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机械化管理与新技术推广应用
2021-12-26庄玉秀
庄玉秀
(福建省邵武市城郊镇人民政府,福建 南平 354000)
1.引言
在我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结构在加快转变,在城镇化持续发展,农业劳动力减少形势下,农业机械高效使用,基于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加强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并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现代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机械化意识薄弱的问题。在推进农业机械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家,省地持续加大农机购机补贴,2020年邵武市购机补贴中央、省级补贴合计91.72万元,购置各种农业机械2506台,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1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还是有农民不愿投入过多资金用于大型农机设备的采购和保养。农民综合素质偏低,没有意识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无法熟练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使用技巧与方法,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没有给予全面的技术指导,导致农业机械化的应有作用难以高效发挥,也容易不规范操作而损坏设备,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的缩短,更造成恶性循环,降低农民的采购意愿。由于缺乏专业的农业机械管理团队,导致机械设备管理后勤工作难以保障。或者是设立了机械管理服务部门,由于此部门的职责内容没有全面落实,加剧了设备使用时的损耗,对农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
2.2 农业机械管理化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目前农业生产中所用各类农业机械设备数量和种类较多,增加了农业机械管理工作难度和复杂程度,要求做好大范围内的协调管理工作,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与支持下构建完善的农业机械管理体系。但是在实际业务中,管理部门职责重点放在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方面,对机械操作手的操作技术教育培训偏弱,虽然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通过统一调度的方式开展农业机械操作手培训工作。由于农民农业机械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很难主动配合各种技能培训。无法发挥农业机械管理的有效作用和应有价值,难以推动农业生产向高质量方向发展的要求。
3.加强现代农业机械化管理的建议
3.1 健全农业机械化管理体系。为了保证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实现农机管理效果的提升,农业管理部门应基于本地区的农机使用情况和农业发展情况、未来发展规划和要求来构建完善的农机服务机制和可行的监理制度。应明确具体的监理职责内容与管辖范围,做好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全面检查和管理,强化农机合作社的功能,确保有充足的费用用于设备维修管理,同时在专业团队的支持下更好地发挥农机设备的积极作用。
3.2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如果农民群众难以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先进农机技术和设备操作规范,就会阻碍农机设备及技术的推广。农机管理部门虽然有计划地开展阳光培训业务,但由于各种原因,培训力度,效果都不太明显。要求农机管理部门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深入到乡村宣传推广农机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的使用特点。可通过印发宣传知识手册以及开班培训等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新媒体等手段,邀请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向农民传授农机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技巧,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和语言,让农民理解农机设备的操作和维修方法等,激发农民采购和使用农机设备的积极性,提升农机设备使用的普及率。
3.3 确保所推广农机设备与新技术配套。基于目前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在不断引入农业新技术的同时,在推广农机设备时,应结合新技术要求和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农机设备,邵武地势以丘陵山区为主,农机设备要确保其符合当地的地形、土壤结构等,发挥农机设备之间以及与新技术之间的相互补充等优势,与新技术完美融合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3.4 规范农机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行为。农机管理部门在推广农机设备的同时,应基于设备说明书等要求开展培训工作,让农民养成良好的设备使用和管理习惯,比如在设备使用之前加注符合要求且质量合格的燃料与润滑油,定期对螺栓的紧固程度进行检查,在气温较低时应提前预热,定期清理灰尘和杂物,避免内部结构尤其是润滑系统被污染,确保农民所采用的农机设备操作方法符合规范要求,同时要保证运行负荷在设备可以承受范围之内,合理布局辖区内规范的农业机械维修点,确保农业机械在出现使用故障时能及时解决,提高使用效率。
3.5 优化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为了加快推进农机设备推广应用进程,实现农机设备应用效率的提升,这需要不断调整农业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并研发符合此产业结构要求的新型机械设备。比如可以针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情况和耕地使用情况,结合当地的地形结构来推广适合的农机设备,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来选择耕地作业模式,实现所生产的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4.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4.1 计算机视觉技术。此技术是基于图像处理的先进计算机技术,通过此技术的应用,配合现代新型设备,可以科学区分农产品类型实现精准收割和播种操作。此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多的技术障碍,需要更多实践并加以技术改进。
4.2 人工智能技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更加深入,如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 .驱鸟 、巡逻监视 、病虫监察等技术已经广泛使用,扩大人工智能技术在农机设备中的应用,有助于推进农机设备的智能化发展,可以在精准定位的同时,通过庞大数据库系统的构建,对土地相关信息进行筛选,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地质等特点和使用情况等,进行相应种子的研发,配套研发和推广相应的化肥和农药等。比如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农业机器人,可以在危险环境中使用,且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内部中央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实现独立生产,同时也对外部多种情况进行准确测量和分析,比如可以在收割期间独立分析植物的成熟情况,自动下达指令开展收割作业,实现收割效率的提升。
4.3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农业机械作业中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简化机械操作步骤和降低操作难度,在实际生产作业时,可以自动结合当地的地势情况和农作物秸秆高度等因素进行作业高度的调节,便于更加灵活和安全地使用农机设备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4.4 信息网络技术。在农业机械设备中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结合自动化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中土壤管理、施肥、农药喷洒等工作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可以监督其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并开展预防、治理工作,实现农作物产量的提升。
4.5 农业传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农机设备中应用传感器设备,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化升级,不断提升农机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具体所应用的传感器设备应结合农田的实际状况来选择,便于对农作物的生长信息进行收集来了解作物生长状况,不必采取人工方式来监管作物生长状况,有助于节省人工作业强度和成本,提升作物生长状况的监管效率,是实现农业自动化生产的基础。再比如可以在农业收割设备中应用传感器设备,基于对农作物生长信息的收集来判断其生长状况,得出农作物的收割时机。在整个收割过程中也通过湿度传感器的应用,在收割的同时开展烘干和烘干状态检查工作。还可以将其与全球定位系统结合进行农业资源信息的收集,通过空间分布效果图的构建,提供给种植人员,保证其作出决策的正确性,开展更为科学和精准的规划工作。比如在水源进出口位置可以使用湿地数据检测系统,利用其中传感器的应用对湿地附近的环境数据进行收集以及向监管中心输送,在监控中心中对数据加以分析,判断水源污染情况并分析污染原因,制定和采取针对性的方式来解决水源问题,提升种植效率。
5.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面对目前我国推进现代农业农村发展中出现的农业机械化意识薄弱和农机化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应根据本文所介绍的建议来强化农机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