许多地块虽多次补植,但仍造林失败,成活率不高,造成油茶基地边新建、边抛荒,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2.3 资金投入不足。油产产业周期长、前期投入大,根据我县造林实际投入看,新造油茶林当年每亩需投入1000元左右,从造林到初挂果期的5年,每年还需投入300元以上的管护费用。老油茶林从改造到结果期,每年每亩也还需投入300元以上的改造抚育费,而目前国家投入最多的每亩只有500元左右,加之地方没有资金配套,由此可见发展油茶资金缺口大,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油茶产业链发展的最大障碍,影响了发展油茶的积极性。

2.4 实用技术缺乏。在长期油茶生产实践中,我县山区群众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但多局限于传统的广种薄收方式。近几年,我们结合精准扶贫,先后聘请了黄冈师范、省林科院等专家对群众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涌现出一些“土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但目前远远不能适应现代高效油茶生产的需要,特别在油茶嫁接、整枝修剪、幼林抚育管理、低产低效林改造等方面,技术还不成熟,像油茶芽苗砧嫁接,由于没有成熟的技术和采穗圃,一直依赖江西、湖南等地外调,从而加大了育苗成本和管理难度。

2.5 加工利用滞后。在油茶产品加工利用方面,我县企业规模小,档次低,产品单一,没有一家规模加工企业。基本处于自主加工,分散经营,沿袭传统“土榨”加工技术,工艺简单,小作坊生产,出油率低(约为20%),利用不足,造成资源浪费,且油质苦涩,口感差,无包装,无品牌,无质量保障,主要产品为常规食用油,满足群众自给自足。对高级保健油炼制、化妆品茶油开发、茶源素提取等产品研发和生产上基本是一片空白,茶籽壳、茶粕利用也缺乏深度开发,油茶加工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盈利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不利于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油茶产业链发展的对策

3.1 以思想破冰谋划发展。种植油茶既能达到发展山区经济,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也能解决农民增收渠道,因此,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宣扬种植油茶的前景和效益,努力在产业规模上寻求突破。一是扩大新建基地面积。全县每年至少新建集中连片200亩以上基地10个,力争通过5年努力全县新造油林面积达5万亩以上。二是改造老油茶基地。对立地条件好、林相整齐、有培育潜力的老油茶林,通过垦复、补植、修枝、施肥等综合措施,进行低产改造,提高产量,确保年产鲜果达到2万吨以上,实现规模与产业并驾齐驱。

3.2 以机制创新深耕产业。一举打破“一大二公”的造林机制,积极推行林地所有权、经营权、效益权“三权分置”,鼓励非公有制参与油茶产业发展。一是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企业带动,全民参与”的发展思路,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吸引民营企业、返乡能人、造林大户投资油茶产业,打造油茶产业集群,兴建设一批油茶专业乡镇、油茶专业村。二是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鼓励千家万户利用房前屋后、园埂地边闲置土地等广栽油茶,让油茶真正成为团风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3.3 以政策倾斜增加投入。政策推动和利益导向是发展油茶产业至关重要的一环,要实现油茶产业化、规范化、经营化,资金政策必须倾斜。一是积极寻求国家层面支持。持续聚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把茶油产业放到全市乃至全省层面上设计,将油茶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寻求上级支持。二是建立县级油茶产业专项基金金。学习借鉴江西、湖南等全国油茶大省做法,整合财政、农业、发改、扶贫项目资金,建立油茶产业专项基金,对连片种植100亩以上的,每年每亩补助300元,连续补助3年,促进油茶产业发展。

3.4 以科技支撑创建品牌。大力研究油茶新技术和推广新成果,把科学技术贯穿从油茶繁育种苗到种植长果再到深 度加工的有一个环节,提高油茶产业链发展的科技含量。一是科技培训之路。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有林业局牵头,每年组织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学者专家对全县油茶大户进行技术培训,实地教学、推广应用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二是走品牌创建之路。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新工艺的引进和开发力度,抓好产品市场营销,不断提高加工企业的科技附加值和竞争能力,做好“三品一标”的申报认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社会认知度。

猜你喜欢

油茶加工发展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油茶种植技术措施与油茶作物发展前景分析
油茶种植市场展望及营造林技术探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家乡的油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